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织锦文化基因解析与可视化研究

2022-01-12 08:43:46王月范进钦
西部皮革 2021年23期
关键词:筒裙黎锦黎族

王月,范进钦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0100)

1 黎锦纹样在筒裙中的应用

筒裙是黎族妇女非常喜爱的一种服饰,由于其裙头裙脚同样宽窄,无褶无缝,形似布筒而得名。海南黎族的润方言、哈方言、赛方言、杞方言、美孚方言五个方言区及其不同支系[1],虽然服饰差别较大但他们皆服筒裙,而且黎族的筒裙主要通过织锦制作,体现着黎锦的独特魅力,故一般也称黎锦筒裙。黎族不同方言区的筒裙由于生活环境不同,有长短之分,长筒裙一般是生活在沿河平地或小丘陵地带接近平原地区的黎族妇女穿着,而短筒裙一般深山生活环境中的妇女穿着较为方便,但现在也没有特别明显的分界性,穿短筒裙可显得矫健、敏捷,穿长裙则显得古朴大方、高雅。

2 黎锦纹样的文化基因与审美特质

黎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黎族形成了氏族制,氏族制即血缘组织,世代相袭,氏族制也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情感,这些民族文化和情感也得到了传承。

2.1 材料

宋朝以前,黎族人的棉纺织技术远远领先于中原汉族,元朝黄道婆将黎族的纺纱、织布等技术加以改进传播到内地,迅速推动了长江下游棉纺业的发展,掀起了被海内外学者称誉的持续数百年的“棉花革命”,使棉织品取代麻织品成为生活必需品,黄道婆也成为中国纺织业的始祖。古称“吉贝布”“崖州被”“棉布”,是黎族的一种特色花布,远在春秋时期就盛行,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黎族人民采用木棉花蒴果内的棉毛、苎(zhu)麻纤维,及分别来自于美洲和印度的海岛棉、巴西木棉、大陆棉和树棉等灌木类棉花,以织绣、织染、织花为主,刺绣较少,用天然植物色素作颜料,纺织成一种特色花棉布(以麻、棉分别做经线和纬线)。因木棉又名吉贝,故黎锦也叫吉贝。黎锦精细、轻软、洁白、耐用,古语称“黎锦光辉若云”[2]。

2.2 纹样

黎锦上的图案就体现了黎族的历史文化和情感传承,不同的方言有着不同的纹样格式。黎族女子筒裙中的蛙纹(见图1)也是如此,整体来说黎族蛙纹的共有的格式结构就是菱形结构和线条组成的图案结构,但是不同方言对这两种结构的运用是不同的,也有菱形结构和线条组成的图案结构形成新的造型纹样,例如:哈方言简化蛙纹中的菱形与线条交叉结构造型,润方言变形化蛙纹中的上闭下开的结构造型和美孚方言具象蛙纹中的分散对称结构等等。黎族女子筒裙中蛙纹的颜色表达也是一种情感寄托,如黑色代表驱魔降妖、庄重和吉祥,红色代表着喜庆和地位,黄色代表健康、平安、富有和长寿,绿色代表着生命和美好,白色代表着纯洁和如意等。杞方言和润方言的山地生活导致其以深色隐藏和保护自己,以红黄为主调,筒裙上大面积的鲜艳颜色也是为了能制造自带毒性的表象来避免山林中动物野兽的攻击,以此适应山地的狩猎生活。赛方言和美孚方言则因地理优势,其颜色占筒裙的面积较小,虽然颜色运用也丰富,但是是出于一定的生活审美需要,而不是出于生产生存的需要。

图1 黎族织锦上的蛙纹

2.3 技术

就现代人而言,纺缚是纺锭的前身,现在仍然有黎族妇女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纺纱。这种纺纱技术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直到后来人类的祖先发现了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纺织工具——纺缚。纺缚主要是由缚片和缚杆两个部分组成,其结构虽然很简单,但是作用是很大的。当人们利用力使缚片转动的时候,缚自身的重力,使得一堆乱麻似的纤维牵伸拉细,缚细旋转所产生的力量,使拈细的纤维加拈而成麻花状。“表贝”也称“猿织贝”,它是黎族妇女纺纱的一种方法,在过去“男耕女织”时代,黎族妇女在农闲的时候,广泛使用这种方法来纺纱织布,而纺缚技术的出现,自然会给原始的社会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就算进入现代化的纺织工艺的新时代,也还是离不开这种纺缚的原始技术。

“手经指挂”这种方法,在我国早就有历史记载,比如在《准南子》《黄帝内经》等书籍里就有:上古时人们以这种“手经指挂”来完成“织丝之功”。所以“手经指挂”出现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黎族祖先逐步懂得了踞织机的纺织方法和工作原理,并且从只是素织发展到可以织出多种图案。

2.4 匠意

黎族女子筒裙中蛙纹的审美取向在特定的生活背景下和族群文化的延伸下形成了多维性的特征。第一是自然性。黎族先民将对大自然的畏惧和崇敬寄托在化作图腾的动物上,将动物视为自然界的神灵。蛙就是被黎族先民视为自然神灵中的一种,认为蛙是能够掌握风雨的神灵,丰足的雨水能灌溉农田,保护谷物的丰收。在黎民的观念中,人和青蛙、人与动物之间能相互联系和转变,黎族女子筒裙中有蛙姿人纹,就是蛙纹与人纹的结合,正反映了自然性的审美取向特征。第二是崇生性。黎族先民认为蛙生多子,在黎女的服饰中加入蛙纹就能注入多子多福的象征意义。哈方言和美孚方言变形化蛙纹中出现的小菱形和三角形代表着具有男性特征的崇生符号,放在纹样的中部代表着阴阳相合的繁衍意义;杞方言变形化蛙纹中有蛙纹与鸟纹的组合纹样,小型鸟纹对称分布在蛙纹的两侧,其内涵与哈方言相同;润方言变形化蛙纹中出现的交叉纹、小括号纹和小菱形,及赛方言变形化蛙纹中出现的交叉纹,都具有崇生含义,还有通过重复方式组合成的纹样也是体现了青蛙抱对的生殖含义。第三是氏族性。氏族制是黎族的社会基础,黎族先民将代表各自氏族族徽的纹样织绣在服饰上以区别不同血系的氏族。蛙纹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典型生殖崇拜纹样之一,因此蛙纹具有识别氏族的功能。第四是异化性。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和经济市场的需求影响,黎族服饰及其纹样都有一定的变化。汉文化对黎族文化的影响是明显的,文化上的影响和认同感又使黎民能够适应经济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做出调整和改变。

2.5 传承

对于黎族来说血亲种族的繁衍是至关重要的,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是以家族及支系为核心。以方言区划分的五个支系,各支系的语言服饰都有本支系明显的特征,在支系内部又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传授方式通常是“母传女”,黎族姑娘在十二三岁就开始向母亲学习纺织技术,为自己缝制嫁衣和参加节庆活动的礼服。由于黎族社会较稳定的家庭结构,决定这种传承方式的封闭性、稳定性、趋同性,以血缘为主的传承模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织锦工艺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首先,由于在稳定的家庭环境背景下传播,时间、空间相对宽松,故而有一定的程式化,却也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思想和情感,透露出自然而然的风格,充分展示人的本能力量和艺术的个性特征。相对于现代化大工厂的批量化生产而言,纯手工织造更加富有人情味儿。

深度挖掘传统技艺人,形成理论学习材料,开展黎锦技艺学习班,培养传承兴趣,拓宽传承宽度。抢救濒危的黎锦文化遗产,对黎族民间艺人给予适当的资助和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并建立民间艺人档案。黎族织锦技艺的传授主要是口头传授,没有民间艺人,何谈口头传授。然而,这些传承者大多是岁数已高的老人,若现在还不及时重视她们,那么,不知多少艺术品种和特殊技艺将随着这些传承者的逝世而消失殆尽。为此,必须全面调查,了解民间艺人的人数和年龄,建立黎族民间艺人档案,与此同时还应该提高这些民间艺人的地位,扩大他们的影响,并给予他们适当的资助,鼓励他们传承技艺,使黎族濒临失传的技艺得以传承。

3 传统筒裙文化基因可视化分析

针对目前传统黎族筒裙文化基因可视化方法的不足以及软件工具选择上的限制,本文提出传统筒裙文化基因可视化方法:采用手绘可视图示、排版设计,分别以五个方言区图案纹样形式及演变表征筒裙文化基因因素,罗列各方言筒裙纹样分布特征、组织规律分析其文化基因,借鉴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绘制的基本思想,将绘制主题映射到二维空间效果图。将该图示方法嵌入到书本杂志、互联网中供用户参考(见图2)。

图2 海南织锦文化基因

结语

在漫漫延续和发展的过程当中,黎族形成了赛、润、哈、杞和美孚等5 个方言支系,黎族传统织锦图案,不但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各自具有独特的习俗和规矩,它是区分不同方言的标识符号,与黎族的信仰、婚姻、家庭、丧葬有关,多运用传说中的吉祥物或美好形象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纹样图案是各方言的标志符号,因此黎锦更像是一部反映该民族文化的独特史书,十分珍贵。传承传统文化使人们重视先进文化的精神血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源,继承和弘扬黎锦技艺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通过创新促进保护,才能使黎锦内在的文化美感被现代人接受、利用,才能最大化发挥出黎锦的作用。

猜你喜欢
筒裙黎锦黎族
黎族小伙闯“深海”
金桥(2022年9期)2022-09-20 05:51:06
《黎族母亲》等
青年文学家(2022年3期)2022-03-16 22:50:41
黎族女子筒裙中蛙纹的异同性
胡茜萍、李莉、唐雨军、黎锦作品
黎锦传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海南“黎锦经纬”十年记
筒裙和牛仔裤
56个民族56枝花 黎族
不同姿势下直筒裙造型与面料性能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