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我国社区教育模式的系统重构

2022-01-14 14:05胡啸兵胡宏力赵军镜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社区

胡啸兵 胡宏力 赵军镜

(1.西安欧亚学院,陕西西安,710065;2.西安文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社区教育是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的普惠性全民终身教育活动,是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和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教育形态。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革命正风起云涌,推动人类社会加速迈入高度互联的数字时代,给社区教育活动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推动社区教育模式发生数字化变革。准确把握数字时代社区教育发展特征及其趋势,适时调整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推进新时代社区教育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之一。本文在对社区教育系统结构与运行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数字时代我国社区教育发展趋势与问题,提出基于大数据技术进行平台化重构的我国社区教育模式改革创新思路及具体对策建议,为数字时代我国社区教育模式优化发展提供研究参考。

一、社区教育的系统结构、运行机制及主要模式

从教育系统论视角看,社区教育系统是社区教育各相关要素共同组成的提供社区教育供给、发挥社区教育社会功能的典型教育系统,具有内在复杂系统结构和运行机制,因系统结构和运行机制特征不同又表现为不同的社区教育模式[1]。

(一)社区教育的系统结构与运行机制

社区教育系统在结构上包括社会环境(国家政治体制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情况)、价值要素(教育政策目标、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教学考核目标与标准)、主体要素(教育管理者、教育实施者、社区学习者等)、技术要素(硬性技术要素如教育基础设施、教学工具与手段等,软性技术要素如教育管理制度、教学方法技巧、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等)、客体要素(教学课程、学习内容),如图1所示。社会环境是社区教育系统演化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基础,社会环境决定教育需求结构、教育价值导向和教育质量评判标准;价值要素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和评判标准,决定着社区教育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好的问题;主体要素是社区教育系统中人的因素,决定着社区教育活动组织、实施、管理和评价的具体行为方式;技术要素是社区教育系统开展的技术条件和手段,软性技术要素包括为社区教育活动开展而制定的制度政策体系和管理评价方法,硬性技术要素包括社区教育活动开展赖以进行的基础设施、教育平台、教学手段和工具等;客体要素决定着社区教育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包括社区教育教学大纲、课程结构、教材讲义、实践学习内容等。在社区教育社会环境基础上,各系统要素通过价值流、行为流、信息流相互连接起来,彼此互相作用,共同构成社区教育系统发展演化的过程性动态系统。

图1 社区教育系统的一般结构与运行机制

(二)社区教育系统的运行机制

从系统发展运行的动态分析来看,社区教育系统发展演化是发展动力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组织协调机制和运行保障机制等内在机制联动作用的结果。发展动力机制是推动社区教育系统演化发展的驱动机制。一般而言,社区教育发展受到社区教育需求的牵引驱动,同时又受到特定社区教育社会功能定位和政策导向的引领推动,社区教育需求与政策导向双重驱动是社区教育发展动力机制的典型特征。激励约束机制是为满足实现社区教育需求和实现社区教育社会功能目标对社区教育各主体要素设定的特定目标导向、利益诱导、行为激励等引导促进措施,和对偏离目标导向及功能定位的主体行为的条件制约、惩罚惩戒等规制安排,具体在社区教育工作考核、评价、督导和惩戒等管理活动中予以执行落实。组织协调机制主要是组织联系和协调社区教育系统各要素有序开展教育活动以实现社区教育发展功能目标。运行保障机制是为社区教育各要素有序开展教育活动提供资源和条件保障的各类辅助手段和配套措施。社区教育价值要素、主体要素、客体要素、技术要素通过价值流、行为流、信息流的联系基于特定社会环境形成社区教育系统发展动力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组织协调机制和运行保障机制,并通过各类机制的联动作用共同推动社区教育系统不断发展演化。

(三)全球社区教育主要模式

社区教育系统动态发展过程因社会环境、要素结构及其系统运行机制的不同表现出特征各异的社区教育模式。从全球社区教育实践和模式特征来看,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主要有民众教育模式、社区学院模式、邻里之家模式、公共机构模式等[2]。虽然它们本质上都是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全民教育的特定形式,但基于社会环境、教育需求、参与要素、运行机制的不同又各具特点。民众教育模式以北欧地区的冰岛、挪威等国家为代表,主要通过独立民众团体组建民众学校面向所有公民开展有别于普通教育体系的人文教育并组织民众活动,政府以立法方式为民众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3]。社区学院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由受政府和民间资金资助的地方性自治型社区学院面向辖区内社区居民组织开展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及其他技能培训等,是美国普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邻里之家模式以德国为典型代表,主要由社区居民服务中心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类邻里互助、文艺表演、报告讲座、体育运动等活动,没有固定的学校组织和活动形式,是服务和丰富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和文化需求的社区居民共建共享共娱形式[5]。公共机构模式以日本为代表,依托公民馆、市民会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机构来开展社区居民全年龄段业余学习和交流活动,并由《社会教育法》《关于整备振兴终身学习措施的推进体制的法律》等专门性法律予以立法支持和推动[6]。具体见表1。

表1 全球社区教育主要模式特征

从全球社区教育主要模式特征来看,社区教育因国家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不同,在功能价值、组织机构、动力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与运行保障机制方面也呈现出差异性特征。我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属于新兴的发展中大国,政治制度、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社区教育需求与这些社区教育发达国家有明显区别,它们的社区教育模式虽然对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但我国社区教育模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突出社会主义教育的普惠性和人民性,同时也应根据时代条件变化对社区教育的组织方式、动力机制、激励手段和保障体制做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

二、数字时代对我国社区教育模式的影响与挑战

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发展主要依赖政府政策推动,以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教学点等组成市、区(县)、街(镇)、居(村)四级公办社区教育机构,面向辖区内居民开展家庭生活、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养生保健、艺术表演等课程,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同时也在社会机构参与社区教育、线上线下相融合、多层次课程共同拓展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但目前总体而言,尚未形成对数字时代社区教育模式的准确认识和社会共识。数字技术革命是人类社会经历的最新技术革命,社区教育作为教育与社会融合最为密切的教育活动形态首当其冲承接着数字化变革的冲击影响。考察这些变革影响及其引发的问题,是顺势而为推动社区教育模式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实践前提。

(一)现行社区教育模式和动力机制与社区教育多样化需求不匹配

数字时代社会信息化高度发达,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小家庭单元甚至单身、空巢等现象更加普遍,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提升,社区居民需求不再表现为单一的技能培训、家庭教育需求,更多的表现为心理、情感、育儿、休闲、养生、运动、娱乐、智能设备使用等多样化的终身教育需求;数字时代我国城乡社会信息鸿沟逐渐消弭,社会差异不断缩小,城市白领群体和新市民群体不断扩大,网络购物、电子商务、直播带货、自媒体行业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社区教育的数字化新需求不断涌现;此外,数字时代“知识就是财富”“学习改变命运”的观念深入人心,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成为社会新风尚,社区教育需求人口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在文化素养、能力提升、理财知识、生活品质等方面的教育需求快速增长。而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发展主要依赖政府政策推动,公办的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等在近几年才开始建立和发展,原有广播电视大学和成人职业教育体系虽然也在向社区教育方向拓展服务,但现有公办社区教学体系的教育供给侧重传统家庭教育和职业教育,针对数字时代社区居民多样性终身教育需求的认识和教育服务仍滞后于实践发展,而社区、园区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社区教育资源潜力尚未被充分调动激活,社区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亟待社会化力量注入和充实。

(二)社区教育主体多元化趋势与组织协调无序问题并存

数字时代互联网、物联网、通讯网络将人类社会无远弗届地链接为一个不再彼此孤立的信息共同体,网络媒介以更广更快更高效率的传播方式将社区教育的可及性提升到了新高度。社区教育的学习主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入校学习学生群体,几乎所有能够接入社区教育平台网络的社区居民都成为社区教育的潜在受众;同时,社区教育的办学主体也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近年来政府支持的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等公办社区教育体系迅速建立并不断完善,原有的广播电视大学、成人继续教育机构纷纷向社区教育领域拓展或转型,基层社区自治组织开办的社区党性教育、法治宣传、社区文化教育等活动也日益活跃,社会公益性组织、教育培训机构、广播电视传媒、自媒体平台等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和平台参与社区教育的现象也很普遍,社区居民利用社交平台联系沟通自主组建俱乐部、兴趣班、跑步团、自乐班等自主学习活动更是呈现蓬勃发展态势[7]。然而,社区教育多元参与主体在数字化大潮中一哄而上,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机制,重复建设、无序发展等问题比较普遍,特别是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大量商业化教育培训机构纷纷涌现社区教育领域,导致社区教育有可能成为新一轮资本无序扩张的侵蚀对象。

(三)社区教学方式数字化与数字学习鸿沟矛盾突出

数字时代带给社区教育最大的变化,是对社区教育方式的数字化变革,社区教育不仅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线上教学,同时还能够通过数字化社交平台增加学生学习的互动性、趣味性。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腾讯课堂、学习通、雨课堂等移动网络教育平台的出现,为社区居民“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提供了可能性和便利性。此外,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为精准把握学生学习需求和提升学习效率提供了强大支持,个性化、差异化教学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人工智能交互技术的发展,为社区居民在线远程居家自主学习和自由交流提供了技术便利。但另一方面,社区教育方式的数字化发展,也给对数字设备和数字技术使用不熟练的老年群体造成了接受学习过程中的技术障碍,如何切实解决老年学员运用智能技术参与社区教育的学习困难,是当前我国社会老龄化和数字化发展叠加期社区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之一[8]。

(四)社区教育教学规范建设滞后,不适应课程立体化发展方向

数字时代社区教育课程设置也正在发生着结构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形式正向更丰富和更多样的方向发展。除了传统的家庭教育、养生保健、书画艺术、烹饪厨艺、文化知识等课程外,智能手机使用、电子购物、电子商务、网络理财、自媒体运营、直播操作、智能家电使用、网络游戏、计算机编程等与数字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批量涌现;数字时代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目标的健身运动、心灵修养、亲子关系、古典音乐、社交礼仪、商务交际、法律知识、党史文化等具有时代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越来越受欢迎。在课程形式上,除了固定场所的课堂教学外,大量网络课程、体验式课程、沉浸式课程、实践课程的出现丰富了社区居民对课程学习的选择。但社区教学缺乏规范,缺乏明确清晰的社区教学大纲引领,课程设置随意,课程建设标准缺失,导致社区教育课程一方面表现出创新繁荣发展景象,另一面又存在庞杂无序问题[9]。

三、数字时代我国社区教育模式重构

本文基于对社区教育的系统结构分析,立足我国社区教育实际,顺应数字时代我国社区教育发展趋势变化,对我国社区教育模式进行系统重构,提出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引、以多样化需求为驱动、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多元主体通过数字社区教育平台协作联动的数字化社区教育大协同模式,为数字时代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改革发展提供研究参考。数字化社区教育大协同模式的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数字化社区教育大协同模式的系统结构

数字化社区教育大协同模式建设的主要思路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普惠性价值导向基础上,以社区居民多样化终身教育需求为导向,构建大数据技术的社区教育数字管理和教学平台,推动社区教育系统价值流、行为流和信息流的平台化集成与联动,充分调动政府公办社区教育体系、各类各级普通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发展,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和市场积极参与,构建基于大数据社区教育平台的多元化社区教育发展动力机制,搭建基于平台化集成管理的社区教育组织协调架构并制定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规范标准体系,通过大数据平台网络节点与学习终端的链接延伸建设广域覆盖的社区教育网格化教学网络,实行线上数字教学平台和线下社区教学网点的立体教学融合发展模式,推行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全过程性社区教育质量评价和动态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形成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机社区、有趣学习”为特征的数字化社区教育大协同发展格局,从而达到社区教育模式与数字时代社区教育发展趋势相匹配和适应的目的,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提供教育模式支撑。

数字化社区教育大协同模式推行的关键在于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社区教育大数据管理和智能分析系统。基于大数据网络的互联互通性,多元主体可以通过数据终端桥接入统一的大数据管理与教学平台系统,所有实体教育活动都可以解构为数据信息形成新的数字镜像映射在教育平台上,从而构成了社区教育活动线下与线上双规同构的空间结构[10]。大数据管理和智能分析平台对各要素行为数据进行采集、集成、连接和挖掘分析,在教育需求端能够实现社区居民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数据追踪和智能分析,为针对性设计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教学课程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在教育供给端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对教育管理和教学实施过程的全程数据追踪,基于全流程数据追踪和累积并辅以合理的工作评价方法与模型,实现对教育工作和教学效果质量评价的精准评价,及时诊断发现并解决教育管理和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基于大数据管理和智能分析平台有效将社区教育系统要素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全面数字化重构。数字化的社区教育大协同模式构建的基础条件在于大数据技术系统支持、社区教育管理人员足够的数字管理技能储备以及社区教育学员对数字学习智能终端的熟练使用,因而开发终端用户友好型数字平台应对功能,以及对社区教育工作者、教师和学员进行数字技术基本应用知识技能普及对数字化社区教育大协同模式的实行至关重要。

四、我国社区教育模式数字化改革创新建议

基于数字时代我国社区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数字化社区教育大协同模式的设计思路,本研究对我国社区教育模式的数字化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社区教育模式数字化工作统筹

我国社区教育模式数字化改革创新工作是基于时代发展需要对既有社区教育系统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体系化再造的复杂性系统工程,不仅牵涉到社区教育大数据管理和智能分析系统的设计研发,也涉及到对教育价值评判方法、教育主体行为方式、教育客体内容形式、教育技术工具手段等的系统性革新;同时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教育人民性、普惠性价值原则,又要合理调动和利用社会力量多方联动参与以最大化形成社区教育合力,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发展,因而也是一个既要守正又要创新的双维过程。因此,必须要从新时代我国社区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出发,坚持系统性思维,建立有效组织枢纽,形成明确政策导向,加强顶层规划引领,制定科学实施路径,才能调动全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到社区教育模式数字化改革创新的实践中来,避免数字化改革创新陷入多元主体无序发展、多要素各行其是、多机制错配失衡的混乱局面。

(二)前瞻性设计大数据管理平台技术系统架构

数字时代社区教育新需求不断涌现,社区教育教学方式也在持续发生变革,而社区教育大数据管理平台作为数字化社区教育大协同模式的关键核心要件必须在系统原型技术架构设计阶段就要前瞻性预留好足够的功能拓展弹性空间,以便于随着数字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进行适应性功能扩展和调整。在大数据管理平台设计中,应采取面向对象的模块化系统设计思路,在保持核心系统的大数据采集、集成和挖掘分析模块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面向教育管理、教学和学习使用者的应用层面采取弹性化的嵌入式可扩展功能模块设计架构,为后续平台应用功能创新发展提前做好技术准备。

(三)推进数字设施建设与数字知识普及

社区教育模式数字化改革创新一方面能够通过数字化方式极大提升社区教育管理效率和教学效果,但另一方面有可能造成新的教育数字鸿沟。因此,要充分释放社区教育数字化改革红利,实现数字化社区教育普惠全民的价值目标,就必须大力推进全民数字知识普及,推动全国数字设施建设均衡发展,特别是要加大对老年群体智能设备使用的培训,加强欠发达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最大可能推动全社会全人群都能享受到公平可及的社区教育数字化改革创新发展成果。

(四)建立数字化教育管理运行标准体系

从教育系统有序演化角度看,数字化社区教育大协同模式的实现有赖于社区教育系统各要素能够有效向数字化行为模式和运行方式转变,有效转变的前提是要制定可以遵循的标准化行为规范和运行标准。多元教育主体无序参与、网红社区教育课程商业化乱象等等问题的出现,与社区教育数字化改革过程中缺乏规范的行为准则和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规章约束密切相关,在线社区教育课程杂乱涌现更是与相关课程教材、讲义及教学过程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具有直接因果关系。因此,必须加大数字化教育管理运行标准体系研发和相关政策研究力度,及时出台明确的数字化社区教育管理规范、行为准则和课程标准指引,加强社区教育行业数字化自律机制建设,为数字时代我国社区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有序发展的规范保障。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社区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数字看G20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