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娜, 张国梅*, 李德芳, 吴钰周, 双少敏*
(1.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2.华中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维生素B12(VB12)又叫钴胺素,它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自然界中的VB12都是微生物合成的。动物源性食物中基本上没有维生素B12,而动物内脏、肉类、蛋类是VB12的主要来源。VB12可以有效地预防恶性贫血、老年痴呆、抑郁症等[1]疾病。VB12缺乏会导致贫血、心血管疾病和神经损伤,但过量的VB12也会产生副作用,例如引起肝病和肾衰竭。因此,建立一种检测VB12的方法非常重要。目前检测VB12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毛细管电泳[2 - 5]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需要昂贵的设备,较长的反应时间和复杂的样品预处理。因此寻求一种简便快速检测VB12的方法是必要的。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一些纳米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检测VB12,例如有机染料[6]、碳点(CDs)[7,8]。Yu等[9]以氨基丙基三氧硅烷作为碳源,柠檬酸钠作为还原剂合成的硅量子点((SiQDs)检测VB12,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16.0 μmol·L-1,检出限为158 nmol·L-1。Dong等[10]以蔗糖、H3PO4和1,2-乙二胺(EDA)为碳源,制备磷氮双掺杂碳点(PN-CDs)来检测VB12。
金属纳米簇由于具有水溶性好、毒性小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被用作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11]。这些优越的特性表明了纳米簇在化学传感、生物传感和催化剂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以乙醇作为溶剂合成纳米簇用于VB12检测的报道。在本工作中,以多巴胺(DA)作为保护剂,NaBH4作为还原剂,乙醇作为溶剂,采用一锅法合成了多巴胺保护的银纳米簇(DA@Ag NCs),而VB12可以有效地猝灭DA@Ag NCs的荧光,因此DA@Ag NCs可以作为荧光探针检测VB12。
JEM-2100F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株式会社);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英国,Kratos公司);F-4500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日立公司);UV-29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BS124S电子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盐酸多巴胺、AgNO3、NaBH4购买于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NaOH购买于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实验用水为Milli-Q超纯水(>18.2 MΩ·cm)。
DA@Ag NCs的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DA@Ag NCs的合成示意图
将4 mL 10 mmol/L的DA在搅拌中加入到1 mL 10 mmol/L的AgNO3溶液中。室温下继续搅拌10 min,然后加入150 μL 1 mol/L的NaOH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深棕色溶液,继续搅拌5 min后,加入100 μL 1 mol/L的NaBH4溶液,在55 ℃水浴中反应10 h,得到了黄色的DA@Ag NCs溶液。将该溶液静置一段时间,离心5 min后移出溶液,将DA@Ag NCs溶液放在冰箱中冷藏保存,备用。
将100 μL DA@Ag NCs溶液,10 μL VB12溶液和890 μL不同pH值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混合于比色皿中,2 min后,在激发波长468 nm处测量荧光强度(激发和发射狭缝宽度均为10 nm)。
将100 μL DA@Ag NCs溶液,300 μL超纯水和600 μL PBS混合于比色皿中,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VB12溶液,反应2 min后,在激发波长468 nm处测量荧光强度。
图2(A)为DA@Ag NCs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图,其荧光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458 nm和536 nm。插图中DA@Ag NCs在日光下呈黄色,在365 nm的紫外波长线灯下呈绿色。图2(B)为纯DA与DA@Ag NCs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DA相比,DA@Ag NCs在约280 nm波长处出现明显的吸收峰,可以进一步说明合成了DA@Ag NCs。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全谱图提供了合成的Ag NCs的组成,如图2(C)所示,表明DA@Ag NCs中含有C、O、N、Ag等元素。图2(D)为Ag 3d的XPS谱图,Ag 3d5/2的结合能为368 eV,为Ag(0)的特征吸收峰,表明Ag NCs中存在Ag(0)[12]。
图2(E)为Ag NCs的透射电镜(TEM)图,从图中可以看出Ag NCs外观类似球形,分散性较好,粒径分布均匀,粒径大约在2.61 nm。图2(F)为DA和DA@Ag NCs的红外(IR)光谱图,由图中可知3 500~3 200 cm-1为羟基/氨基的伸缩振动,3 072 cm-1为苯环上C-H键的伸缩振动,879 cm-1、817 cm-1为苯环取代基的特征吸收峰,1 619 cm-1和1 503 cm-1分别为N-H的弯曲振动和苯环上C=C振动。而在DA@Ag NCs中这两个特征峰则出现在1 602 cm-1、1 494 cm-1,并且苯环取代基的特征吸收峰消失,这可能是因为DA与AgNO3之间发生了反应。
图2 (A)DA@Ag NCs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图(插图为DA@Ag NCs在日光下的照片(左)和365 nm紫外灯下的照片(右));(B)DA与DA@Ag NCs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C)Ag NCs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全谱图;(D)Ag NCs中Ag 3d的XPS谱图;(E)DA@Ag NCs的透射电镜(TEM)图和粒径分布图;(F)DA@Ag NCs和DA的红外(IR)光谱图
对合成的DA@Ag NCs在不同溶剂,如甲醇、乙醇、DMF等中的荧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有机溶剂体积分数的增加,DA@Ag NCs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如图3(A)所示,随着乙醇体积分数增加,DA@Ag NCs荧光光谱峰形没有发生变化,但荧光强度不断增加。基于此,用乙醇为溶剂合成Ag NCs的荧光效率大大增强。图3(B)为乙醇为溶剂合成的Ag NCs,及以水为溶剂合成的Ag NCs荧光光谱图。与水相比,以乙醇为溶剂时其荧光强度约增大10倍。以香豆素307(量子产率为0.56)为参比,DA@Ag NCs的量子产率为6.8%。
图3 (A)DA@Ag NCs在不同含量的乙醇溶液中的荧光光谱图;(B)以水为溶剂合成的DA@Ag NCs和以乙醇为溶剂合成的DA@Ag NCs的荧光光谱图
优化实验条件,探索VB12诱导DA@Ag NCs荧光猝灭的实验,如图4(A)所示,随着VB12的浓度从0 μmol/L增加到80 μmol,DA@Ag NCs荧光强度逐渐减弱。在458 nm处F/F0值(F0和F分别代表不存在和存在VB12时Ag NCs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并在5~80 μmol/L浓度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F0=0.9530+0.0089c(R2=0.9910),检出限(S/N=3)为588 nmol/L。线性关系如图4(B)所示。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考察DA@Ag NCs对VB12的选择性。实验考察了VB1、VB3、VB6、VB7、VB9、VC、脯氨酸、苏氨酸、组氨酸、谷氨基酸、天冬酰胺、缬氨酸、苯丙氨酸、Al3+、Hg2+、Cr3+、Ag+、Mg2+、Ca2+、Mn2+、Ba2+、Pb2+、Co2+和Fe2+对DA@Ag NCs的响应。如图4(C)和4(D)所示:加入VB12后的DA@Ag NCs荧光发生明显的猝灭,而所考察的维生素和氨基酸,以及金属阳离子对DA@Ag NCs的荧光强度几乎没影响,可见DA@Ag NCs对VB12有较高的选择性。
图4 (A)不同浓度VB12(0~80 μmol/L)对DA@Ag NCs荧光光谱的影响;(B)DA@Ag NCs荧光强度比值(F/F0)与VB12浓度的线性曲线图;(C)DA@Ag NCs对不同小分子的响应;(D)DA@Ag NCs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响应
如表1所示,通过与其他检测VB12的方法相比,该方法检测VB12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
表1 DA@Ag NCs与不同荧光纳米材料的检测VB12方法的比较
图5(A)所示为VB12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DA@Ag NCs的荧光发射光谱,从图中可以看出VB12的吸收光谱与DA@Ag NCs的荧光发射光谱有很大程度的重叠,说明荧光强度下降可能是由内滤效应引起的。为了进一步探究猝灭机理,测量了VB12浓度对纳米簇寿命的影响。如图5(B)所示,发现加入VB12后DA@Ag NCs的荧光寿命几乎没有变化,进一步说明DA@Ag NCs的荧光猝灭是由内滤效应引起。
图5 (A)VB12的紫外-可见光谱图和Ag NCs的发射光谱图;(B)DA@Ag NCs和DA@Ag NCs-VB12的荧光寿命
为了评估DA@Ag NCs在实际样品中对VB12检测的可行性,测定了药片、滴眼液中VB12的含量。采用加标回收法,结果如表2所示,测定的回收率在98.17%~100.93%范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0%,说明DA@Ag NCs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表2 实际样品中VB12的测定结果
在本研究中,以一种简单易得的方法合成了Ag NCs。此外,由于乙醇特殊的溶剂效应使Ag NCs的荧光强度极大增强,因此选用乙醇作为溶剂合成发光效率高的Ag NCs。由于VB12能有效猝灭Ag NCs的荧光,且在5~80 μ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成功建立了基于Ag NCs的荧光猝灭法测定VB12,并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