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玲
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存在严重影响[1]。通常情况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主要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然而该种护理方式并不能获得满意效果,同时出现失语、偏瘫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2]。而康复护理干预是近几年普遍应用在临床上的一种新型康复护理方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优化和革新,利用尽早康复训练等措施可缩短了患者康复所用时间,效果更是获得了一致好评,现阶段在医疗领域中已经普遍应用[3]。鉴于此,本研究对2020 年2~12 月收治的92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实施康复干预,同样获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 年2~12 月收治的92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36~71 岁,平均年龄(56.28±4.92)岁;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37~72 岁,平均年龄(57.34±4.8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CT 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自愿参与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依从性较差者;认知障碍者;听力障碍者;癌症者;心功能不全者;肝肾功能异常者;存在缺血性脑卒中病史者;短暂性出血性病史者;肢体功能运动障碍病史者;认知障碍病史者;参与其他研究者;中途退出研究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干预,包含了加强高压氧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的护理,解释并介绍有关的注意事项,同时教会其将运动护理工作做好,在休息一段时间后经护理人员帮助并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让患者实施对应的运动锻炼。
1.2.2 观察组 给予康复干预。①心理康复护理:通过谈话及交流的方式而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特征,拟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干预其心理状态并积极的引导和护理,让其均有积极进行身体功能锻炼的意识,同时让存在显著治疗效果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促使患者建立疾病治疗的信心,让其尽快调整身心功能状态,细致的讲解不良生活行为和饮食习惯以及情绪变化对身体的不利影响,让其神经压力以及心理负担尽量减轻,心理康复护理0.5 h/次,2 次/周;②认知康复护理:为患者介绍缺血性脑卒中康复的注意要点以及基本知识等,加深其对于本身疾病的认知程度,纠正其错误的行为以及想法,使其高度重视康复护理并积极的予以配合;对其脑神经功能进行反复训练,进行合理的社会活动,对于活动强度需要合理控制,不可有竞争性,并支持和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提高康复的主动性;③功能康复护理: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而帮助患者分阶段的进行功能康复训练,首先需要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进行评估,按照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积极的同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鼓励家属主动参加患者康复护理的全过程,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怀以及支持,选择适合的散步、体操等训练项目,并按照其实际状况而对运动量合理调整,将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肢体感觉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工作做好。在实施语言康复训练时先要进行发音训练,后逐渐进行词汇、对话等练习,尽快恢复其语言功能。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MA[4]对其评价,包含上肢和下肢两个部分,上肢总积分为66 分,下肢总积分为34 分,共计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②神经功能:利用CNS[5]评分,分数越低表示神经内功能越好。③认知功能:利用CRD[6]及MMSE[7]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前者包含6 项功能,5 级评分,即0~3 分,分数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差;后者包含7 个方面,共30 小题,评分为1 分和0 分,总分的范围为0~30 分,分数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④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调查表,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干预前后的FMA、CNS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FMA、CN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CN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FMA、CN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FMA、CN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的CRD、MMSE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CRD、MMS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RD 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CRD、MMSE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CRD、MMSE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n(%)]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生活压力持续增加,使得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同时日渐年轻化,而大多数的该类患者会发生智力障碍、半身不遂等后遗症,显著降低生活质量,为使其尽早回归社会,采取一种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中,干预后,观察组FMA 评分(38.66±6.11)分高于对照组的(34.27±5.81)分,CNS 评分(13.23±3.04)分低于对照组的(16.71±3.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RD 评分(1.60±0.28)分低于对照组的(1.81±0.30)分,MMSE评分(29.03±4.56)分高于对照组的(24.61±3.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康复干预应用效果确切。分析原因:临床上,康复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方式中的护理人员采取和蔼亲切、积极主动的方式同患者进行沟通,可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疾病认知情况有细致的了解,采取心理康复护理可将患者康复锻炼的意识以及配合疾病治疗的积极性显著提升,从而使护理质量以及临床疗效显著提升。该护理方式中的功能康复指导以及运动指导都可以缩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便于其生存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认知康复护理利用患者增加了解疾病的程度而积极的配合护理以及治疗的有关工作,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认知功能[8]。同时有资料指出[9],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尽早实施康复护理指导可减少其肢体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同时使其认知功能有效提高,让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有报道指出[10],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康复护理后可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以及神经功能,减少康复所用时间,促使护理满意度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康复干预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可让其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有效改善,便于其早日恢复肢体运动以及神经功能,减轻认知功能障碍,提升预后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显著,临床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