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

2022-01-12 23:55王丽君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青少年

王丽君

摘  要:生命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弥足珍贵,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却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出现了自杀自残的行为,而这样的生命价值观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目前,对于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工作,我们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致使部分青少年树立了不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因此,针对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其进行改善,促进青少年价值观念的改变,让青少年明白生命的可贵。

关键词: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1-0-03

生命的珍贵是不言而喻的,有了生命,人才能够对这个世界产生认知,才能在这个世界中发展。但是,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影响,青少年并没有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谈及生死,部分青少年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对生命的消散毫不在意,甚至淡漠。这些情况都表明我们对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工作不到位,导致青少年的价值观存在严重偏差。对此,相关教育工作者需引起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

一、相关概念概述

(一)生命价值观

价值观指的是人们在面对具有普遍性价值问题上所保持的态度、立场以及观点的总和。生命价值观属于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囊括了个体对生命价值实现的追求、评判、内涵理解,会对社会成员在生命价值的选择和实践创造上产生较大影响。总的来说,生命价值有以下两种特性:一是主体性,個体具有支配和拥有自己生命的权利;二是知识性,能够在人类已有的生命知识学科研究范围内,让人了解生命的起源、繁衍、形成以及死亡等多种生命现象;三是多元性,不同的生命价值观会影响不同主体对事物的价值评判标准和观念。

(二)生命价值观教育

生命价值观教育囊括了教育者、遵循原则、教育途径以及教育方法等,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生命价值观教育首先要解决与生命存在本质上相关的问题,如通过教育的方式来预防伤害他人、自杀以及自残等情况,帮助教育者尊重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其次生命价值教育要求尊重不同个体之间的个性和多样性,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健康、正确、向上的生命价值观。

二、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工作现状

(一)学校对青少年的生命状态严重忽视

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并不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情感,只是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储存容器,将教学当作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但这些教师却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使得整个课堂变得刻板单调,缺乏生机和活力,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感到厌烦。从师生关系上看,教师只是将学生当作监管对象,一旦学生出现一些违规行为,轻则斥责,重则罚站,甚至将学生赶出教室。这样做不但会使师生关系僵化,还会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学生不思进取,对学校以及教师表现得非常冷漠,甚至出现反抗心理。在班级的管理中很少有班主任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举行班会时,班主任也只会单纯地对过去一周班级的总体状况进行总结,学生在此过程中并未得到任何需求上的满足,因此使得学生越来越讨厌学校生活。这样的管理方式会使学生对生命的正确认知存在偏差[1]。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学习只是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为了完成学校及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自身成长的需要。学生在这一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变得麻木,已逐渐丧失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特别是一些学校有极少部分教师存在漠视生命的行为,当教师做出这些行为时,不但伤害了当事人的身心健康,更会影响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给其造成重大心理压迫,甚至导致一些学生出现自杀的行为。

(二)欠缺生命意识,责任意识淡薄

目前一些青少年缺乏人生目标和理想,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生活,没有家庭责任感,对国家大事也毫不关心。而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如今青少年的生存环境日趋复杂,并且随着网络时代的普及,多元化价值和文化观念不断影响青少年的发展,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而另一部分原因则与青少年自身的成长息息相关。由于青少年独立参加社会活动的频率逐渐增多,其自我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也有所增强,因此在行为上就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取向。但青少年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无法独自应对。对着我国青少年自杀和杀人的事件增多,许多青少年缺乏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力,缺乏对崇高精神的体悟以及理性判断力。由此能够感知到,在21世纪,部分青少年对生命的价值存在迷茫和困惑的现象,而青少年正处于了解生命和体会生命的关键时期,如何让青少年拥有正确的人生理想,把握其正确的人生方向,是开展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必须要坚持主体性原则。所有的生命具有着独特性的特点,这是其生长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所导致的,这也决定了不同的个体在价值取向、个人天赋以及情感体验上有较大区别。因此,生命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不可复制且具有唯一性。在教育时,教师应当发挥引导作用,尊重青少年的个性,能够对青少年所选择的理想给予尊重和认同。另外还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个性。遵循主体性原则帮助青少年发现自身的价值,启发青少年的智慧,让青少年明确意识到应试能力和考试成绩不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途径,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方向来选择合适的实现价值的道路,积极鼓励青少年不断发挥能动性拓展自身的人生宽度。

(二)人文思维原则

人文思维的存在能够帮助人们对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意义进行深度思考,对人的价值、存在意义、情感以及各项体悟等都有所揭示。因此,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应当以人文思维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对青少年展开人文关怀,保障其最终可以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感念当下。教师在教育时必须要真正从青少年角度出发,避免物化和工具化青少年。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让青少年能够主动积极参与生命价值观的教育活动;而且还要引导青少年能够把学习的有关生命价值观的理论知识内容应用到实际之中。

四、加强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措施

(一)促进青少年对生命价值观的理解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生死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并且不同的国家、地域和民族对生死的理解也有一定差异。即使是在相同的社会、相同的国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群体对生死的理解亦有所不同。纵观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曾有过几种较有影响力的生死态度。第一种是无生无死的生死态度,存在于大多数宗教当中。这种说法认为人的生死是由某种神秘力量掌控,对人类自身而言,生死是不存在的,只是通过某些方式使得生命得以传递,例如末日审判、涅槃等。第二种是重生忌死的生死态度,对死亡较为忌讳通常避而不谈,儒家思想便是这样的生死观。第三种,是生死齐相的态度,在道家中较为普遍。道家认为,人能在精神上与“道”融为一体,就能超越生死。显然,这三种生死观念都不符合如今的主流教育观[2]。对青少年进行生死观教育,并不是希望青少年就此看破生死,达到“人神合一”的境界,而是希望青少年明白生命的可贵,重视生命,但也不能生命至上。不害怕死亡,同时也不轻易尝试死亡,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乐观向上才是对青少年而言最好的生命价值观。每个生命都来之不易,同时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且短暂的。一个人不只要尊重自己的生命,更要尊重他人的生命,甚至要尊重一切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早在我国古代便已经有了这一观念,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更要传承这一传统,让青少年能够尊重生命,并将其作为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除了要尊重生命外,更要活出生活的价值。每个人都有两次诞生,一次是生活,一次是生存。活出生活的价值,生活意义与生存价值的统一,才是当代青少年应追寻的生命价值观。另外青少年还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对生命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程度。新时代下对青少年的培养有了新的要求,需要其具备较强的实践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培养青少年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够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青少年不断接触社会,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实操能力,对自己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认知有效验证,利用自省和對比的方式找到与他人在生命价值观方面存在的差距,找到提高自我的方向。而且青少年也应当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及自我塑造,要有宽容他人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培养求知欲与好奇心、团队精神以及坚强意志,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真理,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找到生命价值的真谛。

(二)克服应试教育的影响,尊重对青少年生命观的教育

我国提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目前中小学教育的基础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这就导致中小学的一切工作开展都是围绕着考试进行,有悖于我国教育方针,因此必须做出改变。首先必须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这直接决定着青少年的生命价值观教育能否顺利开展。不可否认,在中小学中开展这样的课程是非常困难的。原因在于,许多教育工作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对学生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尽管在口头上表示大力支持,但从实际行动上看,并没有将这一思想深入行动中。也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这一课程开展的重要性,但由于某些原因,也未能真正体现。教育是一件关乎学生终身的大事,教育工作者更应担起这份责任,彻底克服应试教育的影响,真正将对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落实到行动中,将这项课程认真开展起来,在青少年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3]。

(三)开展专题式课堂教育

一是要明确青少年生命价值教育的课程目标。应当注意,在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理念影响下,要把青少年生命质量提升作为整个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青少年形成较高水平的信仰、生命价值理念和理想。在课程目标设计时必须表现对青少年个性的认可和尊重。二是要完善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的课程内容。内容必须要适应青少年,尽可能对青少年的求知欲望进行满足,主要包含在人际关系教育、死亡教育、感恩教育、性教育以及人生意义教育当中。在设置课程时需要采用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不断让学生对生存技能有所了解和认知,进而培养出正确的生命价值、信仰和理念。课程方法应当使用情感体验法、理论灌输法、榜样示范法、心理辅导法以及自我教育法。三是在教学时应当提高人文意蕴。教育者在授课时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生命情感。个体幸福感受是通过经历不同事物时所产生的纯洁生命情感所获得的,进而促进人们对待人生更加乐观和积极。

(四)建立救助机制,预防青少年自杀

目前仍有部分人认为青少年处于无忧无虑的阶段,每天只需要专注学习,没有任何压力,因此不会出现自杀的可能。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出现了自杀倾向,作为一个个体,来自生活和家庭的压力都有可能对青少年产生重要影响,使其性格和心理产生变化。由于青少年缺乏相应的社会阅历,而学校和家庭又没有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一些青少年在遇到困难时能想到最好的方法便是自杀,青少年认为自杀是摆脱烦恼最有效的途径。不可否认,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的自杀也有着一定影响。青少年的自杀是具有模仿性和传染性的,青少年通过网络、电视甚至书籍都有可能出现模仿自杀的情况,因而建立相应的青少年救助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既能够预防青少年自杀,又能够落实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自杀预防这一问题,最大的困难便是缺乏相应的指导人员。许多学生和教师并不是对自杀这一事件麻木不仁,而是害怕面对这一问题,不知道该不该进行劝导,也不知道如何进行劝导。所以,建立预防机制首先应培养一批专业的自杀预防队伍,由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共同组成,传授其相应的劝导经验及救助技能,使其能够在出现相应情况后积极采取措施,以减少青少年自杀的可能性。

(五)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生命价值观的宣传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时代,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每天都需要接触大量信息,因此可以借助这一特点对生命价值观进行宣传,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利用舆论引导青少年塑造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同时,更可以通过青少年的日常文化活动来渗透生命价值观理念,通过设立与珍爱生命主题相关的文化活动,开设与珍爱生命相关的专题栏目来普及知识,更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等多种方法向青少年传授如何自救的技巧,遇到危险时应如何保护自己等技能。同时还可以在主题班会中,为青少年播放珍爱生命的影片或纪录片,提高青少年对生命的认知。青少年是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借助互联网优势打造生命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阵地,既能够提升青少年的生命价值观,又能够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的健康文明建设[4]。还应当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合力。学校可以和家庭、社区以及其他主体共同联合,形成具有体系化和全面化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合作机制,进而为青少年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和教育环境。例如,共青团组织可以创设青少年活动中心、生命价值观教育基地等,开设有关教育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相关活动;社区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学校和家庭共同配合举办一些提高自身生存技能、预防自杀的讲座;开设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讲座等,帮助和引导青少年尊重且珍爱生命。社区还要配合学校和相关部门对社区内的青少年进行关注,对其思想状态和心理健康状态加强了解和认知。还要充分运用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以及科技馆等多种教育资源来帮助青少年规范自身的行为、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青少年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是一项涉及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只有多方面共同开展这项工作,才能使青少年得到正确教导,树立正确的三观,对生死问题有清晰的认知,减少青少年自杀的可能性。相信在多方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每位青少年都能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尊重他人的生命,同时也尊重自己的生命。

参考文献:

[1]陈荟芳.由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看习近平“扣子论”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317-318.

[2]程保洪.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思考与探究[J].考试周刊,2019(8):143+145.

[3]鲍美阳,张卫平.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交际,2018(19):120-121.

[4]高一茜.探究青少年的生命认知及生命价值观的发展特点[J].现代职业教育,2018(16):296.

(责任编辑:董维)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关于乐清市中小学生抗战精神教育的思考
云南省高校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基于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