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分水文化资源转化利用的路径选择

2022-01-18 01:10浙江省桐庐县分水镇文化馆311519钟新进
新农村(浙江) 2022年1期
关键词:分水文旅资源

浙江省桐庐县分水镇文化馆(311519)钟新进

(本栏编辑:路 仁)

文化资源是浙江省桐庐县分水乡村振兴的源动力,是丰富乡村旅游的第一资源。如何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务必要研究文化资源的转化与利用问题。诚然,不同类型的民间文化资源有着不同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它们的资源禀赋、规模条件及生态环境也呈差异性,分水文化资源的人文价值、产业优势转化利用的方式也略有不同。因而,全面分析、整合各类乡村文化资源,择优运用文化资源转化利用的基本模式,是分水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最佳选择和必然趋势。

1.文化资源类型及特色

分水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积淀丰厚的千年古镇,其特色文化资源有四大类型。

(1)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1400年的历史中,分水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历史建筑多达126处,其中县级以上文保单位(点)52处。有1万年前“智人头盖骨化石”的延村洞、“牛角化石”的朝阳煤矿、宋孝宗御封的玉华泉、1500多年的长林古堰、范蠡西施隐居地蠡湖、千年老街武盛街、太平军作战工事马岭关卡、古碑长廊、衙祥祠古井等历史文化遗迹。

(2)名人文化影响深远分水有“状元故里,进士之乡”的美誉。分水的名人文化资源包括文人墨客游历之后留下的文学艺术遗迹;历史上达官显贵的故居官邸,或他们带领民众开发建设的风景名胜,或出生于分水,或涉足于分水,在分水留下了鲜为人知的故事。分别有伍子胥、范蠡、西施、施肩吾、苏轼、汤显祖、徐霞客、周恩来、王三一、胡培松、冯国平等历史文化名人。

(3)红色文化亮点纷呈红色文化资源既包括革命时期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遗址等文物资源,也包括革命战争年代的文化遗存。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分水农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改天换地、并肩奋斗,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分水党支部成立遗址、百岁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遗址、五云山烈士墓、砖山抗日将士纪念碑等革命历史遗迹。还有上世纪70年代形成的南堡纪念馆、纪念碑和南堡村遗址。

(4)非遗文化多元并存分水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种类繁多、风格淳朴、特色鲜明。全镇共有非遗项目277项,其中桐庐剪纸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山魈故事、桐庐山村小吃为市级非遗项目,施肩吾的传说、分水歌谣、范蠡传说、烧酒酿造技艺、柴灶制作技艺、十番锣鼓、后岩狮子舞、青笋干制作技艺、竹笔制作技艺、拓碑技艺、分水棕编、大路根雕、小源豆粑等13项为县级项目。众多的非遗项目及民俗文化资源是分水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2.转化利用的基本模式

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达到边际效用最大、发挥作用最佳,进而优化为优质旅游资源。

(1)静态展示非遗项目静态展示既有一定陶冶教化和传承保护功能,又有宣传推介与文旅融合功能,在展陈的内容、时间、形式和规模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一方面,分水镇建设“南堡纪念馆”“革命历史馆”“分水进士馆”“王家坊纪念馆”等具有历史底蕴的场馆;另一方面,已先后建设“分水剪纸艺术馆”“分水非遗陈列馆”等非遗馆(展示室)。此外,全镇所有文化礼堂内建成了非遗展示室(厅),每年组织专项非遗体验、非遗培训活动达10余场,这些场馆充分展示了乡村非遗魅力。

(2)动态展演总体而言,传统技艺类的民间文艺项目多以展示和产品开发主体,而各地景点表演无疑是对民间戏曲、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节庆、民间习俗等文化资源的转化利用。分水镇已连续6年在春节、元宵节期间举办系列非遗专项活动,如“龙舞春江·福满桐庐”元宵舞龙、民间文化“达人秀”表演,恢复了深澳高空狮子、江南彰坞狮毛龙等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展演活动。特别是2004年以来,分水配合承办了5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有效提升了分水剪纸项目的影响力。

(3)文创产品分水上千年的文明孕育了品种丰富、内蕴深厚的文化资源,其中既有剪纸、大路根雕、竹笔制作、拓碑等传统工艺项目,也包括色彩、图案、版式等传统视觉元素,以及木材、纸质、竹材等传统材质元素。通过创意设计,将这些古老的、民俗的非遗视觉元素运用到创意产品中,融合多个行业、多种思想于一身的工艺产品类型,将迸发出不可限量的旅游消费市场。

(4)线上运营在数字化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文化资源线上数字化应用越来越广泛,线上推介与线下研发的流程和传播体验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综合运用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全面展示分水文化资源精品项目。如,线上直播推销文创产品、非遗游学推介、非遗传承人网课教学,等等,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推动分水文化资源的转化与利用。

3.转化利用的路径选择

发展分水旅游业,必须要把开发文化资源作为旅游之魂、民生之需、生产之力的目标来规划定位,走出一条乡村文化旅游全域发展之路。

(1)以统筹为前提,形成多方建设合力坚持“资源共享,联手合作,统筹经营”的发展理念,按资金来源渠道,统盘考虑村镇建设、农业科技、文物保护、文化旅游、宣传统战、群团组织等各部门财政性建设补助资金,互相配合,形成合力,集中用于文化资源开发上;要借助新媒体力量,通过多形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对外推介;要发掘社会组织的民间资源,通过结对、合作、扶贫等方式,参与乡村景区建设;要整合人才资源,由文化部门牵头,选聘一批在文史、民俗、策展设计、活动策划等方面有专长的志愿者,成立分水文化遗产研究会,对全镇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研究提炼,为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提供软实力。

(2)以整合为抓手,盘活优质文化资源分水的历史源远流长,涉及面广量大,要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好各类文化资源,重点做好“一山一街四馆”的开发与建设。一山是保护好五云山,利用唐状元读书处遗址和革命烈士墓,让五云山成为分水名副其实的重要景观之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街是修建好“一条古街”——武盛街,古街尚存历史建筑城隍庙牌楼和梧桐祠牌楼(已重修),承载着悠远的历史文化;四馆是建设进士文化馆、革命历史纪念馆、制笔文化馆和文化遗产陈列馆。

(3)以创新为重点,培育“旅游+”新业态“文化”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而不是仅仅指文化资源。要通过新的理念、新的举措,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实现构建“文旅强镇”目标。一方面,重视开发“旅游+”新业态。促进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相结合,满足不同游客的多方面旅游需求。另一方面,开发系列文化旅游商品。依托分水的物产资源,加强旅游工艺品的创意研发,满足游客吃喝玩乐的生活享受。

(4)以解码为契机,传承优秀文化基因分水拥有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最大宝库。一方面,要深入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找出分水文化的灵魂,以文化名人、专家学者为主力,汇聚各类社会主体的资源和力量,共同参与文化基因的梳理、研究、保护和开发,深入挖掘有价值的文化基因,用文旅融合的思维传承文化基因。另一方面,要利用现代手段做好传统文化的转化。选择辐射面广、传播力强的优质文化基因,尽可能转变成旅游产品,推动文旅产业发展。要根据旅游者的需求,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文化资源、文化遗产、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者喜爱的旅游产品。如,发挥武盛古街民俗展销会品牌效应,组织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活动,开展节庆会展旅游。

猜你喜欢
分水文旅资源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当代青花分水的创新与实践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我给资源分分类
漫话康熙民窑青花瓷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张全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