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鼓书艺术特色探析

2022-01-19 07:04郭涵旎福建师范大学
艺术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长子唱腔曲艺

□郭涵旎 福建师范大学

长子鼓书是地方性特色曲种,前身是长子评书,宋、元时期流行只说不唱,文字风格类似“话本”,后有了长子道情。为适应祭神娱神之类活动的需要,曲艺艺人创出“扇鼓”说唱艺术[1]。这种扇鼓在清初流传于长子全境。2011 年,长子鼓书被纳入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一、长子鼓书历史传承

木板书为长子鼓书的雏形。清末民初,长子境内有莲花落、扇鼓、木板书、钢板书、河南坠子等流行曲种,同时曲艺艺人也逐步增多。长子鼓书在木板书的基础上吸收梆子、落子、坠子、道情唱腔而初步形成。有谱系记载的传承历史可上溯至清末民初[2]。当时,曲艺艺人地位低下,受人歧视,境况凄惨。

民国31 年(公元1942 年),长子曲艺并不以鼓书为主,而是涉及道情、坠子、鼓书三个曲种。县抗日民主政府为宣传抗日,积极发动群众,在石哲镇马家峪村组织了长子历史上第一个有盲人参加的曲艺队,在当时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曲艺队活跃在全县各村,因而长子县群众性曲艺演唱活动迎来了可喜的局面。

20 世纪50 年代,长子鼓书开始用板胡伴奏,之后又增加了二胡、笛子、笙等乐器,而演唱者多为男性。到了60 年代,大批女演员登场演唱,同时长子鼓书音乐的唱腔也不断发展,增加了流水、垛板、悲板等板式。70 年代后期,长子鼓书日趋成熟,发展成板式齐全、演唱形式稳定、深受群众喜爱的一个曲种。80 年代后期,长子曲艺队迅速发展,全县有六十多支鼓书说唱队。长子鼓书风靡整个上党大地,成为长治市第一大曲种。至21 世纪初,蜚声上党的鼓书艺人亦有多人。他们演唱的曲目曾被山西音像出版社录制了磁带,还被制成了视频资料,多次在省市电视台播出[3]。

2006 年,长子鼓书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在“南山杯”、沁州书会大赛中获省级奖项。

为使长子鼓书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弘扬,2012年,长子鼓书被长子县列为重要艺术发展项目。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了政策保护有效机制,如政府成立长子县曲艺培训班,组织培训、调演、评比,巩固和完善现有演出团队,逐步充实、扩大长子鼓书演唱队伍。政府还成立了长子县曲艺家协会和长子鼓书研究会,每年给予曲艺人员相应补助。为了便于整理资料,政府建立专门档案,包括音像、文字、照片等,编辑出版了《长子县曲艺音乐集成》。

2013 年6 月,长子鼓书《常回家看看》获山西“群星奖”一等奖,后参加山东“第十届中国艺术群星奖”大赛,并于同年10 月,获得全国“群星奖”。2014 年6 月,长子鼓书《腊月天儿》参加全国曲协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比赛,荣获创作奖。

二、长子鼓书的内容、表演形式及传统书目的介绍

长子鼓书以说唱的形式来描物写景、倾诉感情、表达故事、刻画人物,素材源于生活,演唱雅俗并存,唱句多为十字句、七字句[4]。其内容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民间艺人即兴自编,有的是根据传统喜剧再创作得来,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誉为上党地区民间艺术活化石的长子鼓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基本采用师徒口口相传的形式。老一代艺人传承了很多的传统书段,有长篇的,也有短篇的,传统小段更是数不胜数。一个个诙谐风趣的小段,如同一幅幅带着浓郁乡土气味的风俗画,或充满尖刻的讽刺,或极具诙谐的调侃,或寓意深刻的说教。初创时,演唱者只打小鼓,有无乐器均可,开场四句前言,而后以道白为主,唱腔较简单。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了20 世纪80 年代,演唱者以女性为主,长子鼓书在融合了上党梆子、黄梅戏、豫剧、秧歌等唱腔后,成为一种板式齐全、地方风味浓厚、情绪昂扬、优美风趣、伸缩性较强、深受群众喜爱的曲种[5]。

长子鼓书能演唱小段,但尤善长篇书目,常见的长篇书目有《回龙传》《回孟记》《包公案》《访昆山》《小八义》《五女兴唐传》等百余种。长子鼓书的传统节目以中长篇为主,有《金镯玉环记》《包公案》《徐公案》《施公案》《海公案》《回杯记》《回龙传》《白玉楼》等。后来新编演的节目以短片为主,有《风雷》《小二黑结婚》《江姐》《烈火金刚》等30 余部。以内容来划分,生活篇有《偷吃糕》《钉缸》《劝闺女》《骂媒婆》《缝布袋》等,孝悌篇有《割肝敬母》《郭巨埋儿》《王祥卧冰》等,情爱篇有《春香提亲》《十二月情》等,名将篇有《前朝四京名将师》《拳打镇关西》《孟良搬兵》等。长子鼓书的小段更是数不胜数,且长子鼓书创作具有灵活性,因而艺人在演出过程中经常即兴创作唱本,留下了不少经典的小段唱本,比如《抢婆婆》《傻子相亲》等[6]。

三、长子鼓书艺术评析

长子鼓书经过匠人长期打磨、加工和润色后,逐步形成了基础调,并渐渐被众多的演唱者和观众认可,形成了固定的形式。基础调就是基本腔调,也是说唱音乐的核心单元,可分为上句、下句、叫板、送板、悲板、念板等。长子鼓书的唱腔基本以上下句结构的板式变化为原则,形成了慢、中、快、散等多种板式。

长子鼓书因为属于典型板腔体音乐,所以没有固定的谱子及音高,而每次演出基本根据鼓书艺人自己的嗓音条件和演唱习惯来定调。配乐演员通过与鼓书艺人多年的磨合达成了极高的默契。长期以来,长子鼓书并没有什么唱本,就是靠着口传心授的方式来延续,凭着一辈辈的口口相传实现舞台上长达几个小时的演唱。正因如此,每一位鼓书艺人对同一故事的演唱方式可能不同。这也让长子鼓书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即兴性。如果台下观众反应热烈,演员可能就会提高嗓门,唱得更热情投入。

调式方面,长子鼓书以传统五声徵调式为主。以《长子理发》为例,它的整首调式以五声徵调式为主,不涉及转调。正式唱腔前会安排前奏曲牌,为了烘托气氛,带领观众进入情境。以图1 的前奏曲牌为例,多以八分节奏为主,穿插加入附点节奏,并加入锣鼓等伴奏乐器,旋律明朗轻快,节奏灵动。旋律一开始追求稳妥,以宫音、角音、徵音为主,因而每句的结束也很注意收束感,会落在稳定性极强的宫音和徵音上,极少出现五声调式之外的音。从旋律走向不难看出,唱腔和乐器部分的旋律音域跨度都不大,基本在女声中高音区两个八度内,而音程基本以级进和跳进相结合。即使曲牌之间相似甚至完全重复,也不会令观众审美疲劳,因为它的旋律走向一直在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来回跳跃。跳音的运用和长音的结合让整个旋律松弛有度,动力满满。

图1

间奏和人声说唱结合得极其紧密,对专业的鼓书艺人来说,一个好的唱本需要不停打磨,需要经过数次舞台演练,需要经过多次二度创作。这也是长子鼓书可以在长治地区广泛流行的原因。参加比赛的唱本会从一次次演出中选出最优版本,其他大部分的唱本演出以即兴为主。也就是说,即使是同样的演出班子,同样的唱本,每次听的时候也不会完全一样,这也是长子鼓书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原因之一。长子鼓书中演唱短的小段在十分钟以上,而长的唱本可能会延续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这么长的演唱时间无疑需要演员具备稳定的台风、过硬的演唱实力、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超强的临场反应力。由于长子鼓书艺术表演的特殊性,边说边唱的演唱形式更加考验演员的演唱技巧。演员既要让台下的观众听得清楚“说”的部分,又要“唱”时带着位置和共鸣,因而需要在演唱时依字行腔。

结 语

长子鼓书作为民间曲艺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它不仅真切地表现了长子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态,传承和发展了当地的民风民俗,更显示出中华传统曲艺深厚的文化底蕴。

猜你喜欢
长子唱腔曲艺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共和国农机“长子”成长记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建设鞍钢文化再创“长子”辉煌
戏曲中唱腔与伴奏的关系
中国现代文学中长子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