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乳房炎患病率调查

2022-01-12 08:09
中国乳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乳区奶牛场隐性

刘 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总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检测奶牛乳房炎的常用方法有兰州乳房炎检测(LMT)法、pH值法、乳样体细胞数(SCC)法等。SCC是指每毫升生乳中所含体细胞的数量,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巨噬细胞、噬酸性细胞和乳腺上皮细胞,常作为反映奶牛乳腺健康程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1~4],对诊断奶牛乳房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6]。Melchior M B,郭庆等[7,8]发现,当生乳中SCC高于3×106个/mL时会严重影响乳品质;SCC过高还会抑制乳酸菌的繁殖,严重影响酸奶的生产,破坏酸奶的风味。

奶牛乳房炎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我国各牛场乳房炎的患病率一般在20.00%~70.00%,其中隐性乳房炎的患病率在60.00%~80.00%,而临床型乳房炎的患病率在10.00%~50.00%[9~11],严重影响我国奶业的发展。本试验采用LMT法和SCC法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通过临床观察,对有临床型乳房炎典型症状的奶牛进行采样,同时使用LMT法和SCC法进行确诊,避免误判。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来源

2016年,对新疆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的712 头澳系荷斯坦泌乳牛进行临床观察,挑选出具有临床型乳房炎典型症状的奶牛,从每头奶牛的每个乳区各采集乳样100.0 mL。从未表现出临床型乳房炎典型症状的剩余奶牛中随机挑选180 头奶牛进行采样,每头奶牛的每个乳区各采集乳样100.0 mL。

1.1.2 材料与仪器设备

0.50%碘伏溶液;蒸馏水;75.00%酒精;兰州兽医研究所乳房炎诊断试剂(LMT,兰州兽医研究所药厂生产);奶牛乳房炎诊断试剂盘;保温箱;棉织毛巾;100.0 mL乳样采集管(高压灭菌);1.5 mL EP管(高压灭菌);蒸馏水瓶;酒精喷壶;乳胶手套;乳样体细胞数检测仪(Comb i Scope FTIR 300 HP)。

1.2 方法

1.2.1 样品采集及检测

现场采样:先用40 ℃左右的热毛巾擦拭待取样奶牛的乳房和乳头(保持棉织毛巾的洁净,1 头牛换洗1 次毛巾),用0.50%碘伏溶液对待取样乳头消毒45 s左右,用75.00%的酒精擦拭乳头。挤掉每个乳区的前3 把奶,将乳样采集管置于乳头正下方,将100.0 mL乳样挤入收集管中,防止粪污污染。将采集的乳样做好标记(牛号、乳区、采样时间),保存于内置冰袋的保温箱中,尽快送检。每个乳样取1.0 mL置于1.5 mL 的灭菌EP管中,4 ℃暂存,用于后续分菌试验。

LMT检测:将2.0 mL待检乳样倒入检测盘的检测杯内,再加入2.0 mL稀释好的LMT,水平同心圆摇动30 s,使乳样和LMT充分混合。记录测试结果。

SCC检测:经LMT检测后,取40.0 mL乳样倒入奶牛乳样体细胞检测管中(带防腐剂颗粒),防腐剂颗粒溶解后,将待检乳样摇匀,待颜色变成浅粉红色,进行SCC检测。

1.2.2 结果判定

LMT检测结果判定:根据LMT的使用说明进行:将待检乳样与LMT诊断试剂混合,充分摇匀。根据凝集物的状态进行判定,观察时要倾斜检测盘。

SCC检测结果判定:根据国际奶牛联合会测SCC的方法判定奶牛乳房炎的规定[12~14]进行判定。

1.2.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软件和Excel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奶牛乳房炎患病率,并分析待检奶牛的年龄、胎次、乳区与乳房炎患病率的关系。

2 试验结果

2.1 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患病率

本试验对712 头奶牛进行乳房炎患病率调查,发现40 头奶牛患临床型乳房炎,占5.62%。为避免肉眼观察造成的失误,将这40 头奶牛的72 个乳区(160 个乳区中有15 个瞎乳头,剩余的145 个乳区中有72 个呈现临床型乳房炎典型症状)的乳样分别进行LMT法和SCC法检测,结果均为乳房炎,具有临床型乳房炎典型症状的奶牛瞎乳头率为9.38%(表1)。

表1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患病率

2.2 隐性乳房炎的患病率

从剩余的未表现出临床乳房炎症状的672 头奶牛中随机选出180 头分别进行LMT法和SCC法检测。经LMT法诊断发现,180 头奶牛中56 头患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31.11%;682 个乳区(720 个乳区中有38 个瞎乳头)中有150 个患隐性乳房炎,乳区患病率为21.99%(表2)。使用SCC法检测发现,180 头奶牛中有60 头患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33.33%;682 个乳区中有132 个患隐性乳房炎,乳区患病率为19.35%(表2)。

表2 使用LMT和SCC法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的结果

2.3 不同乳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患病率

180 头奶牛的682 个乳区,其中左前、右前、左后、右后被检乳区数依次为160 个、166 个、177个、179 个。使用LMT法检测:患隐性乳房炎乳区数依次为34 个、36 个、39 个、41 个,患病乳区率依次为21.25%、21.69%、22.03%、22.91%。使用SCC法检测:患隐性乳房炎乳区数依次为28 个、31 个、34 个、39 个,患病乳区率依次为17.50%、18.67%、19.21%、21.79%(表3)。综上,各乳区患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

其中,瞎乳头数依次为6 个、8 个、10 个、14个,瞎乳头率依次为3.33%、4.44%、5.55%、7.77%(表3)。

表3 使用LMT法和SCC法对奶牛不同乳区的检测结果

2.4 不同年龄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患病率

统计180 头试验奶牛,2~3岁、4~5岁、6岁及以上的奶牛头数依次为72 头、63 头、45 头。使用LMT法对试验奶牛进行诊断:共检出56头患隐性乳房炎奶牛,患病率为31.11%,其中2~3岁、4~5岁、6岁及以上的奶牛隐性乳房炎患病数依次为19头、18 头、19 头,患病率依次为26.39%、28.57%、42.22%(表4)。使用SCC法对试验奶牛进行诊断:共检出60 头患隐性乳房炎奶牛,患病率为33.33%,其中2~3岁、4~5岁、6岁及以上的奶牛隐性乳房炎患病数依次为21 头、19 头、20 头,患病率依次为29.17%、30.16%、44.44%(表4)。综上,6岁及以上奶牛的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与2~3岁、4~5岁的患病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

表4 使用LMT法和SCC法检测不同年龄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患病率

2.5 不同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患病率

统计分析180 头试验奶牛发现:1胎、2胎、3胎、4胎、5胎、6胎及以上的奶牛头数依次为45 头、20 头、28 头、32 头、35 头、20 头。使用LMT法诊断,患隐性乳房炎奶牛头数依次为10 头、5 头、7 头、9 头、10 头、15 头,患病率依次为22.22%、25.00%、25.00%、28.13%、28.57%、75.00%(表5)。使用SCC法诊断,患隐性乳房炎奶牛头数依次为11 头、5 头、8 头、10 头、11 头、15 头,患病率依次为24.44%、25.00%、28.57%、31.25%、31.43%、75.00%(表5)。综上,6胎及以上的奶牛乳房炎患病率与其他胎次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

表5 使用LMT法和SCC法检测不同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患病率

3 讨论与分析

3.1 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情况

乳房炎严重影响奶牛乳腺细胞的泌乳功能,影响奶牛场的经济效益。本试验对某规模化奶牛场的712 头奶牛进行了乳房炎患病率调查,结果发现40头奶牛患临床型乳房炎,占5.62%,低于国际统计的临床型乳房炎10.00%~50.00%的发病率[15~17]。这得益于该奶牛场积极有效的生产管理,早发现早治疗,积极改善圈舍的环境卫生条件。

3.2 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

从剩余的未表现出临床型乳房炎症状的672 头奶牛中随机选出180 头奶牛,共682 个乳区(720 个乳区中有38 个瞎乳头),分别进行LMT法和SCC法检测。经LMT法诊断发现,180 头奶牛中有56 头患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31.11%;经SCC法检测发现,180 头奶牛中有60 头患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33.33%。两种方法检测的隐性乳房炎患病率均低于周林(2009年)[18]报道的89.68%,低于郭小雅(2005年)[19]报道的38.79%。经LMT法诊断发现,682 个乳区中有150 个乳区患隐性乳房炎,隐性乳房炎乳区患病率为21.99%,高于郭小雅(2005年)[19]报道的19.35%;使用SCC法检测发现,682 个乳区中有132 个乳区患隐性乳房炎,隐性乳房炎乳区患病率为19.35%,均低于周林(2009年)[18]报道的59.81%。

定期调查奶牛乳房炎十分必要,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关键措施。如果隐性乳房炎转变为临床型乳房炎,不但增加治疗费用,还会延长治疗周期,增加奶牛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出。季节变化会使奶牛产生应激反应,降低奶牛自身免疫力。如新疆北疆地区的4—6月是春夏交接之季,冰雪融化,奶牛运动场上污水遍地,粪污容易污染奶牛乳头,导致奶牛感染乳房炎致病菌。为预防奶牛乳腺炎,奶牛场需要加强消毒工作,搞好环境卫生,适当增强泌乳奶牛的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

3.3 不同乳区奶牛隐性乳房炎患病率的差异性分析

本试验使用LMT法对试验奶牛乳区诊断发现,共检测180 头奶牛的682 个乳区,左前、右前、左后、右后乳区的患病率依次为21.25%、21.69%、22.03%、22.91%;使用SCC法对试验奶牛乳区诊断发现,共检测180 头奶牛的682 个乳区,左前、右前、左后、右后乳区的患病率依次为17.50%、18.67%、19.20%、21.79%。从两种方法得到的数据发现,奶牛隐性乳房炎乳区患病率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左前、右前、左后、右后乳区的患病率存在递增趋势;同侧的后乳区的患病程度高于前乳区的,右乳区的乳房炎患病程度高于左乳区的。同侧后乳区的患病程度高于前乳区的,可能与后乳区离地面、奶牛尾部、外阴部比较近有关,更容易接触粪污,增加了感染机会。右乳区的乳房炎感染程度高于左乳区的,可能与奶牛的卧床姿势有关,卧床时左侧高于右侧,右侧乳区更容易接触粪污,增加感染机会。使用LMT法和SCC法检测各乳区乳房炎阳性率,发现各乳区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各乳区阳性率之间没有必然规律,但也要引起奶牛场工作人员的重视。不同乳区乳房炎患病率存在一定差异,原因是多方面的,与该场挤奶器或者挤奶工的不规范挤奶操作也有一定关系。因此,挤奶厅的设备要健全,加强挤奶前、后的消毒工作,减少奶牛乳头在挤奶厅受伤的机会。

3.4 不同年龄奶牛隐性乳房炎患病率差异性分析

使用LMT法检测,统计180 头试验奶牛中2~3岁、4~5岁、6岁以上的奶牛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依次为26.39%、28.57%、42.22%;使用SCC法检测,统计180头试验奶牛中2~3岁、4~5岁、6岁以上的奶牛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依次为29.17%、30.16%、44.44%。不难发现,实际生产中奶牛的年龄越大,患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机会增加,这与刘银梅(2009年)[20]的试验研究结果相符合。使用LMT法和SCC法检测不同年龄段奶牛乳房炎患病率,发现6岁以上奶牛的乳房炎患病率与2~3岁、4~5岁的患病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6岁及以上奶牛乳房炎的患病率要高于2~3岁、4~5岁奶牛乳房炎的患病率。造成这种试验结果,有多方面的原因:年龄偏大的奶牛在日常的生产中乳房受伤的机会增加,感染乳房炎致病菌的机会增加;年龄偏大的奶牛的自身免疫力会下降,不能很好地抵抗外界病原菌的侵害;年龄偏大的奶牛乳房韧带松弛,接触粪污的机会增加,易增加病原菌的感染机会。因此,在奶牛场的实际生产中,要有计划的淘汰年龄偏大的奶牛,适时补充年轻泌乳奶牛。与此同时,应该科学合理地制定奶牛干乳期的管理计划,使用药物进行乳房炎的防治。

3.5 不同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患病率差异性分析

使用LMT法,统计分析180 头试验奶牛发现,1胎、2胎、3胎、4胎、5胎、6胎及以上的奶牛乳房炎患病率依次为22.22%、25.00%、25.00%、28.13%、28.57%、75.00%;使用SCC法,统计分析180 头试验奶牛发现,1胎、2胎、3胎、4胎、5胎、6胎及以上的奶牛乳房炎患病率依次为24.44%、25.00%、28.57%、31.25%、31.43%、75.00%。分析两种方法的数据发现,生产胎次越多的奶牛感染奶牛乳房炎的机会增加,与不同年龄奶牛乳房炎的感染机会有相似的规律。分析LMT法和SCC法检测的各胎次奶牛乳房炎患病率,发现6胎及以上的奶牛乳房炎患病率与其他胎次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6胎及以上奶牛的乳房炎患病率要远高于1胎、2胎、3胎、4胎、5胎奶牛的,因此奶牛场要有计划的淘汰高胎次的奶牛[21]。在场内的畜牧生产中,要及时检测并淘汰患乳房炎久治不愈的奶牛,因为治疗这些奶牛不但会增加医药费用的支出,还会作为传染源将致病菌传染给其他健康奶牛。

猜你喜欢
乳区奶牛场隐性
规范化奶牛场日常管理措施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规模化奶牛场投入品的管理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奶牛乳房炎对主要牛奶成分的影响
扬大康源乳业牧业示范基地干奶流程与操作
新疆石河子地区某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与分析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