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峰
企业决策者做出的决策不仅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更要适应变化万千的市场环境,因此需要通过财务指标分析来对企业做一个“全身体检”,完整、准确、及时的反映企业自身财务状况、经营情况,明白自身的优势在哪,劣势在哪,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增加盈利水平,更好的做出企业未来的经营策略、明确发展方向及提高把握机遇的能力。
企业偿债能力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是指企业用自有资产偿还短、长期债务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本周转率、利息支付倍数等。
第一、流动比率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好。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规模占比一般都比较大,而且周转速度较慢、变现能力差。这种情况下,流动比率指标值虽然比较高,但其实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并没有流动指标值体现出来的那么高。
第二、速动比率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好。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的规模大,周转和变现能力差,速动比率指标值虽然比较高,但实际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并没有流动指标值体现出来的那么高。
第三、现金比率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的变现能力强,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好。现金比率大小,和货币需求量大小成正比。银行存款利息下降,存款收益减少,会导致现金持有量增加,银行存款减少。如果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大,无法充分投入到生产经营里,造成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第四、资本周转率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就越好。结合企业未来现金流入量、获利能力、盈利规模等因素。如果企业的发展前景不乐观,未来现金流入量明显减少,获利能力和盈利规模明显下降,那么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将会变差。
第五、利息支付倍数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长期偿债能力越好。企业通常是负债经营,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比较大,企业能否顺利融资来支撑企业的正常经营,往往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资本机构合理,经营状况好,容易融资,就可以借新还旧,相应的融资成本都会降低。
企业营运能力指的是企业用自有各项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营业周期等。
第一、存货周转率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销售能力越强。存货周转率越大,说明企业销售能力强,产品销售数量增长,存货的变现能力强,存货占用的资金周转速度快。
第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好。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值越大,企业的账款回收速度越快,资产流动性越强,可以减少坏账的损失。如果是企业计提减值准备过多,导致企业应收账款的减少,这并不代表应收账款周转率快,反而体现出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存在问题。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不能反映企业真实情况:年末大量销售或销售大减、现金业务比重较大、分期收款结算比重较大和季节性经营等。
第三、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的销售能力强、资产利用率高。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值越大,流动资产在生产、销售等各个阶段占用时间少,周转越快,流动资产利用充分,企业盈利能力增强。
第四、总资产周转率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销售能力越强,资产投资的效益越好。结合销售利润来分析。企业通过促销,加速资产的周转,使利润得到增长,尽量减少经营资金的占用,提高使用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第五、营业周期指标值越短,说明企业的资产周转效率就越高,其盈利能力就越强。营业周期是指企业采购原材料、生产产品、销售产品、货款回收这几个环节。这些环节花费的周期越短,那说明企业相应的存货周转和应收账款周转就越快,企业流动比率就越好。
企业盈利能力,是体现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盈利能力通常包括: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等指标。
第一、销售利润率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在产品价格不变情况下,利润高低受到产品成本和结构的影响,产品成本低,利润率高的产品比重大,销售利润率则高。反之,,利润率低的产品比重大,销售利润率则低,企业利润水平下降。
第二、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企业销售的增加,成本费用的节约,企业的利润就会增加,相应的企业的活力能力就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越好。
第三、总资产利润率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全部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生产同等数量产品情况下,企业投入的劳动成本越少,投入产出水平越高,获得的利润就越多,企业盈利能力强。同时,经营管理水平高,效益自然就越好。
第四、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给股东的收益就越高。企业不仅要合理利用自有资产,提高投资收益,体现出企业自有资本的获利能力;还可以运用财务杠杆,充分利用企业借入资和暂时占用资金,来提高盈利,增加收益。
第五、资本收益率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投资者的回报越高,风险越少。企业通过资本的组合和流动,以达到资本的增值。通过对资本的运营,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提高资本的周转效率,防止资本的闲置、浪费、滥用等情况出现,让资本在经营当中效益最大化。
企业发展能力指标,体现企业通过持续地生产经营,形成的发展潜质。企业发展能力指标通常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和资本保值率等指标值。
第一、营业收入增长率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经营状况好、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结合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产品的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要准确看待、分析。要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更新迭代,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
第二、总资产增长率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在一定生产经营时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越快。应考虑资产扩大规模的质与量,避免盲目扩张,以免影响企业的后续发展能力。
第三、营业利润增长率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影响公司利润的因素主要是:产品销售数量、单价、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的控制。企业利润主要来源是主营业务,企业的经营效率越高,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越强,获利能力就越好,经营风险越小。
第四、技术投入比率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研发的投入越大,对本企业的技术创新重视程度越高。考虑研发项目在市场的竞争优势,对于有优势的项目研发投入有适当的偏向性,避免盲目投入。
第五、资本保值率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的资本运营情况、安全状况越好,对债权人的权益也越有保障,同时资本保值率也是反映企业经营效益的辅助指标,说明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会越好。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两者相结合起来分析,这样可以避免单纯从(资产负债表)取数直接分析资本保值率的片面性,可以更加全面的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目前大部分企业从传统的手工记账转向会计电算化,财务数据处理效率已经得到明显提升。但是企业决策者需要的各类财务指标,仍然要经过财务数据收集、核实、汇总、核算、分析等一系列繁琐、耗时的过程才能获得。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把财务数据处理化繁为简,跟不上市场的节奏。财务数据处理更高效的现代化信息工具的建设需要软硬兼备,牵涉面广,投资巨大,周期产较长,风险未知。管理层往往排斥现代化信息工具在企业中投入应用,导致现代化信息工具无法迅速普及开来,发挥出技术优势。
企业在做各项指标的分析时,数据来源于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数据来自方方面面,经过各道流程后进行的汇总。由于目前很多企业的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很多环节不可控,造成在流转当中数据失实,财务数据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经济业务。企业管理人员往往对自己关注的点要求财务人员做指标分析,对于不关注的就不要求做分析或者有指标分析也置之不理,造成不能形成完整的指标分析体系,无法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企业管理者都是唯数据论。财务指标可以量化,很直观,直接反应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企业经营者往往重视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公司潜在发展能力、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和保持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市场份额等)没有统一的计量方法,无法很直观的呈现出来,管理者往往认为非财务指标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不明显,导致企业管理者对非财务指标的忽视,无法让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的业绩考评和绩效考核中发挥作用,无法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准确的判断,可能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失去先机。
财务分析人员对企业的整体情况,经营方式、方法,企业内部流程、管理制度等方面熟悉程度不够,财务知识全面性有限,财务指标分析方法认知程度缺乏,对财务数据的解读能力不够彻底,不能充分的理解各项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无法采用准确的财务指标分析方法,科学的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这样得出的分析结果,未能准确的反映各项指标的实际意义,导致财务指标分析的结果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作用非常有限。
财务指标是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而得出的,反应的是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也是基于同行业的历史同时水平做比较,具有短期性,缺乏对企业未来的预测和规划,不能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来客观的评价企业的价值。由于财务指标的滞后性,不能实时的提供企业运营情况,企业管理者可能无法迅速的作出反应,来应对市场环境骤变的情况,可能会导致企业蒙受损失。
企业需要对现代化信息工具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积极地把现代化信息工具引入企业经营管理中,把它在技术上的优势有效的利用起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财务数据的全面信息化,与大数据对接,数据实时、高度共享,打破各种沟通和管理的屏障,实现对采购、生产、管理和运营各环节的掌控、调配和协作。提高企业团队化协作能力,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创造力,有效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更好的为企业创造价值。
财务指标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的一份“体检报告”。以数据作为语言,来描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数据的准确性尤为重要,决定着“体检报告”的结果。因此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确保获取财务数据的每一个流转环节的及时、真实、有效,形成一条完整的数据链,然后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得出真实有用的财务指标,应用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这样的财务指标,才能对企业的有序健康发展,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依据。
企业在决策中财务指标的数据仅仅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体现出来是远远不够的,非财务指标可以把企业绩效和公司发展前景更好的反映出来。非财务指标的引入(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公司潜在发展能力、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和保持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市场份额等),可以更加客观的对企业的业绩评价和绩效考核,把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完美结合起来分析,提供企业未来发展的先导性信息,提供完整的指标体系来支持企业决策者做出准确地判断,有利于企业在未来发展中获得有利的战略地位。
财务人员一般都是“以核算为主,轻视数据分析”。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以财务核算为主的财务工作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
首先,财务人员应该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现在不是财务核算为主,而慢慢转由财务数据分析为主。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财务知识水平,学习吸收新的方针政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财务专业类的培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其次,企业也要增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提供客观条件。比如,聘请高级专业人才为财务人员提供培训;鼓励财务人员参加各种财务专业技能的考试,并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重视财务人才的培养,完善晋升制度,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
前瞻性的数据可以基于当前的企业内部基本情况,结合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宏观和微观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和规划。对于现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来说,财务数据的前瞻性尤为重要,企业决策者若能及时的获得市场信息,进行预测分析,率先调整企业经营,做好各种突发状况地应急预案,让企业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中从容应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财务指标分析不限于需要历史数据,更需要有前瞻性。通过不断完善财务指标分析制度,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融合,形成完整的财务分析体系,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多维度高质量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分析,指出企业经营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数据依据,创造出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