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晨 李瑾 孙磊磊
(延安市人民医院口腔科,陕西 延安 716000)
牙齿缺失是由于长期的龋齿、牙周炎、创伤、肿瘤等造成,近几年口腔种植技术在牙科疾病治疗中被广泛的应用,可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患者的面容,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小,促进患者的康复[1-2]。文章针对常规临床种植修复与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对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门诊治疗的上颌后牙缺失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为(36.54±3.57)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为(3.14±0.25)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20~64岁,平均年龄为(36.49±3.45)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为(3.12±0.26)年。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过明确的诊断,并且制定了相关的诊断方案;(2)具有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3)可以收集到完整的检查和病史资料;(4)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骨科疾病,或者严重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者;(2)恶性肿瘤或者其他急性疾病者;(3)精神系统疾病或意识障碍性疾病,无法有效配合研究者;(4)不依从、不配合及拒绝参加研究者。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种植修复治疗。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清洁,铺设无菌巾,术前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麻醉,麻醉生效之后开始种植修复治疗操作,分离黏骨膜,修整骨面,使用韩国登腾手术种植系统里种植体,将种植体植入进行修复,确定植入后进行缝合完成手术操作。观察组:实施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治疗。术前进行口腔清洁、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局部麻醉,麻醉之后将患者的牙龈到牙槽嵴顶骨面进行切开,将粘骨膜瓣进行钝性分离,显露骨面,然后使用球钻定点法,将ITI内提升器逐渐的冲顶,并借助敲击力量将上颌窦底部骨块以及黏膜提升到合适的位置,最后将种植体植入,根据术前CBCT骨质高度及计划植入种植体型号确定提高数量,完成手术操作。观察指标见相关文献[3]。
2.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的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n(%)]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2.3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咀嚼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咀嚼功能恢复时间、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相应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咀嚼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2.4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的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比较n(%)
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关注度的升高,口腔美观、口腔健康等问题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关注,而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4-6]。口腔上颌牙区因为各种因素造成牙体缺失,需加强治疗。上颌后牙缺失,会影响患者的口腔咀嚼功能,也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上颌后牙缺失造成患者口腔美观度下降,加上口腔的解剖因素的影响,上颌后牙缺失的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7]。
传统的临床种植修复治疗,是上颌后牙缺失治疗较为常见的治疗手段,但是随着应用越来越多,其治疗中产生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例如垂直高度不足、种植难度大等,为此患者的接受程度较低[8-9]。文章针对常规临床种植修复与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对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本次研究的结果得出,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00%,常规临床种植修复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00%,结果有显著差异;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常规临床种植修复治疗组;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咀嚼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常规临床种植修复治疗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治疗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100.00%,常规临床种植修复组的为80.00%,结果也具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上颌后牙缺失的治疗中,实施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并发症得到减少,患者的满意度较好,术后恢复快。
综上所述,在上颌后牙缺失的治疗中,对患者实施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治疗,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术后患者的恢复速度,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也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较高,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