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岁月里与它相伴

2022-01-14 20:44杨泓
中国收藏 2022年1期
关键词:王世襄工具

杨泓

田家青君向我出示他蒐藏的过去中外打火器图册《取火——打火的历史与文化(珍赏版)》,诸多藏品为我前所未见,实为大开眼界。

影响人类文明进程

“人猿相揖别”,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不仅会使用工具,而且会制造工具。原始人群初懂用火,应取于自然界,常被推测是观察雷火引燃的林火,因而取得了“火种”。中国大陆的原始人群用火的最早的证据,是源于发掘周口店猿人洞时发现的用火以后遗留的灰烬遗存。但是还弄不清原始人群何时懂得用自己制造的工具制造出火来。古人更不了解这一点,所以无论中外,古人都各有自己民族的神话传说。在古希腊,人们有关于从天神处盗火给人类的传说。但是在中国的古史传说中,则将发明用火的荣誉归结给“圣人”。故《韩非子·五蠹篇》说“上古之世……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同时还揭示出一个重要的真理——以“圣人”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先民,不是靠天神,而是用自己的劳动,用工具“钻燧取火”,将火“制造”了出来。

田家青新作《取火——灯火的历史与文化(珍赏版)》

火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绝不是只给予人类以熟食,也不只是生活上的炊食、取暖和照明。它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从旧石器时代演进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是陶器的制造和应用,而制陶离不开窑火。由石器时代演进到青铜时代,冶铸青铜器又离不开炼炉的炉火。由青铜时代演进到铁器时代,又离不开冶铁炼钢的炉火。甚至步入工业化的初期,蒸汽机发动的车、船,仍旧离不开燃烧的炉火,我们至今还保留着“火车”“火轮船”的名称。这一切的源起,追溯起来,竟是古人的伟大发明,用工具制造火,是原始的取火器。这就足见田君这些收藏品的学术价值。

打火具与农耕文明

“钻燧取火”是中国古人用工具制造出火的一种主要方式,这是采用“钻”的方式。中国古人还有另一种主要方式,就是“打”的方式。选用打击时易于发出火花的石材——燧石(也叫火石),用打击的方法生出火花,点燃易燃物,因而取得火种。最初可能是用石制工具,当懂得制造金属工具后就改用金属工具。这后一种方式取火,当社会发展到以农耕为主时,成为主要的取火方式。

我们现在看到的田君收藏的第一组古代打火器——中国古代火镰,正是这种取火方式的代表。我们说火镰与农耕文明相关联,是因为它的形制明显是仿效了农具中的手镰(或称爪镰)。那是套握在右手上掐割谷(小米)穗的专用农具,上世纪50年代我在农村参加支援秋收时还曾使用过。它的形制与收割麦子的长条形装柄的镰刀不同,是横长方形,横长约9厘米至10厘米,纵宽约7厘米至8厘米,下缘是微向外弧的刃,近上缘处左右各有一穿孔,用来系使用时套于手背上的绳套。

这种手镰的历史悠久,它的原始形态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两侧有凹口的横条状石刀。或许因用工具击打燧石时,是要用右手持工具,击打左手持拿的燧石,而套持在右手的铁手镰正适于用来击打的缘故,因之正可转用为打火具,故此以后打火具一直保持着手镰的基本形貌,也就被人们称为“火镰”。这也正可反映出这种打火具与古老的农耕文明的联系。

清藏式火镰高8厘米此火镰出自西藏康巴地区,采用布皮结合的制作方式,周边嵌装银质四方浮雕块。火镰正面中心的银质花托嵌装珊瑚。

清蒙古火镰

这种古老的打火具在中国使用了漫长的岁月。在我幼年时(上世纪30年代),旧北京(那时已改叫“北平”)的居民虽然已经普遍使用“洋取灯”(老北京俗称火柴为“洋取灯”或“洋火”,加了“洋”字明确表明它是舶来品)取火,但沿胡同叫卖的农村小贩,还常是使用“火镰”打火。我们年幼,感到新奇,就愿意去看他们在胡同内路边蹲坐休息时打火吸旱烟。只见人们右手持火镰,左手持燧石(隧石装在一个小布袋中,与烟荷包一起挂在旱烟袋杆上),躬腰耸肩击打,不一时打出火花来,立即引燃“火纸媒”(这时火纸媒是阴燃的,只有香炷似的火头),然后直起身来,往烟袋锅内装烟叶,这才吹燃火纸媒,点着烟叶,靠在墻根悠然自得地吸起烟来。不过那种实用的火镰,形貌并不美观,就像个普通的小铁片,顶多在握手的上柄部饰有几个轱辘钱纹,朴实耐用而已。

清早期金匣嵌宝石火镰

高4.6厘米

此火镰底部铁条上装有金盒,上饰掐丝卷草纹,正反面嵌碧玺14颗。盒上有系带,并用绿松石为带扣,正反面均嵌有一粒小东珠,标明了此件火镰拥有者的身份。清代对东珠的佩戴有严格的规制,只有皇帝、皇后、太上皇和皇太后四位有资格使用。

田君出示的收藏品制工精美,应系为晚清上层人物制造的用品。火镰造型增大,装饰精美,高凸的雕饰珠玉,使人无法握持,特别是那件镶嵌红珊瑚的大火镰,更只是显示身份和阔绰的物品,已丧失实用功能,但确为今日珍贵的收藏品。

工业化时代的产品

田君的第二组收藏品,是近代的西方打火器。它们与前一组不同,代表的已是进入工业化时代的产品。时代不同、文化不同,但人们以燧石打火的原理还是共同的。只不过与古老的农耕文明联系的火镰,只是人们的手工作业。而进入工化的欧洲,则是采用机械化的方式击打燧石,可举例的标本是军事上使用的燧发枪(fiatich)。最早的燧发枪机为转轮式,1521年至1526年间由德国制造,枪机内机锤卡口内夹有燧石,由小钢轮旋转磨打燧石发火,引发弹药,从而取代了早期的火绳枪。

燧发枪不断发展演进,一直从16世纪使用到17世纪。在日常的打火具方面,也由手工钻、打,改为利用化学和机械等手段,生产磷头火柴和新型打火器。田君展示了精美的火柴盒和煤油打火机,我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无法评论,只是看后大开眼界。田君的藏品显示了一个收藏家的品位,对收藏的爱好和坚持难能可贵。

涉猎领域十分广泛

评论田君藏品最佳的人选,本应是我的忘年交挚友王世襄。当年我初识田君,也是在王世襄家。记得有一次我在王世襄家聊天,正值田君去找他办事。田君走后,王世襄告诉我:“他(指田君)能用木料复制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是真正研究,我们俩(指他和他夫人袁荃猷)可不会,只能削土豆或是萝卜,模仿榫卯。”说着袁荃猷就真拿了个土豆削成榫卯演示给我看,还让我也试着削。但我生来笨手笨脚,总削不成,大家大笑。王世襄还告诉我田君涉猎的领域有很多,包括收藏火镰和“自来火”(老北京称打火机为自来火),还说他自己也藏有“洋取灯盒”,并找出来给我欣赏。现在王世襄夫妇早已仙逝,谨此祈两位冥福。因此,我只好如北京俗语所说:“打鸭子上架”。勉强凑成这篇小文,以祝田君《取火》出版,并供读者哂读。

(注:本文作者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考古学家)

猜你喜欢
王世襄工具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和袁荃猷生死永相匹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一个字也不提
“玩家”王世襄
王世襄:会玩的人才能过好一生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杂货店
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