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康复护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01-13 01:43谷云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4期
关键词:缺血性神经功能康复

谷云飞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在神经内科中有较高的发病率[1]。近年来,随着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的不断升高,使得该疾病逐渐成为了临床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2]。缺血性脑卒中的危害主要是其在发病后会导致患者遗留一系列的后遗症,主要包括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这些后遗症都是会导致患者生活无法自理,从而彻底改变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生活状态,给整个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3]。且据相关数据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的后遗症发生率高达70%~80%[4]。但目前临床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仍感无力,无特效疗法,主要依靠康复锻炼改善患者功能障碍,以此实现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5]。当前,临床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较为多样,三级康复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康复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上表现出了较大的优势。为了进一步探究三级康复护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以下就此实施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12 月本院接收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7∶23;年龄51~76 岁,平均年龄(56.51±6.73)岁。对照组男女比例29∶21;年龄50~74 岁,平均年龄(56.83±5.7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对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通过医学伦理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开展三级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如下。

1.2.1 一级康复护理干预 一级康复护理的开展时间为发病后至发病后1 个月末,康复护理内容包括四肢体位正确摆放、被动运动、健侧肢体主动运动、深呼吸和腰腹肌训练、卧位坐起、坐位平衡、站立练习,康复训练时间保持在40~50 min/次,1 次/d,5 次/周。该阶段的康复护理目的主要在于帮助患者解决起床功能。

1.2.2 二级康复护理干预 二级康复护理的开展时间为患者发病后1 个月末~3 个月末,康复护理内容主要包括站立练习、站立平衡、单腿站立、行走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康复训练时间保持在30~45 min/次,2 次/d,共5 次/周。该阶段的康复护理目的主要在于帮助患者恢复行走功能。

1.2.3 三级康复护理干预 三级康复护理的开展时间为患者发病后3 个月末~6 个月末,康复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吃饭、穿衣、梳洗、处理个人日常卫生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康复训练时间保持在30~45 min/次,2 次/d,共5~7 次/周。该阶段的康复护理目的主要在于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功能恢复情况及干预后生活质量。

1.3.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以NIHSS 评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满分为42 分,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6]。

1.3.2 功能恢复情况 ①肢体功能恢复效果:采用Fugl-Meyer 评分主要对患者的上下肢肢体功能进行评估,满分100 分,上肢运动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总评分分别为66 分和34 分,得分越高表明其肢体运动功能越好。②综合功能:采用FCA 评分对患者的综合功能进行评估,总分为108 分,其得分与患者的独立性呈正相关,即得分越高患者的独立性越好。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ADL 评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穿衣、进食、修饰、洗澡、如厕、上楼梯、转移(床、椅)、活动(步行)、控制排便等,总分为64 分,得分越高表明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7]。

1.3.3 生活质量 以简明生活量表(SF-36)评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躯体、角色、情绪、认知等维度,每项满分均为100 分,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Fugl-Meyer 评分、FCA 评分及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 评分、FCA 评分及ADL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角色、情绪、认知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是当前临床关注的一个焦点,这类患者在发病后,其神经功能会受到损伤,从而使其机体功能产生障碍,导致其生理自理能力降低,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康复护理干预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当前临床常规开展的康复护理干预虽然也能够获得一定的功能改善效果,但仍存在进步的空间。因此,不断探究和完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三级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中表现出了较大的应用优势,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对患者的各项功能恢复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9]。这主要是由于三级康复护理模式是一种更具有科学性的康复护理方法,该方法根据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段的神经功能恢复特点,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干预,每个阶段对患者所开展的康复训练均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从而使整个康复护理更具有针对性,加快了患者的脑侧支循环建立的速度,促进了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大脑的“可塑性”,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进一步达到改善其各项机体功能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 评分(11.00±0.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19±3.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 评分、FCA评分及ADL 评分分别为(55.46±7.08)、(102.00±1.85)、(35.08±4.0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28±7.46)、(67.18±2.07)、(25.18±6.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角色、情绪、认知评分及总评分分别为(91.00±4.68)、(84.38±3.57)、(85.57±3.35)、(91.95±3.24)、(68.08±5.5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57±4.36)、(71.25±3.26)、(71.94±3.28)、(84.97±3.46)、(53.94±5.4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三级康复护理模式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三级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其各项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缺血性神经功能康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