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柳丽 汤春红 蒋桂艳 韦柳芳 江先美
(1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柳州市 545000,电子邮箱:2383786468@qq.com;2 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柳州市 545000)
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是对患者进行医院内外护理的一种能够实现护理管理的良性互动和无缝对接的综合管理模式[1-2]。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将医院专科护理与社区护理相结合,以保障患者得到持续性护理干预,达到促进患者恢复的效果。目前临床上高龄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不断增多,术后伤口疼痛、术侧肢体制动等引发患者肩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3-4]。因此,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受到关注。魏福来等[5]报告,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出院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双轨道互动干预模式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指导。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术后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因原发病因,符合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Ⅰ类或Ⅱ类适应证;(2)首次接受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3)无认知功能障碍,认知、理解及沟通能力正常,日常生活能自理;(4)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身体有各种影响运动的留置管道;(2)起搏器伤口渗血等;(3)非永久性起搏器植入者;(4)合并严重心脑血管及肝肾肺疾病,精神性、风湿性、全身免疫性疾病者;(5)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者;(6)依从性差,不配合本研究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56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7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规护理:术后每天观看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短片,并指导患者进行术后锻炼,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研究组在以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 医院专科护理:(1)建立术后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1名心内科主任医师、2名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5名责任护士组成。评估患者情况后制订科学、有效的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方法。(2)握拳运动。术后第2天,患者取平卧位,术侧上肢平放于床上,反复做五指伸直、用力握拳动作。(3)伸展运动。术后第3天,患者取站立位,双臂自然置于身体两侧,然后两上肢向上缓缓伸展,从30°至90°逐渐递增。(4)前伸运动。术后第4天,患者取站立位,双臂自然置于身体两侧,然后两上肢缓缓向上、向前伸30°~90°,可重复做多次。(5)后伸运动。术后第5天,患者取站立位,双臂自然置于身体两侧,然后两上肢尽可能地向后伸展。(6)旋臂运动。术后第6天,患者取站立位,双臂自然下垂,以肩为轴,术侧上肢先向前、向后旋转数圈,再反方向旋转数圈。(7)“攀岩”运动。术后第7天,患者取站立位,面对墙壁,保持适当距离,术侧手掌放置于墙上慢慢向上爬,切记攀爬高度不可过肩。(8)挠头运动。术后第8天,患者取站立位,用术侧手指慢慢从同侧耳后摸向脑后至对侧耳后,切记身体不能弯曲。以上动作重复2~3次/d,10~15 min/次。
1.2.2 社区医院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社区医院。护理小组成员与社区医院护士沟通、交接,介绍患者病情、介入治疗情况等。(1)健康宣教。患者转入社区医院后,由社区护理人员定期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参加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相关知识健康讲座。深入患者家庭,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告知其如果有不适感受,如心悸、头晕、黑蒙等症状时应及时联系医护人员,及时就诊、检查;告知患者不得进入高危磁场区域;指导患者合理活动、饮食及放松心情等;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2)互动、交流。每周六下午,由社区医院医生、护士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召开交流会,由专科主任进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相关知识宣教,补充或巩固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宣教结束后鼓励大家相互交流,分享术后功能锻炼方法、经验等;鼓励患者或家属提出问题,医生、护士详细、耐心解答。(3)建立QQ群或微信群。社区医院医生、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QQ群或微信群,在群里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互相交流,实时了解患者恢复情况,患者有疑惑或问题可在群里提问,医护人员为其提供针对性的解答或指导。干预时间共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以下指标。(1)使用心脏多普勒超声仪(美国ACUSON Sequoia512)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2)监测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实验前0.5 h患者停止吸氧,监测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让患者选择合适自己的行走速度,在一段30 m平直的走廊上行走6 min后停止,测量6 min内患者的行走距离。(3)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20个条目,每个条目的计分为1~5分,1分为很不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4)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7]评价患者自我效能,评价内容包括6项,每项以1~10分进行计分,6项的平均分反映总体自我效能水平,其中第1~4项的平均分反映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管理疲劳、疼痛、情绪低落等症状的自信心),第5~6项的平均分反映疾病共性管理的自我效能,得分越高说明自我效能水平越高。该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96。(5)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遵医依从率, 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眩晕、异物反应、腰酸疼痛等。遵医依从的评定标准:严格遵守医嘱,无抵触情绪为完全依从;偶尔不依从医嘱或需要医护人员监督为基本依从;不遵守医嘱,有明显的抵触心理为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基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LVEF、6MWD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LVEF、6MW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LVEF、6MWD均高于或长于干预前,并且研究组患者LVEF、6MWD改善优于常规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LVEF、6MWD比较(x±s)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QOL-74量表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GQOL-74量表总分及其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GQOL-74量表总分及其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并且研究组患者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QOL-74量表评分的比较(x±s,分)
组别n物质生活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总分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常规组7840.12±4.0254.92±4.5120.2310.001155.42±8.99211.57±10.6135.560<0.001研究组7840.83±3.9961.46±4.2729.6700.001154.02±9.12260.47±11.2864.812<0.001 t值0.6419.3000.96627.900P值0.270<0.0010.335<0.001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中的症状管理、疾病共性管理维度得分及自我效能量表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症状管理、疾病共性管理维度得分及自我效能量表总分均高于干预前,并且研究组患者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评分的比较(x±s,分)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在干预过程中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13%,低于常规组的20.51%(χ2=16.688,P=0.001)。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2.5 两组患者遵医依从性的比较 常规组患者完全依从率为50.00%(39/78),基本依从率为34.61%(27/78),不依从率为15.38%(12/78),总依从率为84.61%(66/78);研究组患者完全依从率为60.26%(47/78),基本依从率为37.18%(29/78),不依从率为2.56%(2/78),总依从率为97.44%(76/78),研究组患者遵医总依从率高于常规组(χ2=7.847,P=0.005)。
3.1 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对患者术后心功能的影响 永久性起搏器是一种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电脉冲,经过电极导线的传导以刺激心肌的植入性电子治疗仪器,可用于治疗因心律失常所致的心功能障碍[8]。但由于大多数起搏器植入患者年龄较大,对起搏器植入相关知识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认识不足,遵医依从性差,且出院后缺乏专业护理,导致术后发生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9]。因此,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LVEF、6MWD改善优于常规组(均P<0.05),提示该模式的干预可促进心功能恢复。因为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是一种综合的延续护理模式,院内专科护理注重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出院后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达到持续性护理服务,社区护士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订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所以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促进心功能恢复。
3.2 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实现了院内专科护理与社区护理相结合,院内建立护理专科团队,制订术后护理方案,由专业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院外社区医院护士深入患者家庭,叮嘱患者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措施及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鼓励、监督患者完成各项功能锻炼,为患者提供延续护理[2,10]。陈媚华等[11]报告,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可提高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周艳等[12]也报告,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本文结果显示,采用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GQOL-74量表总分及其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维度评分,慢性病自我管理量表中的症状管理、疾病共性管理维度得分和自我效能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也高于常规组患者(均P<0.05),表明采用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干预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患者自我效能水平。
3.3 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遵医依从性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13],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健康保健意识和遵医依从性较差,影响手术效果。本文结果显示,采用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遵医依从率高于常规组(均P<0.05),提示采用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其原因是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实现了院内与院外无缝连接护理,增加了医生、护士、患者及其家属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建立QQ群或微信群,医护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术后恢复状况,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患者更容易接受。
综上所述,双轨道互动干预模式可促进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