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背景下大学语文育人路径探索

2022-01-17 22:09邱银强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重要性现状

摘要: 大学语文是一门多元化的课程,兼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培养工科背景方面的人才方案中,大学语文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公共课程,在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传承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对工科背景下大学语文课堂育人路径的探索,结合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促使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重要性;现状;育人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更加明晰,复合型人才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担负着巨大使命和责任。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培养成才关键一环。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纲要提出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等十个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育人体系。《大学语文》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精神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选取的优秀篇目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中,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新时代背景下,服务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专业跨界交融的区别于传统工科教育的新的工科教育教学体系总称的新工科活跃在大众视野中。新工科人才对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起到促进作用,其综合性变得日趋重要,综合性人才成为市场炙手可热的需求。大学语文作为培养人文素养,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提升理工科背景下学生的文学修养,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因此大学语文,应给予足够重视。

一、开设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需要多角度、多维度、多广度培育学生。由于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市场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极为关注。大学语文作为非文科类专业的学生的通识课,能够让学生走进中国的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自信,陶冶情操,打破了纯理工科思维方式。大学语文是连接专业和中国文化的桥梁,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语言能力,还能在博大精深中国文化中感悟古人的精神世界。

(一)大学语文与课程思政同向而行的德育作用

好课堂教学是教育学生的主渠道,利用好课堂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思政作用,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高校性质不同,各地高校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目的的侧重点有细微的差异,但都选取了《孟子》《老子》《诗经》等经典篇目,也选取屈原、陶渊明、杜甫、辛弃疾等名家名作。名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蕴涵了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能够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老师通过讲解名家名作,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内涵,培养其人文素养,为其树立榜样,成为当代大学生追求的精神境界。大学语文与传统的思政课不同,发挥课堂育人过程不是直接进行思想教育,而是一种浸润、漫长式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让祖国接班人茁壮成长。

(二)复合型人才是社会劳动力市场必然要求

近年来,各高校的综合性越来越高,学科之间交叉越来越密集,综合化的趋势也日益增强。高校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转变为复合型人才的观念逐渐成熟化,加之市场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极为迫切。因此,单纯的理科或文科培养模式将被逐渐淘汰,复合型人才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风向标,增强工科背景下的人文修养是综合实力的表现,也是立德树人有效方式之一。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名篇赏析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为培养传承华夏文明接班人提供途径。大学语文中有人物品质的篇目,展现人格魅力,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突显英雄家国情怀的篇章,重现历史场景,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有继承革命精神温情故事,引导学生继承伟大的党的宗旨。大学课程设计中不仅有名篇的赏析,也涵盖应用文写作的知识。应用文写作是大学生毕业后工作必备技能之一,也是综合实力的表现。《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要求:具有中等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国民,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达到相应要求,具有较好的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表达、沟通的能力。工科背景下的学生应更加重视应用文写作技能,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工科背景下大学语文的现状

教育部高教司明确规定,大学语文是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在工科学院,大学语文是课程中的通识课,但因系统性不强,地位性不准,重视度不够而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大学语文重视度不够

由于工科的特殊性质,专业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要求学生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才可能在专业技术上有更深入的探索,几乎全部的大学时光都用在专业的基础知识上。工科学生培养方案的制中过度依赖目前市场需求,致使部分学生和老师认为类似于大学语文的通识课不重,更有老师认为,此门课程开设是浪费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的时间。大学语文的边缘化比较严重,部分师生认为大学语文就是大学课程中一门通识选修课程,不应该放在重视的范围中,应更多关注专业知识,多关注专业前景。由于师生对培养方案中大学课程设置合理性的不清晰认识,导致了大学语文边缘化严重。

(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领悟知识的能力。目前,部分大学语文课堂教授课形式和授课方法单一化,让学生感受课堂乏味,从而排斥大学语文授课。课堂上,大部分时间以老师讲为主,形成填鸭式式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趣味性,学生注意力减少,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大学语文课程中包括了古今中外许多的名篇赏析,但授课中老师一般只简单梳理课文大意,没有深层次剖析作品意义,学生无法体会作者表达意境,无法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大部分老师授课都是用讲授法,与学生交流较少,联动性较差。老师授课过程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导致学生没有真正进入课堂,了解并掌握课堂上中重要知识的效率不高。单一的授课形式,学生对课堂产生一定抵触心理,发挥的育人效果不佳。

三、工科背景下提升大学语文课堂育人路径

(一)加强师资队伍培养

育人先育己,能有效提升授课教师课堂育人能力。大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背景和文学修养,还应该具备较好的教学能力。教师授课过程中应呈现丰富教学形式,多角度挖掘学生兴趣点,采取情景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授课,增强课堂趣味性,转变学生对语文课堂刻板印象。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备好学生、教材、教法三个维度,呈现出好的课程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育人效果。

培养一支专业队伍,大学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机统一的。教师在授课中起主导作用,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增强育人效果。想要课堂上能更好发挥好育人效果,唯有具备高水平的教师水准。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有一定程度理解,挖掘深层内涵,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老师利用博古论今形式,对内容加以精彩讲解,打开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考,让工科背景下的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提升综合实力的同时思想境界进一步升华。

(二)利用互联网+改革教学形式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5G时代出现,让信息传播更为便捷。学校受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利用各平台开发的系列軟件进行线上课堂教学,让互联网在大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得到有效应用。老师们应用网络技术进行网上授课;学生借助视频、音频、网上图书馆等形式学习。这一形式让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再现,学生多角度了解大学语文中篇目中丰富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兴趣,提升课堂育人效率。

(三)加强课程思政与大学语文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思政”不是一种教学形式,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老师通过授课以隐性的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堂中,最终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大学语文课中篇目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适应青年发展特点,形成价值引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提供好的方向。大学语文授课目的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统一,希望能够丰富青少年的爱国情怀,陶冶情操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目标。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再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内容都有涉猎,培根铸魂,将立德树人融入到课程,培养出根正苗红的大学生。

(四)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了解学生课堂设想

理工科背景下,专业老师和学生对专业技术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片面理解,加之过分关注学科专业性,导致学生对课堂授课内容不感兴趣,课堂评价就会出现偏差。学生对大学语文的重视度、关注度较低,达不到最初开设课程目的。大学语文课程考核应呈现多元化,既要考试知识,如结课考试;也要人文素质考评,如课堂表现、态度、社会评价等维度,通过多维度的评判让大学语文课程开设趋于合理化。因此,建立健全评价机制能够了解学生对课程想法,设计好相关文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文学修养,以便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价值观,养成好习惯,提升道德认知水平。

结语

大学语文虽是大学生的通识课程,但承担的育人作用意义深远。工科背景下,学生探索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时间较少且形式相对单一,大学语文课堂上选取的篇目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精品,有着极具代表性,其包含的内涵丰富,思想境界高远,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工科的文学修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语文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心同向,要求当代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文化、继承中国精神,立志为国家、民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大学语文作为人文性与教育性兼具的学科,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学生评价等路径的探讨,发挥课堂育人的优势,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统一起来,达到浑然天成,成为为国育才、为党育才的有效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318/c1024-30981575.html.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 张琼. 借助大学语文,实现课程育人[J]. 高教学刊,2020,(23).

[4] 张福贵. 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与课程属性反思[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

[5] 罗曼. 浅析如何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德育作用[J]. 大学语文建设,2021,(3).

[作者简介] 邱银强,男、广西民族大学辅导员,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语言文字应用。

猜你喜欢
重要性现状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