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青松
摘要:文章以名篇“诸葛亮舌战群儒”为例,分析诸葛亮战胜群儒的密码,即善于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善于避实就虚,善于抓对方的软肋,善于暗讽……
关键词:口才 破立结合 比喻 对比 避实就虚 软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口才是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说法,足见口才的重要性。古今中外,人们无不重视口才,有很多口才好的人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在这里,我们以《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为例,欣赏一下他在“舌战群儒”中的精彩表现,从中总结提升口才的方法。
正文:在曹操的军队紧追刘备,荆州刘琮投降的特殊时刻,诸葛亮奉命随鲁肃至东吴求救于孙权。当时,迫于操军势大,东吴内部主降的声浪甚高,这就注定诸葛亮此行必遭到主降派的拦截,要说服孙权迎战曹操须先过主降派这一关,其中之难度丝毫不亚于冲锋陷阵、攻城野战,按小说所述,诸葛亮在见到孙权之前,就有7名大儒组团从正面向他发难,这些大儒个个满腹经纶,心高气傲,出口成章,舌如利剑。面对群儒,客场作战的诸葛亮毫不慌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与对手逐一过招,最终团灭对手,大获全胜。仔细品读《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我们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好口才。那么,诸葛亮获胜的秘诀是什么呢?个人以为,主要有以下秘诀:
一、善用比喻论证。运用比喻论证可以让抽象的不易表达不易明白的道理变得形象、生动。政见不和,看人不顺,东吴群儒知道诸葛亮此行是游说孙权与刘备联手抗曹,这与他们的主张相悖,在他们看来,面对强大的曹军,东吴只有投降一条路可走。于是,用极不友善,甚至是鄙夷的态度对待诸葛亮,言辞带着极强的攻击性。对此,诸葛亮采取了破立结合的策略,即先破对方的观点,在破的同时,立起自己的观点,在这一策略的实施中,运用了比喻论证法。
东吴第一谋士张昭首先出场,他用看似文质彬彬的话揭诸葛亮的伤疤,先问诸葛亮是否曾自比管仲、乐毅,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问:“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
张昭的意思很清楚:你诸葛亮一出山,刘备便惨败,你怎么能自比管仲、乐毅!对此,诸葛亮予以反击,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在这里,诸葛亮运用比喻论证法,以治重病用药须有序为喻说明创基业、打江山不能盲目,而须讲究方法,须循序渐进。接着指明曹刘双方实力悬殊的事实,撤退并非我方军事指挥不力,再用事实证明自己的战功: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接着说刘备在战争中的仁义,一是不忍夺同宗的地盘,二是不忍抛下百姓,以此补充说明刘备形势不利的其他原因。再以“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来论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至此,诸葛亮已破掉了张昭的观点,明确地告诉张昭:我就是有管仲、乐毅之才!在破对方观点的同时,他还暗讽张昭等人是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
二、善用对比论证。将几种人或事放在一起,让人们在比较中承认自己的观点,能产生一种直观、鲜明的效果,从而增强论证的力量。当诸葛亮说不惧曹操百万之众时,东吴另一大儒虞翻冷笑说:“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虞翻以刘备的败逃嘲笑诸葛亮说大话,对此,诸葛亮予以驳斥:“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賊者矣!”在这里,诸葛亮先指出曹刘双方实力悬殊,战略撤退不等于畏惧。再将刘备的表现与江东诸儒的屈膝表现作对比,击中了虞翻等人的短处。另一个谋士步骘也不甘寂寞,称诸葛亮想效仿苏秦张仪,借看不起苏秦、张仪来表示看不起诸葛亮,对此,诸葛亮先明确指出苏、张皆是真正的豪杰,然后将他俩的不朽功业与东吴的谋士们对比,并质问:“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对比论证让步骘在事实面前默然无语。
三、善抓对手软肋。抓住对手软肋,轻轻一击却致命。儒生薛综以天时为由指责刘备不应与操为敌,这个破绽太明显了,机不可失,诸葛亮迅速祭起“忠孝”这柄宝剑,厉声曰:“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说得对方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四、善于避实就虚。儒生严畯问诸葛亮治何经典,想借此嘲笑诸葛亮无学识,诸葛亮没有正面回答这一问题,而是告诉对方,“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在这里,诸葛亮表达的意思很丰富,治有经典并不等于真有才,并不等于能兴邦立事,而没有治什么经典却成功者大有人在,例如伊尹、子牙、张良、陈平等就是最好的证明,你问治何经典又有什么意义呢!最后,诸葛亮祭起暗讽宝剑,笑严畯等人不能兴邦立事,只会数黑论黄,舞文弄墨……
儒生程德枢嘲笑诸葛亮:“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诸葛亮也没有正面回答自己是否真有实学,而是以导师的口吻高屋建瓴地告诉对方,儒有小人之儒、君子之儒,在对比中强调什么才叫有真才实学,表明自己是君子之儒,“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并再一次祭起暗讽宝剑,嘲笑程备枢等人是“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的小人之儒。
结论:综上所述,在辩论中,诸葛亮善于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善于旁征博引,善于避实就虚,善于抓住对方的软肋,或明攻,或暗讽,从容地驳倒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