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逻辑推进力

2022-01-19 09:18王亚萍俞良早
党政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列宁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

王亚萍 俞良早

〔摘要〕:社会主义建设史上,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实现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产生了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伟大力量。回顾最具代表意义的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发现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逻辑推进力主要有三个方面:增强党的战斗力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推进党的事业的伟大力量;党内力量的聚合以及同社会上进步阶级、进步阶层力量汇聚而形成的推动事业前进的伟大力量;团结和联合世界上一切进步政党和组织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的伟大力量。

〔关键词〕:社会主义建设史;党的建设;列宁;俄共(布);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22)01-0075-07

一百多年前,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1〕,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革命胜利后,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人,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尝试并取得显著成效,为世界其他各国树立了榜样,推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各国普遍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此后的百余年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辉煌,但亦遭遇了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重大挫折,一度陷入低谷。在严峻的挑战和压力面前,中国共产党人从未退却,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社会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再次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重新凝聚了人们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毋庸置疑,十月革命的胜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离不开俄共(布)的坚强领导,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二者的艰辛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梳理这两党在不同时期加强自身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可以发现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在曲折中不断前行,三個方面的伟大力量是决定性因素。

一、增强党的战斗力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推进党的事业的伟大力量

在共产党执政的过程中,削弱党的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党内的派别活动和分裂活动。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在苏俄要不要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的问题上,俄共(布)内出现了一个所谓“左派共产主义集团”。他们反对列宁和俄共(布)关于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以及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的正确意见,鼓吹继续对德国进行战争,以战争支持德国革命。由于这个派别的产生以及他们散布的各种错误舆论的干扰,俄共(布)迟迟不能就退出战争和签订和约达成一致的意见,使得德国军队向苏俄发动进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以及俄共(布)的执政地位面临严重的危险。经过列宁在俄共(布)党内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几个月后,党内终于形成了关于签订和约和退出战争的一致意见。但此时苏维埃政权必须为签订和约太迟而付出更多的代价。如前所述,也是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初,作为俄共(布)高层领导人的加米涅夫等,同意全俄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关于建立由当时俄国所有的“社会主义政党”和政治派别的代表参加的新政府,并同意以此取代苏维埃政府。当俄共(布)大多数中央委员对他们提出批评意见时,他们坚持自己的错误意见,并宣称退出中央委员会,向党中央施加压力。这说明,俄共(布)内又出现了一个主张妥协和投降的政治派别。如果不战胜他们,十月革命的成果就有丧失的危险。列宁和党中央向“妥协派”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改正错误,否则将把他们开除出党。“妥协派”屈服了,危险化解了。又如前所述,在苏俄国内战争结束时,俄共(布)内出现了多个有着各自纲领的政治派别。他们无原则地挑起关于工会地位和作用的争论,严重影响党亟待完成的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这种情形如果持续下去,俄共(布)则有分裂的危险。在俄共(布)十大上,列宁领导制定《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要求立即停止党内的派别活动。并且规定,如果党内有人继续从事派别活动,则严厉惩罚,是中央委员的可以撤销中央委员的职务,甚至可以将其开除出党。由此,俄共(布)的统一得到保证,增强了党的领导力量。与此同时,俄共(布)领导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以有效的措施恢复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恢复自由贸易和商业,使苏俄很快地摆脱了经济困难,走向了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述列宁和俄共(布)对各种反对派进行的斗争,实际上是俄共(布)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大实践,是强化党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加强党的组织统一和行动统一的实践。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共产党(布)围绕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形成了几个不同的派别,联共(布)党内不同政治派别争吵不断,是无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后来,苏联的历史进入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正是在苏联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才有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化国家的成绩。这个事实也证明,只有党组织统一,党的力量才能增强,才能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伟大成就。

在共产党执政的过程中,削弱党的战斗力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党内一些人的腐败行为,这也是苏联解体的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当时,苏东国家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由于长期忽视自身建设,出现“党的干部搞特殊化和腐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2〕的问题,最终导致人民群众丧失对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鉴于此,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过程一直主张同腐败分子进行坚决的斗争。对外开放初期,受国外一些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发生蜕化变质,成为腐败分子,严重影响了党在群众眼中的形象。对此,中国共产党清醒地意识到:若长此以往,党将失去了群众的拥护,会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一旦腐败分子掌握党和国家的权力,并朝着有利于个人利益的方向行使权力,将直接毁坏党和国家的事业,苏共亡党亡国的惨剧还会再次上演。因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强调要与腐败分子展开激烈的斗争,他说:搞四个现代化必须两手抓,“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3〕,“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4〕。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展开反腐败斗争,已经形成反腐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打虎”“拍蝇”“猎狐”等,都已取得重大进展。

上述加强党的建设的措施,如强化党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的组织统一和行动统一,有利于增强党的战斗力;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利于提高党的凝聚力。只有这样,党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才拥有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巩固和发展的伟大力量。

二、聚合党内力量以及同进步阶级、进步阶层力量汇聚而形成的推动事业前进的伟大力量

共产党有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传统和作风,这也是增强党的力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党和苏维埃政权着眼于国内战争的胜利,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措施。这些措施对动员和组织兵源、征集粮食以及增加战争所需物资的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是它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群众的利益,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的生活极为困苦。战争结束后,列宁在俄共(布)十大上对此作了认真的自我批评,使俄共(布)找到了前进的道路,即改革经济政策,实行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的新经济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后,原濒于破裂的工农联盟得到了修复和巩固,苏维埃政权和俄共(布)的执政地位也得到了巩固。而且这以后,党内的派别活动也得到了遏制。在俄共(布)十大通过关于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决议时,几乎没有反对意见。这说明,通过对战时政策的自我批评以及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党内的统一,聚合了党内的力量。

在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此前的失误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聚合了党内的力量。此前10年多的时间里,党没有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地位,影响了国家综合实力的增长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人反思了以前的失误,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批评了党内思想僵化的现象和教条主义;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時纠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失误,统一了党的思想和行动,聚合和增加党内的力量,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

历史证明,执政的共产党党内力量的聚合和提升,可以起到汇聚社会上各进步阶级、进步阶层的力量的作用。如上所述,俄共(布)十大聚合了党内的力量,提升了党的力量,此后党走向了通过新经济政策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正确道路。在实施新经济政策过程中,列宁提出,党必须动员和依靠全体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发展党的事业。如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报告中指出:“只靠共产党员的双手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幼稚的、十分幼稚的想法。共产党员不过是沧海一粟,不过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而已。”〔5〕根据这样的思想,俄共(布)这一时期采取措施,动员和依靠工人群众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如加强工会的建设,以工会作为学校,组织工人群众学习管理,提高工人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管理能力,进而达到依靠工人群众的力量发展党的事业的目的。这一时期俄共(布)采取各种政策,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热情,达到依靠农民的力量发展党的事业的目的。更值得提出的是,列宁当时主张依靠资产阶级中进步分子的力量来建设社会主义。当时苏俄工商业中存在不少私人小企业,而且由于那时苏维埃国家将一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出租给外国资本家或国内的资本家,让他们来组织这些企业恢复生产,所以苏俄的工业生产中存在着人数较多的资本家或者说资产阶级分子。这些资产阶级分子是不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可以加以利用的进步人士。列宁在俄共(布)的十一大报告中说,现在共产党员不善于管理经济,不会做生意。任何一个资本主义企业的店员都会做的事,共产党员不会做。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员一是要向资本家学习做生意,二是要利用资产阶级的双手来建设社会主义。“如果共产党员能够用别人的手来建设经济,而自己能向资产阶级学习,使资产阶级走共产党员要走的道路,那我们就能管理这种经济。”〔6〕在这个时期,由于俄共(布)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达到了党内力量的聚合,并汇聚了工人群众的力量、农民群众的力量和资产阶级中进步分子的力量,形成了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以前,同各民主党派建立了统一战线,汇聚了各种进步力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建立新中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和统一战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得以发展和取得成就的坚实力量。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从严治党,加强党自身的力量;另一方面努力发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汇聚各方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譬如,实行并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吸收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协商民主意味着不同的政治行为主体包括执政党、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能够通过规范化的制度平台和渠道,通过协商对话,做出符合公共利益的正确决策。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高举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人民群众心目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人民,使每个民族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认真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实行正确的群团工作方针,发挥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作用。中国的工会、青年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是党直接领导的群众组织,承担着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共同奋斗的重大责任。在新时代,党通过有效的途径加强群团工作,已经把工人阶级主力军、青年生力军、妇女半边天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14亿多人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落实正确的政策方针,汇聚了全国一切进步的、积极的力量,形成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伟大力量。

三、团结和联合世界上一切进步政党和组织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的伟大力量

共产党自身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自身力量的强大,使它能够团结和联合世界上一切进步的政党和组织,推进人类共同的、正义的事业。发展世界上的正义事业,建设美好世界,需要具有先进性的共产党起带头作用。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端的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即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共产党团结和联合世界上进步的政党和组织的思想。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提出:“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 〔7〕这里所谓共产党人支持一切反对现存制度的“革命运动”,争取全世界各个民主党派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就是指共产党支持其他的进步的政党和组织,使各种进步的政党和组织联合起来,一致行动。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上述思想,提出了共产党团结和联合世界上各个民主党派和组织一起行动的策略方针。他们指出,共产党必须团结和联合法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党”一起斗争,共产党必须支持和联合美国的“全国土地改革派”,共产党必须团结和联合波兰的“发动过1846年克拉科夫起义的政党”,共产党必须联合德国的资产阶级政治派别去进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

列宁时期,俄共(布)从思想上、政治路线上、组织上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不断地增强党的战斗力,使得党有可能同国外思想理论与政治路线不同的政党和组织进行合作,以维护各国工人阶级的利益,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1922年初,列宁和俄共(布)支持共产国际派出代表出席三个国际的代表会议,促成建立三个国际的统一战线。当时情况是这样的: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建立了第二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各国党的议会党团在议会中投票赞成战争拨款,支持政府“保卫祖国”,促使各交战国无产者互相残杀,标志着第二国际的瓦解。1920年第二国际在日内瓦召开大会,宣布恢复活动。1919年3月,列宁领导创建了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即共产国际,也称第三国际,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1921年2月,以考茨基为首的一些“中派”政党和组织,在维也纳成立了“社会党国际工人联合会”(又称维也纳国际)。它表面上站在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之间,实际上遵循着第二国际的路线,故被称为第二半国际。

1922年1月19日,第二半国际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和第二国际提出建议:在1922年春召开所有无产阶级政党的国际代表会议,以研究欧洲的经济状况和工人阶级反对反动势力进攻的行动问题。列宁和俄共(布)对此表示赞同。1922年2月23日,当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一次扩大全会关于参加三个国际的代表会议的决议草案送到列宁手上时,列宁对此作了重要的修改。如他建议“删去把第二国际和第二半国际领袖称作世界资产阶级走狗的那一段”。〔8〕他说:“为了图痛快,把坏蛋们再臭骂一顿,却让极重要的实际工作去冒失败的危险,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9〕这说明,列宁和俄共(布)是支持共产国际和第二国际、第二半国际举行联席会议的,是支持建立统一战线的。三个国际的代表会议于1922年4月2日至5日在柏林召开。三个国际的执行委员会各派10名正式代表和若干名列席代表参加会议,不属任何国际的意大利社会党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由于第二国际、第二半国际的代表在会议上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三个国际的统一战线未能建立起来。但上述可以看出,列宁是怀着建立三个国际的统一战线的愿望支持此项活动的,列宁是赞同和支持共产党及其国际组织同其他性质的国际组织协调行动或建立统一战线的。

在斯大林时期,尤其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过程中,联共(布)和苏联政府同世界上反法西斯的国家和政党建立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反法西斯战争,彻底地消灭了法西斯。这个事实证明了执政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同其他性质的政党和国家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为实现这个目标,执政的共产党同国外其他性质的政党和组织协调行动,是十分必要的。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会议的主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12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我们要努力建設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10〕这些任务既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任务,也是世界上一切热爱和平、追求发展、主持正义的政党的共同任务。作为一个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有责任推动世界上一切进步政党的合作,促进上述任务的完成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就此,他说:“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经常性联系,‘朋友圈’不断扩大。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愿同世界各国政党加强往来,分享治党治国经验,开展文明交流对话,增进彼此战略信任,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11〕习近平的倡议受到国外各政党和组织的欢迎和响应。中国共产党在世界上凝聚起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力量。这个力量有利于各政党和组织团结起来,协力前进,使人类历史朝着正义和光明的方向发展。

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逻辑推进力的源泉

回溯百年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可以发现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逻辑推进力的源泉主要有两个方面,这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必须坚持共产党对各项事业的领导。当前,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伟大历史任务。为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事业的领导。如前所述,在列宁时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不仅要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强大军事攻势,还要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政治危机,新生政权困难重重。为此,列宁强调要加强共产党在军事领域的领导,并带领全体人民对国内外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国内战争的伟大胜利,有力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随着国内战争的胜利,列宁强调要加强共产党对经济领域的领导,以有效的措施恢复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恢复自由贸易和商业,把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尤其是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摆在首要地位。正是由于俄共(布)在经济领域的坚强有力的领导,苏俄很快地摆脱经济困难,走向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中国,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也是推进各方面制度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工作的根本保障,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社会主義建设时期,毛泽东强调“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12〕,指出要加强党在大政方针、政策、计划上的领导,所有行业、军队、民众团体等组织都要接受党的政治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使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从根本上扭转了一段时间以来党的领导虚化、弱化现象。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3〕。这里所谓“党是领导一切的”,旨在强调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百年社会主义建设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着眼于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以及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而提出的治党治国理念。毫无疑问,在当前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战略、统筹各方面工作,才能协调各方利益、汇聚各种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坚持共产党对各项事业的领导,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二)党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列宁,尤其重视共产党执政后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他采取的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许多措施都体现了这一思想。如前所述,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迫于战争和饥荒的威胁,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短期内取得战争胜利、捍卫和巩固苏维埃政权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但在此过程中,却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的生活极为困苦,严重影响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因此,战争一结束,列宁审时度势及时作出调整,决定停止施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行新经济政策,要求全党必须立刻采取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满足人民的利益诉求,以改善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正是由于列宁和俄共(布)以人民的利益要求作为决策的依据和方针,最终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建立起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中遇到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的危险。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些党员干部没能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进攻,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的现象,腐败现象等等。这些现象会造成党脱离群众,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危险。对此,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毛泽东一再强调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坚持“凡是于人民有利的事情,无不尽力提倡与实行” 〔14〕,江泽民提出“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5〕,胡锦涛强调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更是重视这个问题,告诫全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 〔16〕2015年,他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指出“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7〕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获得人民认同,实现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前提。做到了这一点才有可能不断地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从而获得前进的力量。习近平多次提醒全党要不忘初心,坚持为人民谋幸福和依靠人民推进党的事业,并强调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党要始终以人民的利益诉求作为决策的依据和方针。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秉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由此可见,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实践问题,它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参考文献〕

〔1〕〔2〕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72,194.

〔3〕〔4〕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4,314.

〔5〕〔6〕 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96,96.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35.

〔8〕〔9〕 列宁全集:第4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435,435.

〔10〕 〔11〕〔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33-434,438,16.

〔12〕 毛泽东文集:第 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5.

〔14〕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0.

〔15〕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

〔1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16.

〔1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14.

【责任编辑:欧 露】

猜你喜欢
列宁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拉美有多少“列宁”?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纪念列宁
最后的岁月
列宁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