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誉发 冯艺 黄志 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广东的科普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2018年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广东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0.35%,低于上海(21.88%)、北京(21.48%)、天津(14.13%)、江苏(11.51%)、浙江(11.12%),排名全国第六,未能很好地满足“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要求。本文对广东科普工作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东科普事业的发展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科普与科技创新是科技工作的“一体两翼”,“一体”即融合,“两翼”即联动协调,科技创新为科普明确目标、提供内容,而科普为科技创新营造环境、浓郁氛围,只有两者都强时才能实现创新的快速发展。图1用2019年人均科普专项经费刻画科普(纵轴),用R&D/地区生产总值(GDP)刻画科技创新(横轴),以全国(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人均科普专项经费、R&D/GDP为基准分析创新发展的两翼情况。
图1 2019年全国科普和科研两翼发展状况
从创新发展模式来看,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属于强科普强科研模式,研发强度和人均科普专项经费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属于弱科普强科研模式,研发强度为2.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3%),其中R&D经费达3098.49亿元,居全国首位,但是科普工作的受重视程度不够,人均专项科普经费为3.96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70元)。广东的创新发展存在不协调的问题,需要加强科学普及,夯实创新土壤,补强科普之翼。
近年来,广东科普队伍不断壮大,科普专职人员、兼职人员数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苏浙两省(见表1)。从每万人口拥有科普人员数来看,广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苏浙形成巨大差距,科普人员数与人口大省的身份不匹配,需要进一步扩大科普队伍规模。
表1 2019年粤苏浙科普人员统计 单位:人
从结构上看,广东科普队伍需进一步优化。2019年,广东科普创作人员有702人,低于江苏(889人)、浙江(845人),创作人员稀缺使广东的科普创作缺乏原动力,其中科普专职人员为中级职称或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为62.7%,低于江苏(73.5%)、浙江(81.2%)。广东需要更加注重高素质科普人员的培养。
从科普设施来看,2019年广东拥有科技馆37个,占全国7%,高于江苏(21个)、浙江(26个),参观数量达723万人次,高于苏浙两省;有科技博物馆46个,虽然数量上少于浙江,但是参观人数更多;有青少年馆15个,低于江苏和浙江;从公共场所科普宣传设施上看,广东城市社区科普活动场所和农村科普活动场所数量都低于江苏和浙江(见表2)。可见,广东在青少年馆和公共场所科普宣传设施建设方面与苏浙存在差距。
从科普传媒来看,2019年,广东的电视台播出科普节目时间和建立的科普网站均高于江苏和浙江(见表2),且广东更加注重线上传媒科普,通过线上传媒开展科普逐渐成为广东科普发展的新趋势。
表2 2019年粤苏浙科普场地和传媒科普活动统计
近年来,面对公众不断增加的科技需求,广东不断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力度。2019年,广东共筹集科普经费10.52亿元,占全国总筹集额的5.7%;年度科普经费使用额为10.49亿元,占全国总使用额的5.6%。从人均科普专项经费来看,2019年广东为3.96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70元),与江苏和浙江形成较大差距(见表3)。从结构上看,2019年广东年度科普经费筹集额当中政府拨款占86.3%,是科普经费的主要来源,捐款、自筹资金占比较低。2019年广东公益性的科普事业发展资金尚缺乏社会投融资渠道,社会群体对科普事业的认识还有待加强。
表3 2019年粤苏浙科普经费统计
2019年,广东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但与苏浙两省相比,广东举办的科普讲座、竞赛、科技活动周和大学科研机构开放数量均低于江苏和浙江(见表4)。广东更加注重通过举办科普展览活动来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2019年广东开设的科普展览吸引的观众数量是江苏和浙江的两倍。在科普活动助推创新创业方面,广东举办的创新创业培训和比赛次数均低于江苏,广东所拥有的众创空间数量也少于苏浙,相应地,广东为创业者提供的服务也低于苏浙两地。
表4 2019年粤苏浙科普活动统计
为补齐短板,实现科普和创新比翼齐飞,本文针对广东科普工作中存在的弱项提出4点建议:
一是发展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倡导广大科普人员投身科普事业,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奖励和激励机制,重视解决专职科普工作人员职务和待遇问题,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于科普事业。二是重视科普创作人才培养。设立“科普人物奖”,引导和培养高素质青年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创作,加强科普创作人才培训,营造科普创作的良好环境。三是高质量举办科普活动。科普活动可以通过事前广泛调查、听取意见来确定内容方案,融合人文和艺术,重视从科学角度回答科学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增加科普活动举办次数,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
一是各级财政逐年加大科普财政投入。省、市、县各级政府应确保同级财政预算中科普专项经费列支,逐步增加科普经费投入;同时要加强科普专项经费使用监管,确保科普经费用于科普事业。二是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事业。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支持和推动科普产业发展。鼓励境内外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财产用于资助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以及其他科普事业,捐赠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三是加大青少年馆、城市和农村公共场所科普宣传设施的建设,积极开展青少年、产业工人、农民、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一是充分发挥广东省科协在广东科普事业中的领导作用,统一组织和协调全省科普资源,实施全省统一部署、上下联动,各地各部门加强合作,全社会积极参与科普工作。二是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科普工作的总要求,扎实推动《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落地落实,实施科学素质提升工程,搭建科普服务平台,优化科普服务手段,强化科普产品供给,推进全域科普,进一步夯实支撑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的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基础。
本文从全国视角分析广东创新发展两翼情况,发现广东现行模式呈现弱科普强科研特征,并从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科普活动以及创新创业六个方面与江苏、浙江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针对广东科普工作的弱项,从科普人才培养、科普经费投入机制、科普设施建设、科普活动举办、政策落实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促进广东科普事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