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承水 荣培华 钱浩 胡珊珊
牙体牙髓病为口腔科常见病,由细菌侵入牙髓组织,使得牙髓组织受到损害,从而引起阵发性的疼痛。疾病类型多样,如慢性牙髓炎、急性牙髓炎、冠折露髓等,疾病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易引发多种牙体疾病,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根管治疗常应用于牙体牙髓病的治疗中,安全可靠,效果得到临床实践的认可[1]。根管治疗分为多次及一次完成,多次根管治疗法即分次完成根管预备、消毒及填充等治疗流程,其效果良好,但高频率的就诊次数易增加患者不适感,影响其身心健康,且会增加治疗费用[2]。一次性根管治疗法即一次性完成根管预备、消毒及充填工作,其不仅减少医生工作量,还减少患者就诊次数,因此患者更满意[3]。然而临床对以上两种根管治疗方法存在一定争议。鉴于此,本次研究选取94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分别采用多次法根管与一次性根管治疗,探究何种方式更为安全有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9 年4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94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4]:①经过口腔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牙体牙髓病;②伴随不同程度牙齿缺损及牙髓疼痛现象;③均接受根管治疗,且积极配合研究;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得到医院相关组织的批准。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脏器合并症;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③采取根管以外的方式治疗;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按照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单数)与观察组(双数),各47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5∶22;年龄下限23 岁、上限65 岁,平均年龄(44.81±7.45)岁;疾病类型:慢性牙髓炎15例,急性牙髓炎17例,冠折露髓1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0∶27;年龄下限24 岁、上限67 岁,平均年龄(44.89±7.42)岁;疾病类型:慢性牙髓炎16例,急性牙髓炎18例,冠折露髓1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影像学检查,了解病灶位置及牙根走向。采用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实施常规开髓、去除牙体腐败组织,再去除冠髓和根髓,测量好根管长度后,用EDTA 润滑根管,逐步扩根,采用3%的双氧水+生理盐水对患牙根管进行交替冲洗,保证冲洗干净,无异物残留。手术严格按照无菌流程开展,预防交叉感染现象发生。
1.2.1 对照组 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疗,完成根管预备后,不即刻填充根管,采用氢氧化钙糊剂暂封,1 周后,无根管充填禁忌证时再实施根管填充治疗。
1.2.2 观察组 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完成根管预备后,进行根管干燥处理,采用糊剂加牙胶填充根管,填满后再采取侧方加压法固定牙胶。摄X 线片检查根管填充情况,如填充不足或过满,实施二次操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咀嚼功能,无咬合不适感;有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咀嚼能力明显改善,偶见不适感,但可耐受;无效:患者症状仍存在,咀嚼时疼痛明显,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治疗时间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总分0~10 分,0 分表示患者无痛,10 分表示疼痛最剧烈,根据患者具体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感越强烈。
1.3.3 对比两组患者患牙功能 治疗前及治疗后3 个月,采用硬化明胶吸附比色法检测患者的咀嚼效能,记录患者吸光光度值,吸光光度值越高,表示患者咀嚼能力越强;采用牙咬合力测定仪检测患者咬合力;对患者牙龈指数进行评分,其中3 分表示患者牙龈红肿明显,2 分表示患者牙龈色红、水肿光亮,1 分表示患者牙龈伴随轻微水肿、颜色有改变,0 分表示患者牙龈健康。
1.3.4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包括急性疼痛反应、牙龈红肿及咬合不适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治疗时间对比 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2.78±1.15)分低于对照组的(4.45±1.18)分,治疗时间(112.78±15.79)min 短于对照组的(180.21±18.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治疗时间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治疗时间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患者患牙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咀嚼效能、咬合力、牙龈指数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个月,两组患者的咀嚼效能及咬合力较治疗前升高、牙龈指数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咀嚼效能及咬合力高于对照组,牙龈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患牙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患牙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出现2例急性疼痛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为4.26%;对照组出现2例急性疼痛反应、5例牙龈红肿及3例咬合不适,并发症发生率为21.2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牙体牙髓病在口腔科极为常见,该种疾病类型多样,临床以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及牙外伤导致的冠折露髓为主,随着病程的发展,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的患者会陆续出现强烈不适感,日常生活备受影响,且影响整体美观程度[5,6]。该种类型疾病的发生与微生物感染、化学及物理刺激有关,疾病受细菌感染影响大,常见细菌为放线菌及乳杆菌等,其经过牙体缺损的位置,进入到牙髓组织,引发牙髓病变,出现实质性损害。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意识的提升,认识到疾病对人类产生的危害,相关专家对疾病做出大量研究,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也在提升[7]。
根管治疗是处理牙体牙髓病的重要方法,通过机械法和化学法将根管内感染物去除干净,且对根管进行全面消毒,消除感染源,再将其填充,使得根管空腔得以堵塞封闭,以防再发生感染现象。采取根管治疗的核心是控制感染,其可分为多次法及一次法,多次法即将根管预备、消毒及根管填充等步骤分多次进行,该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其就诊次数多及频率高,操作步骤繁琐且复杂[8,9]。无法彻底拔除患牙的牙髓组织,增加了治疗过程的复杂性,更给患者带来强烈的不适感。而现代根管治疗强调在控制感染的前提下,完成根管预备工作后即刻将其填充,一次性完成根管治疗,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减少细菌感染的几率,患者无须多次就诊,防止对根尖组织造成强烈刺激,使得患者依从性得以提升[10,11]。多次法及一次法的治疗原理相同,但一次性根管治疗法可确保根管口尽早封闭,减少外界环境对根管的刺激,因此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一次性根管治疗即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其采用侧压法填充,使得填充密合度得以提升,改善患者咬合功能的同时,患者的咀嚼能力也得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更显著。同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因为一次性根管治疗能省去各项操作步骤的次数,避免髓腔二次打开引发感染,使得治疗时间得以缩短,并减少患者的痛苦,且该种治疗方式对根管长度控制较严,手术操作对根尖周组织的刺激更小,更有利于患者后期康复,减轻其术后疼痛。
通过观察患者牙龈指数可了解其牙龈状态好坏,通过观察患者咀嚼效能,可了解其咀嚼功能变化情况,而牙髓炎患者受细菌感染后,口腔炎性反应加重,机体炎性因子水平得以提升,会加剧患者疼痛感[13]。根管治疗中,采用3%的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根管,可有效清除感染物及细菌,使得机体的炎性因子水平得以降低,而一次性根管术只需要操作一次,可阻断感染源,多次法根管术需要反复操作,对患牙造成的刺激明显,影响患者恢复进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 个月,两组患者的咀嚼效能及咬合力较治疗前升高、牙龈指数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咀嚼效能及咬合力高于对照组,牙龈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一次性根管术可改善患牙功能,更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使其症状尽快得以好转。
综上所述,牙体牙髓病可选择多次法根管与一次性根管治疗,但后者在治疗效果、缓解疼痛及安全性方面显著更优,可改善患者患牙功能,使得患者在更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