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霞 王林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总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教材改版后,不仅增加了語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涉及习作的方法,还新增了习作单元,习作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而习作作为一种表达内心语言的活动,只有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共同刺激,才能激发起学生倾吐情感的欲望和表达思想的热情。为此,笔者和同事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活用教科书,在模仿中树立信心
新课改以来,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尊重。然而,很多学生获得自主权却难以下笔,想要创新却又陷入陈词滥调,落笔空洞苍白,写作热情慢慢消退。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让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忽视了范文引路这一传统方法的重要作用。
模仿,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走向成功的捷径。而孩子尤其擅长模仿,他们的好奇心强、可塑性强。因此当学生掌握文章典型的写作方法、个性的写作风格、有趣的写作素材以后,再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就能避免“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的尴尬和无助。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学生提出习作目标,即通过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大部分学生能围绕心爱之物的样子、获得的途径、为什么会成为自己的心爱之物等方面来写,但行文之间缺少情感,很难引起读者的共情。于是,我引导学生探索课文中表情达意的方法。
例如,在《落花生》一课,父亲议论花生时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写出了花生虽然没有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外在美,却具有可贵的内在品质——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从而表达对花生的喜爱和敬佩。当我引导学生发现对比手法的好处以后,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熟悉这一写法的特点,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搭建实践平台,在活动中收获感悟
喜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实践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没有参与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感悟,更没有理解。劳动教育过程也是为写作提供素材、升华情感的过程。
针对班里孩子乱花钱的现象,2021年我校教师结合班情设计开展了“挣钱吧!小老板”暑期劳动实践活动。从市场调查、进货到销售、记账,学生亲力亲为,并以习作形式记录每一环节,有利于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提升写作的兴趣和能力。实践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写作要点。例如,进货过程中,让学生留意选择货品的类别、目标消费人群、进货渠道、成本、定价、第一天当小老板的感受等;销售过程中,让学生留意摆摊地点、怎么推销、成功或失败后的感受;花钱过程中,让学生留意挣了多少钱、自己亲自挣钱的感觉、如何消费。
活动结束后,学生将赚来的钱捐给了儿童福利院。那一天,所有孩子脸上都写满了成就感和幸福感。在开学第一天的“小老板交流会”上,学生争先恐后地登台讲述自己的假期赚钱趣事和“生意经”,分享挣钱的过程和感悟。通过活动,学生锻炼了口才和胆量,认识了自我,发现了不足,也积累了丰富的作文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沉淀了自己的思想,消除了惧怕写作文,作文展不开、写不深的问题,真正实现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留心身边日常,在生活中发现素材
小学生正值活泼好动的年龄,他们总喜欢去感受具体、生动的东西,喜欢感性、多彩的生活。作为教师,要做好鼓励和引导,让学生爱上阅读、写作,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处处皆语文。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因此图文结合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大数据时代,对新生事物的兴趣浓、接受度高。于是,我在班级内开展微信图文习作活动,让孩子尝试用新媒体的方式发现、记录生活。
在“我是小小书评员”主题活动中,学生每天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正在看的书,并记录当天看了多少页和感想,班内掀起了读书热潮。孩子们每天自读、自评、交流、互评,并在此过程中关注他人,交流分享,获得肯定,可谓读书练笔两不误,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我们要运用好新媒体,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事,使其产生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习惯,爱上写作。
拓展输出方式,在发表中获得成就感
当文字变成铅字,这种肯定和荣誉会给人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而这往往能激发作者更大的创作热情。
为此,我们举办“我的书”装帧大赛和颁奖典礼。学生在父母的协助下把自己的优秀习作整理成电子版,父母为孩子作序,设计封面,然后装订成册。在父母的帮助下,班上有20多个孩子历时半个多月刊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部书。校长亲切的鼓舞、每一本书上鲜红的收藏专用章、专门清理出的陈列书架,让学生充满自豪。另外,孩子们还邀请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家长,参加“我的书”装帧大赛颁奖典礼。这一活动被学校微信平台以简讯形式报道,在校内引起了轰动,校园内掀起了写作热潮、出书热潮。
为了能长期调动孩子的写作积极性,让孩子真正爱上习作,我们还尝试制作、发行班刊《星今报》。如今,我们的班刊已经发行了数期,由最初的简易版到现在的彩印版,内容质量、版式设计全面升级,孩子们写得更有劲了。其中《精彩足球赛》《我最爱的老师》《时光隧道》等100多篇作文被报刊刊登或网站转载。
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惧之心,学生才敢写、能写、会写。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只有积极探索,才能将语文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实让学生在习作中找到快乐、找到真我。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在习作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C21021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