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软骨微骨折及胫骨高位开放性楔形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2-01-13 01:43梁灿荣刘智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4期
关键词:间室楔形关节镜

梁灿荣 刘智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科慢性疾病的一种,在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其中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更是如此,患者年龄分布较为年轻化[1]。单一的关节镜下软骨微骨折治疗或清理手术治疗在早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关节使用时间延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在医疗卫生领域不断进步的今天,联合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也成为了治疗此类疾病的代表性措施,在医护人员后期随访中也具有良好的反馈[2]。本文选取58例膝内侧间室关节炎患者,分析关节镜下软骨微骨折联合胫骨高位开放性楔形截骨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效果,相关数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膝内侧间室关节炎患者58例,随机分成微骨折组和清理组,各29例。微骨折组患者男女比例9∶20;年龄最大69 岁,最小45 岁,平均年龄(51.12±6.12)岁;平均病程(1.23±4.56) 年。清理组患者男女比例11∶18;年龄最大70 岁,最小46 岁,平均年龄(53.65±6.45)岁;平均病程(1.62±4.3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根据Kellgren-Lawrence 骨关节炎评价标准,入选患者均为Ⅰ~Ⅱ级;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相关标准:膝关节韧带有较好的稳定性,膝关节活动度>90°,屈曲挛缩<15°;患者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纳入研究前12 个月未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药物。

1.2.2 排除标准 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偏弱,存在十分严重的髌骨关节炎、骨质疏松、关节炎等并发症;患者神经系统出现问题,具有沟通障碍、肌肉异常;患者存在明显的全身性病变现象,不适宜手术治疗;全身任何部位活动性感染患者;

1.3 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①患者≤70 岁,女性<60 岁;②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至少屈膝>100°);③仅限于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④屈膝挛缩畸形<15°,胫骨内翻畸形>5°;⑤内侧胫骨近端角<85°;⑥外侧软骨和半月板功能正常;⑦韧带存在,无关节不稳。禁忌证:①合并有膝关节外侧间室软骨退变,髌骨关节软骨退变,股关节软骨退变;②屈膝挛缩>15°;③膝关节不稳;④炎症性关节炎。

1.4 方法

1.4.1 微骨折组 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软骨微骨折联合胫骨高位开放性楔形截骨治疗。患者分别实施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持续硬膜外麻醉及全身麻醉。术中取仰卧位,大腿上方1/3 位置处上止血带,予患肢驱血后,取膝关节前外、前内侧入路,术中依次检查髌上囊、内外侧间室及前后间室。排除患者交叉韧带、髌股关节及外侧间室损伤。在关节镜下清理炎症、增生部分,修复损伤半月板,修整、打磨膝关节软骨缺损区硬化面,并用克氏针在损伤软骨面处微骨折,将骨折的深度稳定在4 mm,间隔距离设定为4 mm,观察见黄色骨髓自微骨折孔溢出,则判断微骨折治疗有效。最后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关节部位,退出关节镜,封闭手术切口。再取胫骨结节内侧约3 mm 位置作一纵行切口,长约5~8 cm,将鹅足、胫骨结节进行分层,切断内侧副韧带浅层,以胫骨后缘为切入点,向腓骨头方向插入圆撬,避免损伤膝关节后侧神经、血管。在鹅足边缘3 cm 处,C 臂透视下钻入第一枚克氏针,钻入位置在外侧关节面1.5 cm 处,依次钻入第二枚克氏针。计算克氏针钻入的深度,以此为基础计算锯片能够深入的位置,紧贴导针下方进行水平截骨,位置保持在胫骨结节前缘1.5 cm 处,角度保持在偏上100°左右,将切入的手术刀逐渐撑开,需要时刻注意保持胫骨外侧合页的完整性,且需要用力线杆,在透视下观察二者之间对的稳定性,以上措施均完成后利用钢板进行锁定。最后冲洗伤口后进行缝合,垫压棉垫并进行包扎。

1.4.2 清理组 患者采用关节镜清理联合胫骨高位开放性楔形截骨治疗。患者分别实施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持续硬膜外麻醉及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未实施关节镜下微骨折操作项目,其余方法与微骨折组相同。

1.4.3 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手术后均需要预防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若合并其他内科疾病积极开展治疗。在手术位置进行冰敷,4 次/d,20 min/次。患者麻醉清醒后根据其身体机能进行“踝泵”训练,帮助肢体康复。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1 随访指标 对患者手术后第3、6、12 个月进行电话随访,①VAS 评分,评分区间0~10 分,疼痛程度递增;②HSS 评分,评分区间0~100 分,功能水平递增;③IKDC 评分,共10 题,满分100 分,膝关节功能水平随分数递增;④MPTA,测量手术后胫骨近MPTA。

1.5.2 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有效:经治疗后症状好转;无效:经治疗后无改变,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随访指标比较 微骨折组VAS 评分低于清理组,HSS 评分及IKDC 评分均高于清理组,MPTA小于清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随访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随访指标比较()

注:与清理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微骨折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清理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对于膝内侧间室关节炎的治疗,临床通过纠正膝关节内翻畸形,改变膝关节力线,达到缓解膝关节疼痛,修复膝关节损伤软骨及半月板,最大程度保留或恢复患者的日常活动。对于65 岁以上有严重内侧半月板损伤和膝关节内翻畸形的老年患者,可进行单髁置换或者全膝置换的手术方式治疗[3]。因老年患者对日后的活动要求较小,而中年患者对活动要求较为广泛,一旦手术不当极易出现膝关节疼痛难忍现象,影响患者日后的工作与生活[4]。因此,保膝手术治疗越来越受重视,现阶段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为关节镜结合胫骨高位开放性楔形截骨手术。关节镜手术能减轻或修复患者关节内部病变,而胫骨高位开放性楔形截骨能够纠正关节外部病变,二者相结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极大程度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症状[5]。

膝内侧间室关节炎使用关节镜下清理术在一定时期内被广泛应用,由于其不仅能够有效清理存留在膝关节内的炎症因子,还能清除其中的游离体、半月板等具有机械压力的因素,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发炎程度[6]。但是这种修复方式并不能有效修复受损的软骨组织,难以有效遏制关节炎的发展速度[7]。根据专家研究结果表明,单一使用关节镜下清理难以发挥治疗关节炎的功效,但是这种治疗措施能够降低关节中存在的机械压力,对部分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8]。本次研究中,对关节镜下软骨微骨折联合胫骨高位开放性楔形截骨治疗与关节镜清理联合胫骨高位开放性楔形截骨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微骨折组VAS 评分低于清理组,HSS 评分及IKDC 评分均高于清理组,MPTA 小于清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骨折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清理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使用关节镜下软骨微骨折联合胫骨高位开放性楔形截骨膝内侧室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膝内侧间室关节炎应用关节镜下软骨微骨折联合胫骨高位开放性楔形截骨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更好的修复患者骨折位置的软骨部分,应当在临床加以推广。

猜你喜欢
间室楔形关节镜
非接触性急性前交叉韧带撕裂骨挫伤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关节伴随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History of the Alphabet
钢丝绳楔形接头连接失效分析与预防
Eight Surprising Foods You’er Never Tried to Grill Before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30例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Oxford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应用MRI评估外侧间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研究
单髁置换术联合关节镜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