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虎 王振坤 潘水站 张小玉 王义存
(1.陇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甘肃陇南746000;2.甘肃省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中心 甘肃陇南746000)
蚕羌属羌活的一种,俗称细叶羌活、黑药等,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根状茎和根入药,有除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跌打损伤等功效。 由于蚕羌属国家2 级保护植物,市场供货短缺,长期以野生货源为主,其产品价格居高不下。 蚕羌多生于海拔2 500~3 500 m 的高山林阴湿地,种子资源稀少,人工采收的种子繁殖率底, 是实现蚕羌野生变家种最主要的技术难题。 本研究通过对羌活种子从开花到种子成熟采收全过程动态测定, 旨在确定蚕羌野生变家种过程中种子最佳采收期, 为蚕羌种子繁育提供理论基础,保护野生羌活种质资源,带动羌活种植区药农增收。
供试材料为陇南市宕昌县南河乡南河村 (海拔2 253 m)蚕羌种子繁育基地的4 年生蚕羌植株。南河乡位于宕昌县西北部, 境内植物资源丰富, 盛产大黄、当归、黄芪、红芪等药材,是各种道地药材育苗的最佳适宜区。
2020 年6 月13 日, 在细叶羌活种子繁育田中,选用4 年蚕羌种子采收田完整的蚕羌盛花期植株,选择株型相似、花型一致的蚕羌种株统一挂牌标记。每天观测种子发育进程, 开花后10 d 开始每隔6 d采种取样测定,采收蚕羌头穗2~3 穗,分别采收种子和分果各100 粒,重复3 次,记载种子及分果外观形态,测定其长、宽、百粒鲜重,待种子统一风干后测定百粒干重。 剩余种子分别装袋备用。
种子成熟过程中含水量、 脱水速率按以下公式计算。
含水量 WC(%)=百鲜重-百干重)/鲜重×100。
脱水速率DR(%/d)=(前次含水量-后次含水量)/2 次取样相隔天数。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 软件统计计算, 显著性采用SPSS 17 ANOVA 检测方差分析法。
种子是农业科学的“芯片”,作物从种子开始到开花再到种子,其完成了一整个生命周期。 蚕羌种子幼小、分穗成熟、成熟周期长,虫害严重,在生产中种子极难采收, 而且药农采收以带荚的分果直接收货并播种,种子成熟度难以把握。 因此,研究蚕羌种子采收关键技术尤为重要。 蚕羌的种子采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种穗的不同需分批采收,采收从开花到种子完全成熟需60 d 左右。 由蚕羌种子成熟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图1)可知,蚕羌种子成熟过程呈“S”形曲线状。 花后10~16 d,种子百粒鲜重、百粒干重呈缓慢上升期,其种子处于缓慢吸收营养阶段,干物质积累较少;花后22~34 d,种子百粒鲜重、百粒干重急剧增加,其中花后34 d 蚕羌种子鲜重、干重达到顶峰(百粒鲜重1.291 g、百粒干重0.325 g),此阶段种子处于快速吸水期及物质快速积累期;花后34~52 d,种子百粒鲜重、百粒干重快速降低,花后52 d,百粒鲜重降为0.292 g、百粒干重降为0.248 g,此阶段种子处于快速脱水期及物质平稳转化期;花后52~58 d,种子百粒鲜重、百粒干重基本稳定,种子含水量接近干种子。
图1 蚕羌种子成熟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
由蚕羌种子分果成熟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图2)可知,蚕羌种子分果成熟过程同样呈“S”形曲线。 花后10~16 d,种子分果百粒鲜重、百粒干重呈缓慢上升期;花后22~34 d,种子分果百粒鲜重、百粒干重快速升高, 其中花后28 d 蚕羌种子分果百粒鲜重达到顶峰值2.458 g,花后34 d 蚕羌种子分果百粒干重达到顶峰值0.592 g;花后34~46 d,种子分果百粒鲜重、百粒干重持续降低,花后46 d 百粒鲜重降为0.406 g,百粒干重降为0.379 g;花后46~58 d,种子分果百粒鲜重、百粒干重缓慢降低,种子分果颜色由褐黄色转变为灰褐色,此阶段可随时观察进行分批采收;生产上建议分果果皮变为灰褐色、种子浅褐色时采收,时间为花后60 d 左右,8 月上旬至中旬,立秋前后为宜。
图2 蚕羌种子分果成熟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
种子含水量是种子质量指标之一。 蚕羌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与分果的含水量和脱水速率在花后10~58 d 均呈不规则“W”形(图 3)。 花后 10~16 d,种子分果含水量和脱水速率呈缓慢下降, 此阶段应是花朵盛开时期不同分枝的花穗竞争水分的结果;花后16~28 d,种子含水量快速升高,脱水速率也在不断升高;花后28 d,种子含水量达到峰值80.0%,脱水速率继续升高,在花后46 d 达到峰值5.9%,此阶段种子进行快速生长阶段;花后28~40 d,种子含水量缓慢下降, 种子脱水速率在花后34~46 d 急速升高,此阶段种子开始干物质积累,产生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花后40~52 d,种子含水量急剧下降,花后46~52 d,脱水速率也急剧下降,此阶段种子开始大量进行干物质转化;花后52~58 d,种子含水量和脱水速率基本维持平衡,分别为14.8%和0 左右,此阶段代表着种子基本成熟,亦可分批采收。
图3 蚕羌种子分果成熟过程中含水量与脱水速率变化
羌活种子分果成熟动态过程相似于种子成熟过程,呈不规则“W”形(图 4)。花后 10 d,种子分果含水量达到79.4%,为分果最大含水量;花后10~16 d,含水量和脱水速率呈下降趋势;花后16~34 d,分果含水量、脱水速率呈上升趋势,花后28~34 d,脱水速率极剧上升,34 d 达到峰值5.8%,此阶段种子开始干物质积累, 产生蛋白质、 脂肪等营养物质; 花后34~46 d,分果含水量和脱水速率快速下降,此阶段种子逐渐形成干物质积累,消耗了大量的水分;花后46~52 d,分果含水量及脱水速率小幅回升,此阶段种子开始成熟,干物质迅速形成;花后52~58 d,分果含水量和脱水速率同步下降,含水量降为2.7%左右,此时种子分果全面进入成熟期,可分批采收。
图4 蚕羌种子分果成熟过程中含水量与脱水速率变化
羌活种子及分果形态随花后时间呈正态分布倒“U”形曲线(图 5)。 花后 10~34 d,种子及种子分果长均呈上升趋势,并于花后34 d(7 月17 日)分别达到最大值 4.43 mm 和 5.52 mm; 花后 34~58 d, 开始下降,最小值分别为3.56 mm 和4.61 mm。 种子宽在花后 10~28 d 呈逐渐上升趋势,花后 28 d(7 月 11 日)达到2.31 mm,花后28~58 d,缓慢下降;分果宽在花后 10~34 d 逐渐增大,并于花后 34 d(7 月 17 日)达到最大值 4.18 mm,花后 34~58 d 逐渐下降。 因此,羌活种子在花后58 d(8 月10 日),种子形态指标基本稳定维持在长3.56 mm、宽1.54 mm,分果长4.61 mm、宽2.49 mm 时可分批采收。
图5 蚕羌种子及种子分果成熟过程中种子形态指标的变化
由蚕羌种子及种子分果成熟过程中各指标间相关分析(附表)可知,开花后天数与种子的采收期、种子分果含水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百粒干重和种子含水量达到显著水平(P<0.05);采收期与种子含水量、种子分果含水量达到显著水平(P<0.05);百粒鲜重与百粒干重、 分果百粒鲜重与种子分果脱水速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分果百粒干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种子百粒干重与分果百粒干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种子含水量与种子分果含水量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分果百粒鲜重与分果百粒干重达到显著水平(P<0.01)。
附表 蚕羌种子及种子分果成熟过程中各指标间相关分析
种子成熟过程的动态变化是植物完成生长周期的一个重要过程,相关研究发现,甘肃贝母采收期为花后77~82 d[1],野生高乌头种子采收为花后36 d 左右[2],秦艽种子采收为花后 56 d 左右[3]。 另外,研究者还对柴胡、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蒙古黄芪[4-7]等做了种子最佳采收期试验。 而蚕羌种子成熟动态变化的测定还未见报道。 本研究发现,蚕羌的种子及分果百粒重成熟过程均呈“S”形曲线状。 花后 52~58 d,种子百粒鲜重、百粒干重基本稳定,种子含水量接近干种子;花后46~58 d,种子分果百粒鲜重、百粒干重缓慢降低,种子分果颜色由褐黄色转变为灰褐色;种子和分果的含水量和脱水速率在花后10~58 d 均呈不规则“W”形,花后52~58 d,种子含水量和脱水速率基本维持平衡,分别为14.8%和0 左右,此阶段代表着种子基本成熟,可分批采收;花后52~58 d,分果含水量和脱水速率同步下降,含水量降为2.7%左右,此时种子分果全面进入成熟期; 羌活种子及分果形态随花后时间呈正态分布倒“U”形曲线。
蚕羌种子在花后58 d 左右(8 月上旬)百粒干重0.246 g,含水量14.82%;分果百粒干重0.300 g,含水量2.7%;种子形态指标基本稳定维持在长3.56 mm、宽1.54 mm,分果长4.61 mm、宽 2.49 mm,种子分果颜色由褐黄色转变为灰褐色, 种子由青灰白色变为浅褐色时可分批采收,时间为花后60 d 左右,8 月上旬至中旬,立秋前后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