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刘涛 刘慧芳
(延安市人民医院眼科,陕西 延安 716000)
小梁切除术是在角膜缘建立眼外引流通道,引流前房房水至球结膜下间隙并由周围组织吸收,引流口由巩膜板层覆盖阻滞过多房水流出,可积极降低并发症风险。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医护人员提供规范性、有效性的眼球按摩护理干预可积极控制眼压,但手术治疗无法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术后眼压可能再次升高,部分患者出院后如未进行有效的眼球按摩、忽视复查、日常眼部保健工作则可能导致眼压波动,疾病反复,进一步损害视野[1-6]。纳入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96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作研究样本,分析患者自行进行眼球按摩与家属参与协助眼球按摩效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96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作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在48-73岁,平均为(60.1±3.8)岁,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24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18例、原发性开角型6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2例、高中及以上16例。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在47-75岁,平均为(60.8±4.0)岁,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23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19例、原发性开角型6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1例、高中及以上17例。研究已上报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排除标准见相关文献[7-8]。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术后常规护理。术后住院过程中护士观察患者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第2日在裂隙灯下指导患者将眼睛向上看,使用双手拇指交替按摩上睑巩膜瓣对应两侧位置,使用拇指指腹按压眼下睑与眶下缘,持续进行眼球按摩,注意同时观察前房与滤过泡形成情况,持续按压2 s,间隔2 s,持续5分钟,每日按摩5次。观察组由患者自行进行眼球按摩,护士在患者出院前亲身示范并录制视频,使用模型演练,边示范边讲解,确保患者完全掌握,告知患者术后持续3个月进行眼球按摩,定期复查。对照组由家属参与协助眼球按摩,告知家属按摩部位、时间、力度,术后进行持续3个月的眼球按摩,强调定期复查。观察指标见相关文献[9]。
2.1比较两组患者眼压变化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眼压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个月、3个月眼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观察组手术成功率47例(97.92%)、失败率1例(2.08%);对照组手术成功率40例(83.33%)、失败率8例(16.67%),(χ2=88.631,P=0.00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眼压变化(n=48,mmHg)
2.2两组比较滤过泡情况 观察组患者功能型滤过泡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比较滤过泡情况[n=48,n(%)]
2.3评价两组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占比高、不能依从占比低(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依从性[n=48,n(%)]
青光眼的共同特征为视野缺损、视神经凹陷性萎缩,是一种致盲性眼病,疾病危险因素是病理性眼压增高,临床治疗青光眼的最终目的是保护视功能,推迟、阻滞视功能,有效预防视野的继发性损害,临床治疗方法以手术与药物为主[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眼压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个月、3个月眼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47例(97.92%)、失败率1例(2.08%);对照组手术成功率40例(83.33%)、失败率8例(16.67%),P<0.05。观察组患者功能型滤过泡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占比77.08%,高于对照组37.50%,观察组患者不能依从占比2.08%,低于对照组20.83%,P<0.05;分析原因发现,眼球按摩的具体作用机制包括对眼球壁施加压力,促进房水流入结膜下,冲破结膜瓣与巩膜瓣的粘连,通过房水排出冲走渗出物与血凝块;通过错位巩膜瓣,松解缝线,延缓愈合速度,房水流出还可抑制纤维增殖与瘢痕形成,而术后持续进行规范有效的眼球按摩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研究中观察组术后由患者自行进行眼球按摩,护士根据患者个性化特点,合理采取健康宣教语言,确保患者理解眼球按摩方法、意义、过程,提高患者认知能力与遵医意识,可独立自主的完成眼球按摩工作。
综上所述,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由患者自行进行眼球按摩可积极控制眼压,促进功能型滤过泡形成,患者依从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