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分享治理经验,把脉城市幸福。近日,“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结果在京公布。此次调查推选以“百年红、幸福城”为主题,围绕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以人民城市为人民、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对中国城市的幸福感进行调查。此次调查推选结果,不仅推介了幸福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也为中国城市擦亮幸福底色树立了样板标杆。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人口快速增多,城市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城市发展质量明显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城市建设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塑造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发展观,也夯实了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概览“幸福城市”入榜名单可以发现,人们的幸福感源于个体的主观感受,更系于城市的发展质量。今天,小桥流水、杏花春雨、秋月霞天、渡头落日……多少城里人拿诗词来点缀自己的梦里桃源,以期“我的城市”日行无碍、夜眠无噪,看得到四季、留得住历史。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城市的认知,不再是钢筋水泥的简单堆砌,更不是社会资源的机械组合,而是一个有机而复杂的“生命系统”,有它吐纳呼吸的韵律、脉搏起伏的节奏和机体运行的规律,有自然生态之美、基础设施之善和人文精神之悦。这也给城市治理者带来启示:回应居民对幸福的呼唤,就要坚持城市高质量发展,让生活更美好。
坚持城市高质量发展,让生活更美好,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迷恋GDP增长。经济发展是实现幸福的基础,但仅仅有物质财富的增加未必能够使人感到幸福。有人说,城市是放大了的建筑,只有以文化为基、以历史为柱、以精神为顶、以生态为底,圈住的才是幸福。当下,大多数城市无论是城市更新,还是发展小城镇,都能自觉保留当地独特的传统文化,守住人们熟悉的自然风貌,呵护那份弥足珍贵的“乡愁”。但依然有一些城市的领导干部对城市历史文化“不知不觉”,留下“千城一面”的尴尬,做出割断历史文脉的糗事;对城市自然生态“无知无畏”,淘汰落后产能不力,保護环境不足。而上榜幸福城市各具特色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正确的城市发展观,才能使城市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生态涵养的容器、文明传承的薪火、百姓安居的乐园,他们的“学霸作业”值得更多城市分析研究、吸取经验。
坚持城市高质量发展,让生活更美好,就要让城市发展回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上来。何以触摸城市之心,如何感受城市之善?究其核心,就是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处处见“人”。我们可以看到上榜幸福城市虽然城市体量有大有小、产业发展各有侧重、在区域经济中的节点地位不同,但在民生问题上无一不是紧扣“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12个字,在统筹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从细节落地,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使群众干有目标、富有路径、付出有回报;织密社会保障网,让人们在学习成长、成家立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提升公共服务温度,使人民群众生活愉悦,心情舒畅。城市发展有温度,人们才会在城里找到归属感、增加亲近感、提升幸福感。
发展是人民幸福的保障,城市工作的根本指向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当然,幸福生活不能靠赐予和施舍,而要靠自己不懈努力去争取。回首来路,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不断向纵深挺进;展望未来,“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的美好愿景必将照进现实。在这一进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幸福城市的参与者和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