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宝莉 刘文静 黄立强 蔡丽萍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提升专利质量和促进成果转化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广东省在医药领域已经形成了以现代中药、化学药和医疗器械为主体,以生物药为辅助新兴发展的产业体系。其中,广州市在医药产业领域发挥了领头作用。
为深入了解广州市医院专利情况,本文以广州市三级医院为研究对象,从专利申请趋势、专利授权率、发明专利授权和引证、专利所属技术领域、专利授权后维持和运营情况等方面进行专利导航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和研究,为广州市三级医院的专利工作提供发展建议。
笔者利用商业数据库智慧芽和incoPat,以广州生物工程中心提供的70家广州市含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三级医院名单为分析样本,检索了样本医院专利申请情况,获取了机构名称、专利类型、PCT申请量、专利法律状态和许可转让等数据,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3月10日(以下简称“考察期间”)。
图1显示,样本医院专利总申请量达到9344件,从2002年起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保持增长,2016~2019年增速明显提升。这与广州市从2002年开始实施专利申请资助政策有关。其中,专利申请量超过100件的有25家;申请量少于10件的有23家;另有13家未检索到专利申请信息。
图1 样本三级医院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变化趋势
统计可见,样本医院发明专利申请量平均占比为32%,整体水平较低,亟需提高发明专利申请量。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比超过50%的不足四成,达到80%以上的不足一成(见图2)。在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样本医院中,仅有4家的发明专利占比超50%,而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前4家机构,发明专利占比均未超50%。
图2 考察期间样本三级医院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
对样本医院中专利申请数量大于100件的25家机构进行专利授权率分析,平均授权率为91.9%,其中发明专利平均授权率为65.5%。图3为授权率排名前十机构情况。
图3 考察期间样本三级医院专利授权率排名前十位分布
样本医院发明专利IPC分类排名前六位分别为A61K(医用、牙科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A61P(化合物或药物制剂的特定治疗活性)、C12N(微生物或酶;变异或遗传工程;培养基)、A61B(诊断;外科;鉴定)、C12Q(包含酶、核酸或微生物的测定或检测方法)、G01N(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见图4)。
图4 考察期间样本三级医院发明专利IPC分类前六类分布
1.5.1 PCT国际专利申请
PCT申请量反映了申请人向国外申请专利寻求国外保护的态势。从图5来看,样本医院中仅有16家申请了PCT专利,且只有3家申请量超过了10件。
图5 考察期间样本三级医院PCT国际专利申请分布
1.5.2 授权专利运营
对样本医院中专利授权量前十机构进行分析(见图6),未缴年费终止的专利占比较高,专利许可和转让的数量非常少。基于医院自身产业化条件受限制的现实情况,广州市三级医院授权专利的转化工作任重道远。而从其专利许可和转让情况看(见图7),专利独占许可4项、普通许可7项,1项专利质押4次(CN03146933.7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图6 考察期间专利授权排名前十样本三级医院授权专利运营状况
图7 考察期间专利授权排名前十样本三级医院专利许可状况
1.5.3 发明专利权维持时间
从图8可以看出,样本医院的有效发明专利权维持超过10年的仅有75件,占比较低。其中,2016-2018年专利维持年限在3年~5年的数量占比超过50%。
图8 考察期间样本三级医院有效发明专利权维持状况
图9展示了样本被引证发明专利的总体情况。其中,曾被引证的专利中,有25件授权专利;被引证超过3次的有6件授权专利;被引证超过5次的有3件授权专利。
图9 考察期间样本三级医院发明专利被引证状况
(1)申请趋势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从2016开始专利申请量进入快速增长期,年均申请量超过40件(见图10)。
图10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专利申请趋势
(2)法律状态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已获授权和审查中的专利占比较高,授权专利有效率为70.2%,其中发明专利占比为68.2%、发明专利授权率为60.7%(见图11)。此外,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有31件专利为医院和企业联合申请、有10件专利发生了专利权转移,有1件专利许可备案。
图11 考察期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专利法律状态
(3)被引证状况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被引证专利占其全部专利的28%,其中被引证超过3次的专利有18件,超过5次的有4件(见图12)。
图12 考察期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专利被引证情况
(4)PCT专利状况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PCT专利已经开始在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布局,并已在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巴西获得授权(见表3)。
表3 考察期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PCT专利状况
(1)申请趋势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2011开始专利申请量逐渐上升,2017年之后才进入快速增长期,2018年申请量超过140件(如图13)。
图13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利申请状况
(2)法律状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授权专利占比较高,授权专利有效率为67.8%,其中发明专利占比为42.6%、发明专利授权率为51.7%(见图14)。此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专利运营方面的工作有一定起色,有101件医院和企业联合申请专利、有27件发生了专利权转移。
图14 考察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利法律状态分布
(3)被引证状况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引证专利占比为14%,其中被引证超过3次的专利有10件(见图15)。
图15 考察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利被引证情况
(4)PCT专利状况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CT专利已经开始在美国、欧盟进行布局并获得4件海外授权(见表4)。
表4 考察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CT专利状况
广州市三级医院专利申请以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为主,相关专利技术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考虑到医药行业的特点,与实用新型专利相比,发明专利保护周期更长、保护客体范围更广,更能体现医院的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根据对广州市70家三级医院专利情况的调研和分析,本文认为样本中三级医院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偏低,发明专利平均占比仅为32%,即便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专利申请大户,发明专利申请总量也不足500件。
本文调研的70家医院中,仅有16家进行了PCT专利申请。除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其他医院的PCT申请量均少于10件。因此,本文认为,广州市三级医院海外专利申请的意识较弱,尚未形成体系化的海外专利保护策略,海外专利申请量不足。
此外,样本医院9344件专利总申请中仅有75件发明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已授权的发明专利被许可或转让的数量不足1%,未缴费失效占比较高。一方面,部分专利转化前景较差,发明人主动放弃;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专利未能及时缴费而失效。以上两种情况出现的可能原因有:一是三级医院作为有关专利申请人未能在专利申请前进行技术方案评估,由发明人自行决定是否进行申请,一些发明人为了项目结题、职称评定等原因,没有转化前景的技术也申请了专利;二是三级医院缺少专职人员进行专利管理,导致一些有价值的专利未能及时缴费而被动放弃专利权。
(1)提高专利挖掘和布局能力,培育高价值专利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更好保护和激励高价值专利,并首次将“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国家还明确了将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等5种情况的有效发明专利纳入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统计范围。而对医院从发明专利申请、海外专利布局以及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三个维度分析的结果均不理想,如要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目标,则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
样本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较低,但授权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推断广州市三级医院作为申请人对发明专利申请较为谨慎,或者说对发明专利的申请和审查认知不全面,认为发明专利申请难度大,不敢轻易提出申请。建议各单位定期组织专利知识培训,围绕专利申请审查基础知识、专利挖掘和布局策略、专利交底书撰写和审查答复建议等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培训,提高发明人的专利认知水平和专利挖掘能力,增加发明专利的申请量。
(2)建立申请前评估机制,推动专利分级管理
因医院等单位在专利申请前普遍不开展评估,导致出现了不少因项目结题和职称评定等需要而申报的低质量专利。有条件的单位应建立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有利于从源头上为申请专利质量把好关,并为后续的专利运营转化工作奠定基础。开展专利申请评估的目的既是防止低质量专利申请提交、浪费资源,也是避免未来具有市场价值的优秀成果未通过评估而无法申请专利、造成技术流失。
专利分级管理是通过采用科学的甄别方法来筛选分类管理,从而突出高价值专利并提高专利管理效能。从专利申请阶段到专利授权后的维持阶段,对专利技术进行分级,筛选出需严密保护和维持的核心专利技术、可转让专利技术、可放弃的专利技术等,以便更高效地对专利技术进行管理。通过对专利技术的分级管理,也能够让专利管理人员准确识别技术的市场前景和专利的经济价值,避免把不该许可、转让的核心技术授权给他人,或者把具有较高价值的专利以不合理的低价许可或转让给他人;而在技术引进时,避免买入低质量、低价值的专利或濒临淘汰的技术从而给医院带来损失。
(3)明确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截至2020年6月底,国内医院与企业共同合作完成的科技成果转化累计7811件(数据来源于众城医械大数据平台)。从广州市70家三级医院专利总体运营情况来看,成果转化工作仍任重道远,仍存在医院拥有高价值科研成果但面临找不到企业或资金进行产业化而最终“过期作废”的窘境;同时,相关领域的企业存在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找不到合适的项目或找到了项目但难以达成合作的困境。
因此,建议广州市三级医院在持续提升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的同时,重视成果转化工作,充分发挥专利运营的作用,与当地专利运营平台紧密合作,让科技创新成果尽快得到产业化发展,推动实现专利的技术和经济价值。
(4)加强中介服务的引入和对接
目前医药专利申请很大比例是由医生群体自行撰写专利申请书和办理相关申请手续等,不仅极大地占用了研发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且会因为科研人员不了解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要求和流程规范导致出现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不合理、权利不稳定、未有效维持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对医院科研成果的保护。
因此,建议广州市各三级医院在持续加强科技创新的前提下,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有规划、有策略地提高专利质量,将高水准专业人员的精力集中投入到技术研发工作中,逐渐形成规范的专利挖掘、布局、申请、维持、评估和运营等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