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慧 通讯员/徐宇霞
“十三五”期间,湛江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湛江科技发展,在创新载体打造、创新主体培育、科技服务社会发展及民生、创新生态环境建设、人才集聚和科技产出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突出了海洋经济创新特色,将海洋经济创新由规划落实到具体成果,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规划》提出,支持湛江完善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建设粤西地区区域创新中心。作为北部湾中心城市,湛江市科技创新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区域战略布局机遇。湛江东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南临海南自由贸易港,身处北部湾城市群,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成员。利用这些国家战略的溢出机遇、发挥区域政策叠加影响作用,需要湛江创新思路,做到区域联动,实现创新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以创新发展为主导,承担着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任。许多传统产业将转出粤港澳大湾区,溢出效应已经显现,湛江要抓住机遇并适度转型升级。作为海南的经济腹地和连接大陆的最短通道,湛江与海南相向而行的联动效应日益明显,湛江科技要借助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溢出而获得更大效益。依托优质的港口资源,北部湾城市群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出海口,湛江要抓住成为北部湾中心城市的机遇,引领区域科技发展。
湛江需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全面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带动北部湾城市群。在海洋经济产业方面实现科技合作协同创新,在数字经济产业方面实现科技承接创新;运用新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在产业转移方面实现要素升级创新,成为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二是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机遇。广东省委、省政府强调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是广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总抓手。其中,“一带”将粤东粤西打造成新增长极,与珠三角“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并推动广州与湛江深度合作,培育“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源的战略部署。
2018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湛江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按照“一区多园”模式培育
湛江肩负粤西重要发展极的重任,定位于省域副中心,获得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的特殊支持政策。为与重任和定位相适应,湛江应建设成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与广州重点协作,借助广州和深圳“双核”帮扶,形成区域创新策源地,集中优势资源,突出海洋特色。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功能重点放在海洋经济科技创新,打造世界级绿色高端临港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新产业集群、重化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海洋产业集聚区。
三是湛江高质量发展机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湛江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引,贯穿于湛江科技创新全过程。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智能互联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创新为本质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来临。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用开放的理念整合利用好各类创新资源,实现协调、绿色的高质量发展,让人民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
湛江应集聚创新人才,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在形成湛江区域产业特色的现代技术体系中,要发挥科技创新的第一动力的重要支撑作用。培养具有竞争力和活力的创新主体,实现科技创新。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提供创新主体的用武之地。构建开放的协同创新体系,提升湛江科技创新发展能级。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完善科技创新治理能力,保障湛江科技创新持续、健康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湛江应成为新科技革命的深度参与者,在新产业变革中创造和释放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区域创新中心”目标,以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发展为理念,推进大园区建设、大文旅开发、大数据应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作用,推动湛江市科技创新水平再上新台阶,湛江市出台了《湛江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制定了“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目标。
加强与深圳国家鹏城实验室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举办全国水下机器人(湛江)大赛
到2025年,基本建成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全国海洋创新高地;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构建;主要创新指标接近省域副中心城市水平,建设一个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活力迸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综合性、开放共享型科技创新中心,建成粤西及北部湾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创新人才交融、成果交易的重要枢纽地,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全面优化;成为具有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的创新型中心城市。
展望2035年,全市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海洋科技创新特色更加突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形成成熟、稳定、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建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成为现代化海洋科技创新城市。
着眼湛江科技新发展阶段总目标,今后五年湛江科技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科技投入强度显著提高。全市科技投入水平进一步提升,财政科技投入与R&D投入稳步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比2020年增长达198.0%以上,全社会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以上,力争达到或接近省域副中心城市平均水平。
创新主体优势显著增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更加有效。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0家,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00家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基本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推动湛江市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建设,增强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创新的骨干和引领作用。
创新载体数量大幅增加。国家高新区带动效应显著发挥,推进省实验室建设,由实验室体系、技术创新平台体系、科技服务平台体系构建的湛江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完善。到2025年,大学科技园和加速器实现零的突破,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达到6家以上,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2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达到18家以上,众创空间达到20个以上,孵化场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孵化机构在孵企业、团队达1000个以上。高水平创新载体数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力争各类研发机构数量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
创新人才进一步聚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25年,国家级领军人才引进和培育实现零的突破,新增创新创业团队15个,科技创新型高层次人才达140人以上,创新人才高度集聚。
民生领域科技应用持续普及。到2025年,市级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和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已搭建完成;P3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科技应对社会突发事件机制已完善;有效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提高生产能源利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农村科技特派员有效帮扶推进农业先进技术成果转化。
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到2025年,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创新驱动相关政策有效落实,创新治理能力更强,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获得长足发展;各类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更加完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功能更加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加便捷、效率更高;技术认定合同数量和登记额继续保持粤东西北前列,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88件以上,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金额达到2.0亿元。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