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红,鲁 彦,张常青,司玉春△
甘肃省人民医院:1.检验科;2.放射科,甘肃兰州,730000;3.甘肃省中医院检验科,甘肃兰州 730050
Ⅰ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免疫球蛋白(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胰腺的表现,临床上极易与胰腺癌相混淆,易漏诊、误诊[1]。现将甘肃省人民医院确诊的1例罕见疑似恶性肿瘤的Ⅰ型AIP患者及实验室指标特征报道如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患者,男,76岁。1年前体检时行腹部彩超,示胰腺尾部占位性病变,但患者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无反酸、烧心,无厌食油腻及其他不适症状。为进一步查明原因,患者就诊于北京某医院,行腹部CT检查,示胰腺占位性病变,建议随访观察,未进一步治疗。患者于2020年12月17日到甘肃省人民医院复查腹部CT,示胆汁淤积,肝内胆管及胆总管十二指肠上端扩张,脾内、胰尾部钙化灶;贲门部及胃小弯侧多发小淋巴结显影,间位结肠。为进一步诊治,2020年12月18日以“胰腺占位性病变”收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传染病史,无手术史,吸烟,否认饮酒史。
体格检查:皮肤巩膜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脐部正常,腹式呼吸存在,腹部平坦、柔软,无液波震颤,无振水音,未触及腹部肿块,肝脏、胆囊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患者自发病以来意识清楚,精神、饮食、睡眠可,大便呈白陶土色,小便颜色变深,体质量无明显减轻。
辅助检查:2020年12月18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7.20%,红细胞计数4.33×1012/L,血红蛋白114.0 g/L,血小板计数231×109/L。肝功能结果(表1)显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96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60 U/L,碱性磷酸酶(ALP)197 U/L,γ-谷氨酰转移酶(GGT)547.4 U/L,总蛋白86 g/L,清蛋白45.1 g/L,总胆红素(TBIL)175.9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25.00 μmol/L,总胆汁酸(TBA)79.7 μmol/L;空腹血糖8.93 mmol/L;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鳞癌相关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CA19-9)]、血淀粉酶,乙肝五项、丙型肝炎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出凝血时间未见明显异常。2020年12月21日行腹部MR检查,示胰头恶性肿瘤性病变,同平面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受侵可能,胆汁淤积(图1)。2020年12月22日行腹部增强CT,示胰头部改变,多考虑胰腺癌(图2)。超声内镜检查,示胰头占位(多考虑癌)、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内胆泥淤积。临床结合病史及以上相关检查,经院内会诊讨论后,考虑梗阻性黄疸,胰腺恶性肿瘤,不排除AIP,建议追加IgG4、自身免疫抗体系列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因。
注:箭头所示,胰头增大,胰头疑似恶性肿瘤性病变。图1 增强MR
注:箭头所示,胰头增大,胰头部类圆形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晰。图2 增强CT
2020年12月26日IgG4结果为15.0 g/L,比正常参考区间高出11倍。2020年12月27日自身抗体中β2糖蛋白抗体-IgM阳性,抗核抗体阳性。临床结合病史及检查,考虑为IgG4相关性疾病。为减轻梗阻性黄疸症状,2020年12月30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管支架引流术(ERBD),胆汁引流通畅。2020年12月31日复查肝功能(表1),显示各项指标明显好转。
表1 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为进一步治疗IgG4相关性疾病,2021年1月5日转入免疫风湿科。入科后完善了T淋巴细胞计数、Ig、补体、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检测项目。结果显示:CD3+T细胞计数585个/微升、CD4+T细胞计数265个/微升、CD8+T细胞计数295个/微升,CD3+T细胞和CD4+T细胞下降;C反应蛋白7.79 mg/L,高于参考范围;IgG 13.6 g/L,IgA 1.68 g/L,IgM 0.77 g/L;补体3 1.07 g/L、补体4 0.32 g/L,无明显异常;红细胞沉降率12 mm/h,未增高。
免疫风湿科按照IgG4相关性疾病的治疗方案,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双环醇片(50 mg,口服,每日2次)和熊去氧胆酸胶囊(250 mg,口服,每日2次)治疗。
2021年1月12日,患者黄疸进一步减轻,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给予甲泼尼龙(24 mg,口服,每日1次)、熊去氧胆酸胶囊(250 mg,口服,每日2次)2和双环醇片(50 mg,口服,每日2次)治疗。
2021年2月2日复诊,患者肝功能指标正常(表1),IgG4水平下降(图3)。
图3 患者IgG4水平变化趋势图
AIP是一种由自身免疫介导的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2]。根据病理特点的不同,分为Ⅰ型AIP和Ⅱ型AIP。Ⅰ型AIP又称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也称IgG4相关性胰腺炎,其特点为产IgG4浆细胞浸润,血清IgG4水平升高,自身抗体阳性;Ⅱ型AIP又称特发性导管中心性胰腺炎,血清IgG4水平正常,缺乏自身免疫血清学标志物[3-4]。AIP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胰腺表现及胰腺外表现。胰腺表现与胰腺癌相似,体格检查可有皮肤、巩膜黄染,部分有上腹部轻压痛,也可无阳性体征,常被误诊为胰腺癌[1,5]。本例患者只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无上腹部压痛,只是在例行体检时发现的。
目前,Ⅰ型AIP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是血清IgG4水平和组织病理检查。血清IgG4测定是临床筛查Ⅰ型AIP的主要方法。IgG4在Ⅰ型AI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可能的原因为AIP患者对未知触发因素发生继发性反应,引起大量的IgG4阳性浆细胞持续浸润,而这些IgG4阳性浆细胞可以向血液中持续、大量分泌IgG4,造成血清IgG4水平升高[6]。血清IgG4升高作为Ⅰ型AIP的特征性表现,对诊断Ⅰ型AIP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7]。本例患者未治疗前IgG4高达15.0 g/L,比正常参考区间高出11倍。但也有研究报道,IgG4可在部分胰腺癌患者中轻度升高,联合IgG4和CA19-9可鉴别诊断,血清IgG4水平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且血清CA19-9水平低于85 U/mL是AIP区别于胰腺癌的重要诊断指标[8],本例患者的CA19-9为28.7 U/mL。对于Ⅱ型AIP,由于缺少较为特异的血清学标志物,诊断较为困难[3]。血清IgG4不仅可用于疾病诊断,还可评估疾病活动性并预测类固醇和利妥昔单抗治疗IgG4相关性疾病的反应性和临床改善情况[6,9]。血清IgG4的水平在激素治疗有效的Ⅰ型AIP患者中呈下降趋势[2],这与本例患者的情况一致,本例患者随着黄疸消退、肝功能正常,IgG4也从15.0 g/L下降至10.9 g/L。
IgG4除在Ⅰ型AIP中升高外,在硬化性胆管炎、腹膜后纤维化等IgG4相关性疾病和部分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病中也升高。因此,更多的指标如IgG4/IgG比例、IgG4联合嗜酸性粒细胞、IgG2等有必要纳入辅助诊断中[10-12]。
AIP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都起了一定作用。部分AIP患者可发现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提示体液免疫可能参与AIP[13]。UCHIDA等[14]通过对建立的AIP小鼠模型研究后发现辅助性T细胞(Th)1细胞主要在AIP早期阶段发挥作用,Th2细胞则对AIP维持和加速发挥作用。在本例患者中,也出现β2糖蛋白抗体-IgM阳性和抗核抗体阳性,并且存在CD3+和CD4+T细胞失衡的现象。
由于AIP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腹部不适,与胰腺癌表现相似[13]。因此,实验室肝功能指标如TBIL、DBIL、ALT、AST、TBA等无法区分二者。对于AIP并发的梗阻性黄疸,给予ERCP支架植入术+胆汁引流,可明显缩短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且疗效更佳,并可减少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发生[15]。本例患者给予ERCP支架植入术进行胆汁引流术后的第2天,ALT、AST、ALP、GGT、TBIL、DBIL和TBA等指标明显下降,在后期应用激素治疗时,以上指标恢复正常,监测以上指标可判断肝功能恢复情况。
AIP的诊断极具挑战,如何与恶性肿瘤区分仍然是一个难题。为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加强疾病的监测,联合应用各种检查、检测指标,发现、筛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的生物学标志物,是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