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水产微生物课程改革实践与创新

2022-01-18 11:21陈兴汉许瑞雯
河南水产 2022年5期
关键词:活页水产教学内容

李 波,陈兴汉,范 斌,许瑞雯*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阳江 529566)

水产微生物是高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研究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环境、水产动物疾病及水产品关系的科学,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随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的启动,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融入食品检验检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专业群的共享课程之一正是水产微生物。守护从原材料到餐桌的水产品健康,服务地方海洋产业发展,水产微生物课程的地位显著提高。传统的教学,很难继续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为了达到水产行业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水产微生课程进行大量的改革和创新,包括教学内容选取、教学内容组织、开发新型活页教材、开发实验项目等,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海洋产业发展。

1 水产微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缺乏组织

微生物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的时间并不长,水产微生物的研究时间则更短。水产微生物是微生物学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后逐渐发展形成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在研究微生物学的一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环境、水产动物饲料、水产动物疾病和水产品保鲜、贮藏的关系,充分发挥微生物在改善养殖环境、提高抗病力和健康水平、防治水产动物疾病以及防止水产品腐败变质中的作用,保障水产业的持续发展[1]。目前,市面上的水产微生物教材较少,只有几个版本。即使最近大幅修订的版本,微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痕迹依然明显,以典型工作任务或培养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材,新型活页教材、手册式教材都暂时是空白。以职业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的高职教育,完全依赖这类教材,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部分院校课时开得较少,有的学校开设的课时仅有45课时[2]。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课程内容的教学,教学内容的组织显得尤为关键,但缺少可供参考的资料,需要教师系统的组织。

1.2 教学方法单调

教师摆脱黑板加粉笔的单调模式,又落入多媒体教学的单调陷阱。教师花大量时间准备课件,课堂上认真讲课,但学生受手机、网络的干扰太强,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课,导致教学效果一般。教学方法单调是导致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1.3 教学评价单一

教学评价单一,还停留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这种方式上,评价的方式既不全面,也不客观[3]。通常期末考试考得好的同学,最后综合成绩高,还是存在一考定成绩的情况。传统的评价方式,没有关注过程性评价。以实验课为例,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看学生的实验报告,甚至有学生本末倒置,轻实验操作,只重实验报告。实验课应该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态度、操作能力、反馈调节等,关注整个实验过程,才能综合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课程改革实践与创新

2.1 基于调研的教学内容选择

课程最重要的是内容和组织模式。选择教学内容,是组织好教学的第一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课程目标,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

学科式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界的共识。摆脱学科式的知识体系,不是彻底抛弃学科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重新组织,重新构建,也就是理清工作领域的知识及结构。知识来源于实际应用,即完成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在水产微生物课程上,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有三个,分别为典型岗位工作任务、行业需求、职业资格证书;本质上都强调知识在行业中的应用。分析了三种典型工作岗位,检验员、销售员、技术员,分析了典型工作任务,获得了学生需要掌握的职业能力清单。通过访谈、调查等方式,获得行业需要毕业生提供的水产微生物相关的技术和服务,服务产业发展,更近一步,引导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在禁止抗生素使用的大背景下,需要继续发挥微生物的积极作用。职业资格证书,参考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水生动物类)预防部分,第九篇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以上三部分,归并整合,分析整理,获得了水产微生物课程的完整职业能力清单。相反,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内,但又是传统微生物学科式的知识,则不作为重点,或者要求学生自习。

通过大量的工作和多种途径,才完成了教学内容的确定。通过调研、访谈、观摩等方式,从企业主管、检测岗人员、岗位实习生、养殖户等身上了解了水产微生物相关的工作领域的知识和结构。

同时,处理好水产微生课程和水产专业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和水产微生物关系比较密切的课程有水产生物饵料、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某些内容之间有联系[4]。凡是属于其他课程里的知识,在水产微生物课程里,都不做重点讲解。比如,微生物可以作为饲料原料,但只做基础性的介绍。

2.2 教学内容的创新构建

教学内容的构建,关系到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只重视陈述性的知识,忽略程序性的知识或策略性的知识,会导致能力获取的缺失[5]。陈述性知识就是课程的学科知识,程序性知识则是课程知识的组织方式、构建方式。陈述性知识和和程序性知识,只有与个体经验相结合的过程中被具体化,才能有利于行动能力的获取。传统的学科式知识,多数是陈述性知识,严重缺乏程序性知识,较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程序性知识,则依赖于教师的深入挖掘,如果程序性知识缺乏,教师的授课也了无生趣。水产微生物课程知识的构建,以实践应用为第一原则,以典型工作岗位任务为参照。程序性知识按“典型工作任务知识-课程实验-岗位实习”程序组织。以革兰氏染色为例,通过理论讲解,课程实验操作强化,岗位实习升华,牢固掌握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技术。其中,实验课程操作多次强化,岗位实习也有高频率的操作机会,通过这种程序性的设计,更容易培养学生职业操作技能。

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经验知识,寻找学生经验知识和课程知识的广泛联系,让课程知识整合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讲授理论部分,是各个教师比较头痛的问题,学生比较难接受。水产微生物的课程,这个问题就更突出,因为水产微生物研究的是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生物。针对这个问题,知识组织过程中,主要寻找两方面的联系,第一,和学生的经验知识联系,第二,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微生物课程,可以是课程知识,也可以是行业知识。以“温度低,微生物的繁殖会变慢”这个小知识点为例,从生活中我们选取了一个例子,比如同样的菜,如果不放冰箱,夏天坏的时间比冬天短。从专业知识上,联系到鱼虾养殖产业中,在冬季,水产动物病害的总体发生概率更小,行业里部分养殖户会选择夏季空塘,避开养殖风险。学生在学完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影响后,不再是干瘪的理论,而是鲜活的知识,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场景,可以指导生产实践,学生对理论的兴趣更大,理解掌握更加深入。

2.3 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开发

活页式教材是我国职业教育界对可灵活组合教材的形象化称谓,实质是模块化教材[6]。活页式教材纸张可以灵活地增加或删减,能够很好地解决职业教育教材及时适应外部需求变化问题。教材最为本质的要素还是其内容和组织模式。为了继续完善课程,在内容选择和组织模式上的基础上,探索开发水产微生物的活页式教材。

与传统的学科式教材开发相比,活页式、手册式教材的开发难度要大得多。这是因为其逻辑结构和内容均来自工作领域,而工作领域的知识及其结构是融合在工作过程中的,处于默会状态,且极为分散。我们通过引导企业专家深度参与教材的开发,具体通过调研、访谈、观摩培训等方式。在技术上,对照活页式教材开发的三个关键点,完成初步的开发。2019级水产班开始使用,反馈良好。后续还会收集更多的资料,动态调整,并开发数字化资源,开放给行业使用。

2.4 实验内容的创新开发

水产微生物的实验内容,完全照搬微生物学的一般实验技术,不合时宜。需要重新调整实验内容,开展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对课程的理论部分一般兴趣不大,但也不一定喜欢实验课,即使实验项目不是一项简单的重复实验。学生形成职业能力,实践操作很关键。调整实验内容,开发实验项目,又回到教学内容的选择这个问题上来。学生毕业后,很少有机会遇到的操作,在实验设计时,淡化处理。例如在传统的实验项目中,有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该实验目的很明确,但操作效果很差。开发基于典型岗位工作任务的实验项目,比如从患病鱼的病灶取样、培养、初步诊断。新增光合细菌的培养,不强调光合细菌的分离,专注光合细菌的生产扩大培养,要求学生会判断光合细菌的生长情况,并分析不同生长情况的原因,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个实验项目来源于实际生产,小型的动保产品公司、塘头的养殖户,都可能需要的操作。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实际需要做什么、行业需要毕业生做什么、资格证证书要求做什么,都可以成为实验项目。经过大量针对毕业生的调研,修改原有的实验项目,拆分部分项目,引进新的实验项目,确定了最终的实验项目。

除了独立的实验项目,也重视实验项目之间的联系。水产微生物的实验主要以验证性的基础实验为主,缺乏探究性、综合性的实验[7]。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要寻找实验项目之间基础技能、核心技能的重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基于此,逆向开发了一些实验项目,针对玻璃器皿的包扎这项基础技能,设计至少三个实验项目,第一,玻璃器皿的包扎单独成为一个实验,第二,玻璃器皿的包扎,包扎完成后进行灭菌。第三,光合细菌培养实验中,包含玻璃器皿的包扎。第二个实验,既不是传统微生物学上的一般实验技术,也不是综合性的实验,没有继续往后面做,是逆向开发训练职业技能的实验。如果放到更大的框架来看,还有知识点的拆解,可能还有岗位实习的强化。通过实验内容的创新开发,让学生牢固掌握专业技能。

2.5 信息化方法

学生对信息化的手段兴趣浓厚[8]。水产微生物课程引入多种信息化的方法,包括虚拟仿真软件、网络直播等。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很成熟的微生物实验操作的虚拟仿真软件,使用之后,效果良好。虚拟仿真软件,既能节省实验成本,又能突破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反复观看,熟练实验操作流程,掌握操作标准。网络直播授课,也是新发展起来的形式。鼓励学生在课余,参加专家学者、养殖达人等的直播课堂,学习相关知识,开阔视野。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

2.6 评价方式改革

传统的教学评价单一,还停留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这种方式上,评价的方式既不全面,也不客观。通常期末考试考得好的同学,最后综合成绩高,还是存在一考定成绩的情况。传统的评价方式,较少关注过程性评价。改革后,重视过程性的评价,成绩构成,40%期末考试+40%实验+20%平时表现。评价的标准也多元化,实验课,传统的评价标准是实验报告的优劣。改革后,评价的标准包括学生的职业态度、学生的操作能力、操作能力达到标准的程度、操作能力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实验报告。通过改革后的评价方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课程改革成效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对水产微生物的课程内容和组织进行了创新探索,教学内容来源于工作领域的知识与结构,组织方式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知识-课程实验-岗位实习”模式组织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调整了实验项目,开发了新型活页式教材;辅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突破时空的限制;改革评价方式,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比例,采用多元标准评价学生表现。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改革实践与创新,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高,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学生积累了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领域知识与结构,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加扎实,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常年保持在92%以上。从外界反馈来看,学生跟岗实习时,信心更足,能快速承担岗位任务,实习生获得企业的广泛好评,造成实习生供不应求的火爆局面。

水产微生物课程,还需要继续改革与创新,深入活页式教材的编写,更新学生的职业能力清单,培养优秀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为高水平专业群课程建设提供借鉴,服务好地方海洋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活页水产教学内容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高等职业院校活页教材开发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研究
基于“1+X”证书的活页式教材开发设计——以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为例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