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诗婷
[摘 要] 第二课堂作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建设,深深融入技工学校校园文化中,成为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视点,强化了学生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对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以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学生社团发展建设实践经验为例,通过社团建设专题调研及成果转化,剖析出“以顶层设计为目标导向、以价值引领为结果导向”相结合的思政第二课堂的理论价值及其对技工院校学生培育发展的实际意义。
[关 键 词] 第二课堂;顶层设计;教学实践;育人效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4-0124-03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放在首要位置。这为技工院校的思政教师明确了工作航向,不仅要把第一课堂作为传授该学科知识的主阵地,还要结合当前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丰富的活动资源为依托,将第二课堂升级为实现思想价值引领的新路径。
本文以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的学生社团发展建设为分析对象,探索在新的历史阶段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创新第二课堂,将思政理论教学贯穿其中,充分施展思政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笔者通过对本院学生社团改革发展的过程分析,在理论上提炼出“以顶层设计为目标导向、以价值引领为结果导向”相结合的思政第二课堂新模式,并论述其对技工院校学生未来人生发展的积极作用,为思政第二课堂育人理念提供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一、第二课堂教学实况分析
实践证明,相较于第一课堂呆板的理论教学,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更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整合。在此过程中,针对思政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下面笔者将从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教学成果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15~17岁未成年的青少年,这部分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厌倦枯燥的文字说教方式,喜欢生动有趣、实践性强的课堂教学,为此学生社团成为思政第二课堂中最有力的教学载体。特别是中职低年级学生,他们受自身理论水平与知识储备的影响,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缺乏较好的学习理解能力,渐渐地失去了学习兴趣。鉴于此,凭借思政第二课堂中开展的各项活动,可以让学生寓教于乐,从而实现第二课堂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发挥思政育人功能成为当前思政教育的迫切任务。
(二)教学环境分析
学院对教学设施的扶持力度决定着教学的质量。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把主要精力和经费投放在技能教学和竞赛中,这就削弱了思政第二课堂的扶持力度,以至于其经费匮乏、活动场所稀缺、活动时间不固定等问题频发,学生因此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此外,在实践教学组织过程中,由于学院思政教师资源严重匮乏,加之年轻教师业务能力不强,老教师积极性不高,且学校教学内容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随意性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学实施难度,使第二課堂的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三)教学效果分析
思政第二课堂教学效果一般可以从教学评价和品牌活动的影响力体现出来。截至目前,技工院校对思政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但仍然存在着部分院校为应付上级检查要求,而开展临时性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事后往往以一篇信息宣传稿作为活动结尾,且参与活动的学生是经过挑选的,因此活动参与覆盖面小、无长期规划发展,活动难以形成特色品牌发挥长期影响力。此外,绝大部分技工院校在组织思政第二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考评机制,或是没有能将考评机制量化标准,从而无法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以至于活动实践流于形式,质量欠佳。
二、“目标与结果”导向结合:理念、案例、成效
技工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专门教育。随着目前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技工教育的价值目标已由简单化地追求对其就业、职业能力的“有用”,升级为追求受教育者的高素质。以此通过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服务于国家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
基于这样的价值理念,技工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设定为——培养学生成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笔者在2019年《学校如何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专题调研中,通过参与思政第二课堂的问题研究与成果转化,得出要想通过思政第二课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以加强顶层设计为目标和实现价值引领为结果的导向相结合。
这两个导向各有重点,在第二课堂思政育人的实践中互相作用,施展各自的效能。
(一)以目标为导向,强化思政第二课堂实践体制建设
顶层设计和科学的管理机制是思政第二课堂构建的重要保障。在思政教育背景下,要求技工院校教学必须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内外,突出思政育人的目标效果,这就需要在借鉴日常课堂教学体制的基础上,顶层设计第二课堂组织架构、管理体制,促使第二课堂活动实践达到科学的规范化,从而实现学生活动有痕、考评有据。
1.顶层设计第二课堂组织架构——组建系部团总支
共青团中央印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学院团组织是履行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职能,支持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发展的重要载体,这就说明团组织建设的健全与否,关乎思政第二课堂的育人路径是否通畅。以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学生社团机制改革建设”为例,该院在2020年初结合院系二级管理实施方案,探索分系管理模式,成功设立教学系团总支。工作组织机构的健全,促使文体类和专业技能类第二课堂有了明确的具体管理归口,院系两级教学实践得到了有效的资源整合。
在后续两年由学院团委组织,各系部团总支落实开展的各类“思政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如中国加油之线上社团活动、红色观影学党史、重温党史暨社团定向越野赛等,很好地说明了只有做好第二课堂组织架构的顶层设计,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切实推动第二课堂思政建设提质发展。
2.科学设计第二课堂管理机制——制定社团管理办法
制度化的目的主要在于价值导向、行为规范和协调整合。加强第二课堂制度化建设,完善管理机制,能有效避免第二课堂发展不长远,品牌项目稀少、思政教育缺失等问题出现。以学院第二课堂“跆拳道社团”为正面例子,该社团制度健全完善、执行到位,定期组织社团成员参加校内外重大文艺汇演,获得的省、市荣誉超过三十项,给学院社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以“泰拳社团”为反面例子,同样是武术类社团,但由于社团疏于管理,成员凝聚力差,社团呈现出难以维持的局面。这就说明了第二课堂的注册管理、活动报批、学生培育、考评机制等方面,如果没能建立科学的制度和规范的措施,会导致实际工作中执行情况不理想。
因此,学院于2020年6月修订印发了《学生社团管理办法》,使第二课堂实现管理更规范、发展更科学,尤其是在量化考评体系上,将思政教育、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考核的重点,强化了思政引导的作用。
(二)以结果为导向,实现思政第二课堂教学实践的价值引领
受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的影响,技工院校往往不具备本科院校思想政治学科专业建设职能。因此,笔者认为应当从思政第二课堂教学的教育性、生动性和感染性出发,聚焦思想政治理论工作建设的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以爱国主义教育让氛围“浓”起来,以志愿服务教育让践行“实”起来,以校园文化教育让学习“活”起来,以“互联网+”让形式“新”起来,策划一系列有温度的学习活动。
1.以爱国主义教育让氛围“浓”起来
爱国主义教育是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内容,通过将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可以让师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洗礼,从而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达到第二课堂思政育人的目的。
以学院“青年大学习”为例,该活动通过搭载思政第二课堂平台,每年以五四青年节、纪念建党周年、清明节、成人节等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清明祭英烈”“红色观影”“优秀党员故事分享会”“家书经典朗诵”“党史学习专题讲座”等理论教育实践,发挥第二课堂专业特色,开展“红色记忆书法展”“百年红歌接力唱”“定向越野忆长征路”等特色学习活动。活动过程中,名人互动分享与活动任务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令其从刻板生硬的说教方式中跳脱出来,通过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由被动输入知识过渡到主动探索知识,有利于加深其理解记忆。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能引导学生以撰写活动反思、组织学生座谈会、网络发帖等方式对活动内容回顾探讨,从而深化第二课堂的思政育人价值和教学实践意义,让爱国主义精神在不知不觉中牢牢扎根于学生心底。
实践证明,由于严肃、严谨的政治话语和知识对于技工院校学生来说十分晦涩难懂,因此要想让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浓”起来,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是最好的课外教学平台。
2.以志愿服务教育让践行“实”起来
志愿服务作为校园思政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一环,符合新时期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基于此,技工院校可以把“劳动育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技校专业技能优势,全面铺开“技能+服务”的第二课堂品牌建设工作,开展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劳动教育项目。
以“饶平县长彬村”项目为例,该志愿服务活动是专业技能课堂延伸出来的社会实践,在充分发挥技校专业技能品牌特色的基础上,紧密融合志愿服务教学实践,成为具有技校特色的第二课堂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走入乡里、深入社会、贴近群众,学以致用,开展技能便民服务,真正理解什么是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如何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也让学生拥有为国家乡村振兴助力的强烈荣誉感。事实证明,志愿服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挖掘出的育人价值,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端正了技校生的就业观,让学生有使命能担当,脚踏实地干实事,走技能成才道路。
3.以校园文化教育让学习“活”起来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浓缩,也是学校重要的生命活力。技校生受自身知识水平的影响,往往对晦涩难懂的政治话术厌烦排斥,那么教师如何凭借校园文化活动将理论知识生活化、简易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目前技工院校开展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关键。
以“社团文化艺术节”为例,学院每年围绕党的教育方针,组织全校71个学生社团(含30个技能类社团),开展社团文化艺术节。活动期间,各类学生社团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技能展演、技能互学、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学生能从中提升策划活动、管理组织,人际交往的个人能力,这对学生社团成员本身而言,无疑也是一种最好的第二课堂教学实践。特别是与第一课堂相比,此类校园文化活动更能让思想政治学习教育“活”起来的真正原因在于,学生本身作为活动组织者、参与者,更了解作为参与者的广大学生的诉求和期待,因此相比固定班级教学的第一课堂,它的覆盖面更大,且学生参与度更高,更能发挥思政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作用。
通过举办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思政第二课堂在校园中“活”了起来,充分发挥其育人纽带功能,促使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也切实提高了学院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
4.以“互联网+”让形式“新”起来
创新第二课堂网络思政教育布局,用好钉钉、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平台,推动学习资源的信息化、智慧化和数字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深化对“四个自信”、家国情怀、时代价值的认识。
以学院2020年5月“线上防疫知识教育竞赛”活动为例,这是学院首次尝试与企业携手,依托手机网络平台设置游戏关卡和导入知识题库,动员学院师生共同参与。据统计,首日参与人数就超过5000人,持续时间长达两个月,有效扩大了学生的参与覆盖面,推进了“互联网+”第二课堂的网络思政教育布局。这次教学实践方式的创新是源于疫情期间全面停课,学生线下第二课堂教学实践的方式已受阻,那么如何继续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与实践育人,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须思考的问题。
综上情况,笔者认为打通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渠道,创新教学实践方式已然成为未来育人的必然趋势,这也与新时代学生青年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生活方式互相契合。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用好“新”渠道的前提下,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做好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引导其用好“网言网语”,发挥好“互联网+”教学新模式的积极效应。
三、结语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技工院校充分发挥思政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良好途径,其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以上所述的思政第二课堂育人路径是一个逐步探究和改善的过程。随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统筹推进,以及社会对综合型技能人才需求的激增,第二课堂教学实践内容和方法也将深度调整。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探究中,紧密结合社会要求,逐步推动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协同发展,使第二课堂真正深度融入技工院校育人工作中,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最终促使学生成长为“德技双馨”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翠.坚持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导向[J].社会主义论坛,2020(7):34.
[2]孫台维,谢欢.第二课堂成绩单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耦合育人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1):81-83.
[3]廖东华.“课程思政”思路下加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8(5):22-23.
[4]赵勇.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中外交流,2016(7):99.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