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完娇
摘要:为满足我国教学需求,课程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为此,教师需要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加大对3D虚拟技术的合理化运用,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3D虚拟现实技术的内涵与意义,并就该技术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合理化运用措施。
关键词:现实技术;教育教学;高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作为高中理科的重点科目,高中物理存在逻辑性强、实操性强的特点。但由于现实教学条件限制,导致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为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加大对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推广运用,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搭建智慧性学习环境,从而确保学生可以在生动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知识,促进学习主动性与兴趣的提升。现阶段,我国高中物理课程在推进中为保障课程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需要合理化的采用教学技术与方法。
一、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概述
(一)技术内涵
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搭建视、听、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一般情况下,该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为学生创造交互性的教学氛围。在课程教学中,为确保技术的使用效率提升,教师需要结合计算机设备发挥技术优势,营造三维虚拟环境。实践调研显示:該技术仍旧属于起步阶段,但技术使用往往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在享受视觉冲击中逐渐接收高中物理知识,并促进教学效益提升。
(二)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对教学的意义
目前,我国中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进一步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需要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加大对于新教学技术的运用,确保高中物理课程仿真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1.有助于突破教学困境
通过实际调研可知:我国中学在基础设计建设方面普遍落后,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所需的实验设备缺失严重,为此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而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开发,可以实现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虚拟教学情境,为此提供三维模拟的演练、操作。该技术的推行可以满足硬件短板,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此外,由于该技术的创新性,其运用后创设的教学情境普遍具有新颖性,为此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的热情,提升教学效率。
2.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目前,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性显著,导致各地区对于教育投资与重视程度不一,各校区的硬件设备比较落后,无法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而该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可以高效的开展“项目教学”工作,并让学生的实操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有效的降低学校开支,实现各类效益取得,满足了课程教学的需求,并落实教学效目标的完成。
3.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我国的课程改革工作进一步推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对于学生的素养要求日益提升。为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事实上,该技术的合理化运用能够为学生创设三维立体的实验教学环境,并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去了解物理知识,锻炼自身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4.增强学生体验效果
高中物理知识点涉及到宏观、微观运动。为此,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中,可以借助3D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生真实地展现天体的运行和物体的微观运动,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该技术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的教学可以直观展现日月食运动、分子热运动等活动。
不仅如此,该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复性特征,且通过高效的实验效果满足学生对物理实验观察、参与的需求,弥补传统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问题解决情境中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5.保障教学安全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无法开展危险性实验,诸如电路短路、四轴飞行器故障排查等实验。而该技术的合理化运用则可以规避实验危险,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直观了解,同时不必消耗任何实验耗材成本。
二、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课堂实例分析
关于论述该技术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的实操,笔者以《平抛运动》为例进行分析。该课程教学核心在于明确理论概念,并进一步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与规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为便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采用等效替代的原理进行教学,并通过对比物体在竖直、水平方向的运动了解平抛运动相关知识点。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实验的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点。但传统的呈现方式无法显示小球运动状态,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通过理论讲解,为学生进行逻辑推演,帮助其掌握平抛运动的运动轨迹及特征。但学生学习该知识阶段时,其抽象逻辑思维较弱,为此其无法适应理论推理分析,而细节的不清晰也无法在学生的脑海中建构全面的平抛运动模型,阻碍了学生对事物本质现象的探究。
为进一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采用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进行课程教学,从而为学生创建虚拟真实的平抛运动实验环境,进而突破了教学困境限制。在该实验环境下,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无阻力、无摩擦力的真空理想环境。一般而言,教师在借助该技术进行课程教学中,需要创设实验场景。在模拟实验中,教师需要准备运动仪三个,满足物体垂直、水平、平抛运动的需求。为确保实验的可比性,教师选取的实验对象物体小球需要确保其质量的一致性。
在实验中,教师通过模拟设计,让学生对运动仪施加相同力,并同时释放三个小球。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小球释放的一瞬间,其分别进行平抛、匀速直线以及自由落体运动。除了观察其运动轨迹外,教师还需啊哟引导学生观察小球的运动特点。实验结束后,由于实验均在模拟环境下进行,为此可以通过技术回放的方式,观看三球相撞的画面,了解小球运动轨迹,分析小球的速度及受力的变化情况。
结束语:
本文着重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好处,并举出实例进行论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理念转变,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必将获得显著发展,促进更高效益取得。
参考文献
[1]崔钰婷,赵志群.虚拟现实技术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基于59项实验或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20(11):59-67+77.
[2]王永固,许家奇,丁继红.教育4.0全球框架:未来学校教育与模式转变——世界经济论坛《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之报告解读[J].远程教育杂志,2020,38(03):3-14.
[3]吴红斌,蒋承.新高考改革对文理科选择及成绩的影响研究——基于ACC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9,17(02):127-148+191.
[4]倪慧文,胡永斌.增强现实技术能促进学习吗?——基于2010-2018年国际英文期刊35项研究的元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9,25(01):62-72.
[5]叶新东,仇星月,封文静.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语言学习生态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02):105-11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