◇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顾晓梅
在人类文明的演变进程中,图画始终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远古时代,人类文明开始萌芽,而文字尚未出现,读图便成为早期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无论是洞穴的墙壁还是陶器都成为图画的载体,用以呈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样貌。此时,图画已超越时空距离,跨越地域限制,成为一种独特的媒介,在表达思想、传递信息、抒发情感以及探索世界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最早的造字法以象形为主,象形文字用线条勾画表达对象的外形特征,巧妙地将图与文合二为一,以便认识字形,理解字义。于是,信息表达与传播的方式开始由图画向文字发展。
现代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人们迈进“读图时代”的强大推力,信息爆炸式增长,呈现出快节奏、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人们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庞杂,甚至令人目不暇接。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希望生活变得简单,信息更加明了。在此背景下,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形象性、趣味性等特点的图画、影像等媒介进一步得到广泛应用,满足了人们高效快速提取信息的需求,现代社会也随之进入“读图新时代”。正如我国学者杨小彦在散文《读图时代》中所写:“等到我们意识到我们已经被成千上万的图片所包围时,等到我们已经习惯于读图时,我们才明白图的概念已经变得如此宽泛和没有国界,图已经成为千变万化的足以和文字抗衡的另一类存在……”
由此可见,图画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媒介语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发展至今,已逐渐取得与文字抗衡的地位。当下,在信息表达与传播过程中,图画的优势被充分挖掘,图文结合已成常态,甚至有时候,文字只是作为图画的补充与注解,以便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图画内容。
相对文字来说,直观性是图画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旦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冗长枯燥,晦涩难懂,就会令读者感到乏味,失去阅读兴趣。但如果适当配上相应的图片,便会使文字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大大节省阅读时间,适合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同时,利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也符合青少年求新求异的阅读取向。
尽管专家学者、老师、家长无一例外地强调文字阅读的重要,推荐的阅读书目也大多是纯文字的经典名著,但图画仍然以难以想象的高速度进入学生的阅读世界。当下,读图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模式,它已由社会生活深入到学校教育之中。课堂内外,装帧精美、图文并茂的书籍琳琅满目,它们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阅读方式。无论是形象逼真的人物画、意境悠远的风景图,还是妙趣横生的卡通、动漫、视频等,都是帮助他们获取新知、开阔视野的媒介语言。对于识字量有限的小学生来说,读图更贴近他们的心智水平而广受欢迎。校园中不乏这样尴尬的现象:课堂上,学生埋头沉浸于课桌抽屉中的一本漫画书,待老师已走到跟前也浑然不觉;课间,三五个学生聚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读着同伴推荐的图画书,直到上课铃打响,他们才意犹未尽地走向自己的座位……
小学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拥有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神奇“天赋”。与安静的“纸上”沉浸式阅读相比,不少孩子更喜欢“指上”的碎片化快餐式阅读,浏览微博、逛朋友圈、刷抖音、玩网络游戏、看动漫或是网络聊天成为学生课外广泛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少年儿童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是以具体的表象为内容的思维形态,上述内容之所以能赢得少年儿童的青睐,就是因为其中丰富生动的画面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地球村”中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书信变得稀有,电话不再占线,取而代之的是QQ、微信等网络聊天工具,各种表情包和动图也应运而生。身处虚拟世界,无法透过屏幕准确感知对方的表情、语气等,用那些夸张、可爱又有趣的图画来代替表情、表达心情,无须赘言,便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交流也变得轻松愉悦。
身处现代社会,目之所及,除了地图、线路图外,人物肖像、广告牌、海报以及各种各样的Logo随处可见,图画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裹挟着人们,改变着大家的生活。因此,“读图时代”关于文化技能的概念亦有所改变,读图和识字一样,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
有人认为,文字阅读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有利于培养读者的想象能力与思辨能力,而图画的介入使阅读理解的难度大大降低,学生在主动或被动接触图画的过程中,思维逐渐钝化,有可能成为“失语者”。这其实是对图片的一种偏见。首先,图画具有高度凝练的特点。一幅画往往拥有丰富的内涵,要想深入透彻地理解画面,需要仔细观察,并展开联想、感悟、辨析等思维活动。其次,纯粹的图片阅读较为少见,图画往往与文字相互映衬,读者往往会结合相关文案展开验证式的图画阅读。例如漫画作品中常辅以简洁的文字,或揭示主题,或描述人物语言,或表达人物情感等。第三,同样的画面,在不同读者的眼里,关注点会有差异,内心感受也会不同,一幅画可以生发出诸多精彩的文字。事实上,将图片介入信息表达,读者同样会经历思考、想象与意义再造的过程,思维不仅不会钝化,反而还会得到提升。
总之,图画对于信息表达的优势显而易见,直观性让模糊的语义清晰化,形象性让抽象的文字概念具象化,凝练性让文字的思维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如果在文与图之间构建良好的互通性,信息表达会更加畅通无阻,这也给小学习作教学带来了新思路。
进入“读图时代”,习作教学如何有效地顺应时代潮流,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呢?笔者以为,应充分发挥图片的优势,使图文信息有效互通,最终走向图文共生的境界。具体的操作策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统编教材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除了用精美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编排了一定数量的非连续性文本,在习作中也有意识地增加了图画的比重。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习作内容是《漫画的启示》:
本次习作,教材上提供的两幅有意思的漫画,都是我国漫画家华君武先生的作品。华先生的漫画以讽刺画为主,常借助简洁的画面和精练的语言提示来辛辣地讽刺社会上的丑陋现象。在看图作文的过程中,学生习得观察、想象与表达的方法,语文素养也得到相应地提升。
1.观察
在动笔之前,先指导学生仔细读图,尤其要关注细节,全面理解漫画的内容。例如:漫画中的文字——“母子上车处”说明了什么?人物在等车时的表情有何不同……在读懂画面内容后,进一步感知漫画的表现特色:运用变形、比喻、象征、影射等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引发读者思考。在观察漫画时,学生被那夸张的线条、风趣的人物、搞笑的情节逗得哈哈大笑,笑过之后,漫画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也让他们深有感触。
2.联想
本次习作重在写出自己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因此第二步就是让学生由画面结合实际,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有所启示。比如可以联想到生活中的“假文盲”现象,表达对这类人的批评与谴责等。
3.表达
在观察和联想的基础上,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把漫画中的“假文盲”写活了。一位学生写道:
一个寒风萧瑟的冬天,在一个公交车站台上,一位疲惫不堪的年轻妈妈抱着一个哇哇大哭的孩子,焦急而无奈地眺望着公交车驶来的方向。而一旁的“母子上车处”,却被四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占据着。瞧,排在最前面的那一位悠闲自得地把双手插在口袋里,对旁边的母子视而不见;第二位皱着眉,闭着眼,似乎对孩子的哭声很不耐烦;第三位脚蹬锃亮的皮鞋,满脸不屑地靠在木头杆上,背对着牌子;第四位戴着口罩,旁若无人地四处张望……
上述片段中,小作者对漫画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刻画,前提条件是深入观察漫画的细节之处。在描写年轻母亲时,运用神态、动作描写,突出她身体的疲惫与内心的焦灼;而后运用排比,依次对霸占“母子上车处”的四个小伙子展开外貌、神态、动作等描写,与年轻母亲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伙子们极端自私的形象。
今年的全国高考语文II卷作文题是一幅写“人”字的漫画,该题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认为有难度。其实,如果能够运用“观察—联想—表达”的看图作文方法,从书法中联想到做人之道,阐述自己的思考,写作文也就不难了。
思维导图是将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它往往围绕一个中心,运用图画和文字建立记忆链接,将思维进行发散。将思维导图应用到习作之中,可以厘清文章思路,搭建写作支架。例如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学生在阅读课文后,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绘制出这样的线路图:
根据此线路图,作者的游踪一目了然,结合简洁的文字说明,浓缩每一处景点的特色,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习作给学生创造了学以致用的空间,要求学生先画出游览线路图,再按照游览顺序将游览过程写清楚。实践证明,在写游记之前,先画好路线图,再记叙游览过程就不会“跑偏”了。
除了写游记前绘制线路图,写其他类型的文章同样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厘清思路。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要求围绕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一位同学选择了“甜”这个字,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
从思维导图中,可以看到小作者独特的构思:围绕一个“甜”字,写自己和父母一起洗车的事情,从中感受到劳动的甜蜜。其中,详细描写“‘我’打开车门擦车顶,不料关门时夹住了爸爸的手”这一部分,颇具戏剧性。
如前所述,图画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媒介语言,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信息表达之中。倪文锦教授指出:“历史地看待语文课程的语言形态,由过去的以书面为主,发展到近代以来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并重,目前正向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媒介语言(包括动画、图画等视像语言)三足鼎立态势迈进。三种语言形态借助现代传播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正进一步发展为一种信息时代的新语言形态,这将为语文课程带来更大的变革。”在习作指导时,教者应鼓励学生多元运用这三种语言形态,建构图与文的互通,走向图文共生的理想境界。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要求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并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发现。为便于学生在写作之前真实地体验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之后分别呈现了三种观察日记,前两种分别是图文式与表格式的观察记录,后一种则是文字式的观察日记。图文式与表格式的观察记录正是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媒介语言三种语言形态的综合运用,为学生提供了范例。
在本单元习作提示中,也有这样的表述:“如果能附上图片或照片就更好了。”也就是说,本次习作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创造性地多元运用三种语言。
再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内容是《我的乐园》,这里“乐园”的定义较为宽泛,可以是游乐场,也可以是小树林、小池塘、小书房等,只要是能给自己带来欢乐的地方就是心中的“乐园”。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可让学生在文字表达的基础上,配上照片或插图,来晒晒自己的“乐园”,以实现图文共生,突出自己在“乐园”中的欢乐之情。
综上,“读图时代”给习作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跳出传统教学的束缚,引领学生学习运用多元化的语言形态,不断提升语用能力以及思维品质,才能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