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专业目录下高职会计专业群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研究

2022-01-14 02:10张仲雯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2年1期
关键词:财会会计专业校企

张仲雯

一、产教融合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群建设的意义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从规模型发展转变为内涵型发展的主要选择。在新经济格局的背景下,全国不同产业不断的进行转型升级,各类企业呈现出新型的经营模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采用新的技术与管理方式,新技术的使用迫切要求各类高职院校不断改进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高校从专业群层面出发,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

专业群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一个集合。通常会计专业群选择按岗位逻辑建群或按知识逻辑建群,以会计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由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组成一个专业群。根据教育部2021年新的高职专业目录会计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审计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审计专业,新的专业名称对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技术、新需求促进会计专业群全面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会计专业群技术应用向智能化、场景化发展,智能财务技术、数控金融服务、链上数据管理、数字产业运维、数字商务专控等新职业应运而生。

针对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群学生来说,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会进入各类企业工作,所以高职会计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必然要强力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融入区域发展,最终实现产业升级。但由于会计类岗位的特殊性,会计专业群各专业以往的校企合作育人效果总体上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在产教融合视域下,结合会计专业群新的专业名称,对会计专业群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进行新的探索与尝试,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群满足企业岗位需求,提升学生岗位能力的必然趋势。

二、新专业目录发布后高职会计专业群校企协同育人面临的挑战

2021年度教育部发布的高职专业新的专业目录表明在目前新经济的背景下,新技术、新需求促进会计专业群全面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呈现全新的经济业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商业模式迭代速度加快,新消费、新业态成为行业发展的亮点。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专业群岗位群的工作内容会更加迅速的向数据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一)新的专业名称迫切需要更新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理念

对于会计专业群学生来讲,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财会核算工作,还需要掌握财会大数据技术,智能财务技术、财务共享技术等,需要会计工作人员的思维模式从之前传统的会计思维模式向跨界融合的共享思维、大数据思维等转变。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理念则要从过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向既懂业务又懂大数据等新技术、既懂实际操作又懂管理的“大数据+财会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职业知识的融合性和职业技能的多元性对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体系构建和师资队伍培养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新技术的应用对新型财会岗位需求迫切

新技术的应用,对于财会人才需求呈现新的特点,财会类岗位呈现智能化、数据化、技术化的特点,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岗位。智能化财务的发展催生了智能财务核算、职能财务管理等岗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管理会计人才需求较大,产生了如智能财务技术、大数据会计信息统计等岗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对财务风险控制人才需求量大,产生了财务数据链风控专员等新岗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要求财会行业人才进行结构调整,除了对管理会计人才需求增加外,还迫切需要拥有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的拓展能力,具备财会数据的采集、精确计算、远程协调、实时分析与对标支持的财会人才。

(三)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亟待融入会计专业群建设及人才培养全过程

新的经济模式产生新的会计管理环境,新的专业目录则准确的反映出新经济模式对会计专业群建设的新要求。目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焦点。因此高职会计专业群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学生技能培养、教学内容设置等方面需要实现全过程、全要素的产教融合机制,达到校企协同培养会计专业群人才的目标。

三、新专业目录下高职会计专业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策略

在我国目前新的产业模式下,传统财会人才在市场上已趋过剩,而既掌握大数据又精通财会专业知识技能的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在市场上需求广泛。对于我国各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群来讲,应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区经济产业特点,以产教融合为指导,创新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时将校企协同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各个阶段,满足未来企业对会计专业群毕业生的知识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要求,最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结合所在地区产业特点,分析目前企业对于会计专业群高职毕业生的知识能力需求

会计专业群建设初期,需要把握建设方向,对会计专业群所包含专业的新的专业名称以及对国家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进行分析解读,从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政府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寻找突破口,从政策中挖掘理论依据,对会计专业群产教融合建设目标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分析和界定。接下来调研走访相关合作企业和高职院校,掌握目前企业对会计专业群毕业生的职业能力需求。首先应该对会计专业群所服务的技术技能型职业岗位群进行精准分析与定位,然后总结归纳出目前会计专业群高职毕业生从事不同岗位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在满足企业现有需求的同时还要瞄准战略新兴产业,通过对新兴产业会计岗位群知识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并合理融入专业群建设规划,实现培养人才的高端化、创新化,实现人力资源供给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并通过对知识能力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推动传统岗位群的转型升级。

(二)整合产教资源,构建适合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

其他专业群人才服务对象大多面对的是某个单一产业链,会计专业群人才服务的对象是整个社会,各个产业都会设置财会类工作岗位,财务会计就业人员遍布全产业链,财务岗位的工作内容多涉及企业的财务秘密,因此在会计专业群想要较好的施行校企协同育人难度较大,目前在校企合作方面并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会计专业群可以通过与已有的合作企业进一步合作,通过学校主导,将合作企业的技术资源、企业导师、实践工作经验与本校会计专业群的科研队伍、师资团队、教学场地、课程开发等资源结合并进行合理整合并进一步进行优化,集合学校与企业的力量,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出适合会计专业群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1.加大力度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目前现有的高职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传统合约式、订单合作形式、科技合作形式以及企业学院式。在以往传统的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该尝试采用不同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通过不同的形式推动校企深度育人,主要途径有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制定会计专业群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专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企业导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实践课的课程标准、企业与院校共建共享专业群教学资源、企业与院校共同组建专业群专兼职教师团队、通过学校与合作企业的力量,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融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最终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

2.对会计专业群进行升级改造

高职院校应当结合教育部新的专业名称,对已有的会计专业群专业进行升级改造,按照“产业引领、优势互补、共享发展”的理念,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共建集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服务中心建设、科研中心建设于一体的产学研融合平台,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科技,校企共同探索会计专业群升级路径。

3.共建教学与生产相融合的会计专业群实训教学基地

会计专业群所包含的专业都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提高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群实践教学水平,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手段,实训基地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在目前的产业模式下,会计核算能力已不再作为实践能力要求的重点,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数据分析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财务决策能力、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等。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上述实践能力,需要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把握会计专业群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将最新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及时融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使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产业、企业的深化转型紧密结合,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最终进一步深度实现校企协同育人。高职院校应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打造“互联网+会计工厂”,将合作企业以及社会上中小微企业的财务工作通过任务式项目的形式引入“会计工厂”,由企业讲师和校内专职教师共同带领学生团队进行真实项目演练,在为小微企业提供会计服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

(三)以新的产业需求为导向,创新会计专业群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1.重新定位基于大数据、业财融合、财务共享支撑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会计群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现有的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这与新专业目录下会计专业群人才既有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又适应当今人工智能与智能财务决策、大数据会计等新兴会计业务特征,既懂财务又懂数据科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要求已不相适应。高职会计专业群应该结合自身所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人才市场需求、院校优势等重新定位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上要有效融入大数据、业财融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强调培养学生的跨界融合思维,要求学生具备财会专业能力、财务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企业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大数据时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实现校企共同开发会计专业群课程资源

以教育部发布的新的专业名称为契机,会计专业群应充分集合合作企业和所在院校的资源与优势,面向专业群,以群为口径,整合重建课程资源,形成满足新型产业模式的会计专业群新的课程群。

(1)修订会计专业群课程体系。对原有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将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删减理论性过强且无法满足当前产业需求的课程,同时会计专业群还需增加数门专业共享的课程:第一类是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类的专业基础课,如大数据原理、Python程序设计、财务数据分析等;第二类是会计群共通的财务专业类课程,如模拟企业VESE财会综合实训、财务共享服务、企业模经营沙盘等;第三类是财会素养类课程,如管理沟通技能、会计职业素养、财务报告撰写等。

(2)会计专业群应以教育部推行的“1+X”证书制度为契机,校企共同选择适合本校会计专业群的“1+X”证书,根据所选“X”证书整合授课内容,促进课证融通,在开设必要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对应的跨专业或学科的相关职业技能证书课程,形成会计专业群“1+X”证书制度的课程体系。

(3)推进校企共同开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校企双元开发对接会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以及相关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校企合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3.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使学生泛在学习成为新趋势。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高职会计专业群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将现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学习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转变。根据会计专业群人才的培养特点,高职院校应与合作企业共同构建基于现实工作场景和业财融合的“企业课堂”,以企业的真实场景为教学情景,通过企业课堂,学生能够认识未来工作中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中可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结合实境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依托丰富的数字资源和在线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进行翻转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校企合作共同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合理的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在师资培养方面,高职会计专业群应该加强与企业合作,合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科研创新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实行校企互聘互兼、专业群双带头人模式、采用企业专家担任高职院校讲师等形式,打造校企结合的师资团队。为了更好的推进校企深度育人,还可以采用以下模式:在高职院校设置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企业专家担任本校的校内指导教师,到校内兼职任教;结合1+X证书制度的运行,加大对教师X证书的培训力度,重点聚焦大数据、业财融合、财务共享服务等相关培训;鼓励校内专职教师赴企业顶岗,及时了解企业工作流程,改变高校教师理论与实践工作脱节的问题。

四、结语

教育部新专业目录的发布,对传统会计专业群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大数据、业财融合、财务共享等新技术将与传统财会知识结合,成为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内容。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的产业模式,高职会计专业群应该及时更新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理念,结合本校特点,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融入会计专业群建设全过程,依托合作企业,整合产教资源,以新的产业需求为导向,创新会计专业群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突出会计专业群“一专多能”的培养特色,培养大数据时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最终提高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财会会计专业校企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