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体育教师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2022-01-18 03:05陆春敏吴国天
运动精品 2022年5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体育教师育人

陆春敏 吴国天

发挥体育教师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陆春敏 吴国天

(广西中医药大学 体育部,广西 南宁 530200)

“三全育人”的时代精神强化了高校体育教师的德育作用。体育教师应发挥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在道德品质教育中的渗透作用,并对大学生养成健全人格起到示范作用。文章提出建议要构建高校协同育人机制;体育教师要提升自身思政素养;体育教师要打造好体育课堂主战场,对学生思政教育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体育教师;大学生;思政教育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应以德育为先。“大思政建设”指引高校通过将各门课程与德育内容结合起来,强化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同时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现阶段体育教师还偏重于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培养,未能认识到自身在德育教育和思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 “三全育人”背景下体育教师德育作用被时代强化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2018年5月,教育部决定委托部分省(区、市)、高校和院(系)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其核心内容是推动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中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简称为“三全育人”。首先,“全员育人”要求高校每一名教职工都担任立德树人的实施者,思政教育不再只是学工处团委干部、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全体教职工包括其他专业课教师、行政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都应树立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体育教师应通过挖掘体育课程的思想教育元素,实现体育项目蕴含的爱国主义、团队精神和团结拼搏等隐形思政价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全程育人”在时间维度上规定思政教育要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打破了思政课堂、思政主题教育活动等传统形式的时间局限性。大学体育课程一般涵盖高校学生一半的生涯,课后体育锻炼等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占据部分时间,与体育教师在一起的时间也较多,体育教师不仅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战场,而且要将课堂很好地延伸,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格品德。再次,“全方位育人”在空间维度上规定育人的全面性,实现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诸个要素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机结合的。体育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而良好的政治素养亦是取得好的体育成绩的保证。体育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集体、遵纪守法、团队拼搏等优秀品质,从而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助其在人生道路上健康前行。《广东省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指出,体育教师“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塑造人格、培养智商情商、遵守规则、体会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和平等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形成敢于面对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

2 体育教师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2.1 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引领作用

当今社会,体育的含义远超自身,它承载重要的爱国主义内容。体育体现“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包涵体育文化、竞技、科技、产业和外交等多方面的内容。体育与国家紧密相连,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舞台。国际比赛就是一个大型的爱国主义教育现场,开幕式、入场仪式、颁奖典礼可以体现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感,国际赛事每时每刻体现国徽、国旗、国歌和国名等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大学生观看比赛会情不自禁喊出“中国队,加油。”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倍感骄傲。郎平、姚明、刘翔、邓亚萍等不仅仅是体育明星,而且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榜样。我国优秀运动队、运动员也时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说明爱国主义对于运动成绩具有促进作用。传统的课堂爱国主义理论教育往往偏重理论,过于空泛,而体育教师能将“女排精神”“国球精神”通过具体项目将爱国主义活灵活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增强学生对于排球、乒乓球项目的学习兴趣。拥有爱国主义情操的大学生能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2.2 对大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渗透作用

体育项目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与学生的思想品德一一对应,例如田径项目可锻造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品质;球类项目可培养团队协作和集体主义意识;武术、体操等项目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控能力。体育教师在教学、训练和课外活动中有意无意在将这些优良品质教育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体育训练非常艰苦,大学生的优缺点很容易体现出来,有的学生顽强拼搏,遇到困难咬牙坚持,而有的学生自暴自弃,接受失败。对于学生的缺点,体育教师有针对性的教育能及时给予纠正。体育比赛竞争激烈,胜负往往在最后一秒决出,有的学生比赛中个人主义突出,只为自己出风头而损坏团队利益,此时体育教师应循循善诱,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体育比赛的结果关系到荣誉,但是有的学生为了胜利而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体育教师应通过裁判法的教研,强化学生对游戏规则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遵纪守法。总之,体育教师在培养自信自强、不畏强敌、顽强拼争、永不放弃、团队协作和苦练技艺方面要宣扬社会正能量,通过运动项目的载体实现自身先天优势[1]。

2.3 对大学生养成健全人格的示范作用

人格是一个人固有的品质、特征和性格等,教育家蔡元培认为健全的人格包含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四者缺一不可。健全人格是体育的附带产物。人格可以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得到强化和完善,帮助人们认识友谊和平、公平公正、关怀与尊重等品质的内涵;体育团队项目能够培养参与者团队协作、集体荣誉至上的精神内涵;体育残酷的竞争给予参与者更多的是挫败教育,养成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体育教师有着人类健康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之称,本身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格品质,并每时每刻在影响着学生。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过于一度偏重智育,以分数论英雄,主科课程教师时常给学生不易亲近之感。反而由于体育课是副科的缘故,体育课堂考试的压力小,多得学生喜爱,而体育老师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教师之一。体育教师亲力亲为做好每次教学示范,训练中和学生同样挥汗如雨,偶尔开展体育游戏做到寓教于乐,在比赛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如果失败了或者违反规则一样受到惩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这种亲和力直接感染了学生,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而且有利于树立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如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要把学生打造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先成为这样的人。”[2]

3 体育教师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实现路径

3.1 高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队伍主要由党政干部、学工团委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师构成,而新形势和新政策要求体育教师在内的更多的教职工参与思政工作,但是由于他们的学科背景、工作内容、专业程度、职业发展侧重有所不同,导致相互协同不足,缺乏协同创新的精神,所以有必要进行组织机构改革并形成新型的协作关系。如今这种多主体性的客观存在事实给高校思政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高校思政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各支队伍需重新整合,构建新型的思政工作协作机制。管理领导层的联席会议制度是一种较为容易实现的协同方式,在宏观上制定战略,加强各队思政队伍的交流与协作,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联席会议的负责人,以学工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导,整合学校其他资源配置,对组织部门和个人分工明确,明确体育部门和体育教师在思政工作中的职责,从而形成一个多维度、多层次交织的多线协同,全面提升学校的思政工作水平,亦有利于体育教师在思政工作中发挥最大作用[3]。

3.2 体育教师自身思政素养提升

首先,高校体育教师理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记党的教育方针并贯彻落实,在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体育教师要努力成为既具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也有扎实学识与仁爱之心的“四好老师”,引领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更要帮助学生锻炼品格磨练意识。体育教师要心系国家,励志为国家进步、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要有清晰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怀有坚定信念,成为中华体育精神的传播者。其次,体育教师应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理念,保持勤奋的教学态度,不断提升教学素养,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到体育与德育的统一施教[4]。以高校校园为主阵地,以体育为载体,通过教学工作实施来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再次,体育教师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锻造自身健全的人格品质,坚持向大学生传导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体育教师应该牢记,体育课绝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体育知识,更是要提升学生全面的素质和升华思想认识。体育教师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全面深刻认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师风师德建设活动,切实提高自身德育责任意识。

3.3 体育教师打造经营好体育课堂主战场

“三全育人”体系中的“课程思政”要求高校通过体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放大和强化体育的德育功能。目前大学体育课程在课程结构、教材编制、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等领域偏重于培养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淡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体育教师应重点对体育课程育人进行综合改革,以实现体育与立德树人理念的深度融合。

3.3.1 明确思政教学目标

每堂体育课均有教育目标,它是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引导整个教学过程,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等,均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传统体育教学目标仅注重学生身体锻炼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体育教师应有意识地将爱国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竞争拼搏等思政元素放在课程目标之中。传统教学大纲需要进行一定整改,建议将三分之一的体育课时用于强化思政教育,例如在乒乓球“直拍横打”技术教学课程中,可明确将爱国主义教育放入教学目标,因为众所周知,这个项目是“国球”,刘国梁、马林和王皓等善于运用此项技术的代表人物夺得过多次世界冠军。

3.3.2 充实思政教学内容

根据体育教学目标,需要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仍以乒乓球“直拍横打”为例,在教学设计时,补充爱国主义的教学内容,在教师讲述技术要领环节,强调这是一项由中国人发明的技术,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义的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我国著名球员通过这项技术夺得世界冠军的比赛集锦视频,感受五星红旗在赛场飘扬,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的感觉。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技术,对于学生思想方面影响是不同的,田径长跑教学,能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思想品质;球类项目能针对团队协作精神和规则意识培养,改变学生自由散漫的习惯。民族传统项目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亦是最佳的加深爱国情感的途径,教师在备课时,应将一定的思政素材补充到教学中,在1个课时(45分钟)中,思政教育应占5到10分钟为宜。

3.3.3 改进思政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混合运用讲述法、示范法、重复法、视频法、翻转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精神,坚持启发性教学培养学生思考思政问题,有效培养学生能力;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强化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薄弱环节。在互联网时代,各种教学平台已经运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可通过微信平台或者QQ群文件的功能,将结合课堂教学的爱国主义体育教学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或者QQ群分享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观看,课堂教师进行点评和分析,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教学方法实施思政教育。

3.4 体育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他有效措施

首先,延伸课堂覆盖课外锻炼。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锻炼的时间应是课堂教学的3倍,这样才能维持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体质。这就要求体育老师要尽量延伸课堂到课外,将影响力扩展到课外,通过参与学生的早操、社会体育活动、班级系部竞赛,融入到学生群体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其次,指导学生组织比赛,参加各级别的运动竞赛,以优异的成绩去宣传他们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5]。再次,通过社交软件保持沟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反馈和课外辅导需要耗费体育教师大量时间,毕竟体育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有限,难以做到一对一的教学全覆盖。但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端的广泛应用,校园网的免费覆盖,各种手机应用软件给学生的学生、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体育教师应掌握微信、QQ、微博、公众号等自媒体应用,能在滑滑手指的工夫实现与大量学生的联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教师可将海量宣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育资讯推送给对学生,在班级群、朋友圈上关注学生的思想情况,积极与学生交流,时刻传递正能量,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1]贾志亮,何思悦.浅析高校体育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7,7(6):253-254.

[2]颜吾佴.体育有不可或缺的德育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1.

[3]马成瑶.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协同中的作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8(8):86-90.

[4]于天博,纪磊.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5):87.

[5]孙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3):19-20.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U Chunmin, etal.

(Sports Department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200, Guangxi, China)

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国球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1LSZ012);广西中医药大学2020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国球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思政课的教改研究(项目编号:2020B007)。

陆春敏(1981—),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体育心理学。

吴国天(1978—),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体育管理学。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体育教师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主义教育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爱国主义教育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