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产北柴胡采收与产地初加工技术的研究

2022-01-12 05:39曲继旭李香串吕鼎豪张豆豆尤利霞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1年12期
关键词:柴胡皂苷药典柴胡

曲继旭,李香串,吕鼎豪,张豆豆,侯 霄,尤利霞*

(1.山西省医药与生命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6;2.山西省药品检查中心,山西太原030006)

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DC.)为伞形科柴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干燥根入药,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收录其为药用柴胡的原植物[1]。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具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效[2],有效成分主要是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目前,柴胡药材的市场供应主要以人工栽培品为主,但人工种植中普遍存在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3]。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第一因素,产地加工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药材的性状、杂质含量和内在质量[4]。已有多项研究表明,药材的采收年限、产地初加工工艺对药材的质量有很重大的影响[5-7]。山西是北柴胡家种品的主产地之一,而关于晋产北柴胡采收初加工环节的系统性研究还鲜有报道。因此,本文研究晋产北柴胡药材的采收加工环节对其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佳采收年限和产地初加工工艺,同时将均匀设计法(Uniform design)[8]首次应用于柴胡干燥工艺的研究,将试验点数均匀分散在试验范围内,在试验结果可靠的基础上减少了试验次数,该试验结果将为晋产北柴胡药材的质量控制、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鲜柴胡根来源于市售山西省不同产地种植的北柴胡,经山西省医药与生命科学研究院侯霄老师鉴定为北柴胡。柴胡皂苷a 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77-201711),柴胡皂苷d 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78-201711);乙腈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GZX-9076MBE 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ME104/02 型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FW135 型中草药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KQ-250DE 型数控超声清洗机(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LC-2010A)。

1.3 试验方法

1.3.1 杂质、水分含量测定

杂质、水分含量测定方法分别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杂质检查法(通则2301)项、水分测定法(通则0832)项下第二法(烘干法)进行。

1.3.2 产量测定

将采集到的鲜柴胡根,室内晒干一周,测量单株产量。

1.3.3 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

参照《中国药典》(2020 年版)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9]。

1.3.4 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含量测定

参照《中国药典》(2020 年版)柴胡项下柴胡皂苷含量测定方法进行[9],HPLC 色谱条件为:流动相A(乙腈)-B(水),梯度洗脱,程序为0~50min,25%~90% A,50~55min,90% A,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10µL。标准品色谱图见图1,样品色谱图见图2。

图1 标准品色谱图Fig.1 Standard chromatogram

图2 样品色谱图Fig.2 Sample chromatogram

1.3.5 均匀设计试验方法

本试验选择影响药材质量的主要工艺参数(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为试验因素,干燥温度范围设定为40~90℃,干燥时间设定为7~12 h,每个因素取值范围选取6 个水平(表1),采用U62(62)(表2)进行均匀设计,以柴胡皂苷含量为指标,安排试验。

表1 北柴胡干燥工艺均匀设计因素水平表Table 1 The uniform design factor level table of drying process from B.chinense

表2 U62(62)均匀设计表Table 2 The table of U62(62)uniform design

干燥过程要点:(1)原料预处理:抖去新鲜柴胡根上的泥土,除去杂质、残茎及须根,每次试验取新鲜柴胡根50 g 平铺在丝网上,厚度不超过5 cm,然后放在干燥箱内进行干燥。(2)样品收集:将每次干燥过的柴胡样品装在密封袋里,置于干燥器中备用,待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长年限北柴胡药材品质的测定结果

市售北柴胡药材的生长年限主要是二年、三年,选取不同产地不同年限的药材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见表3。由表可知市场上样品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分别在3.0%~4.5%、2.8%~5.7%、0.4%~0.8%之间,均低于药典规定的最高限量标准(10.0%、8%、3%);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均高于药典最低限量标准(11.0%),最高可达15.0%;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 总量是柴胡药材品质的指标性成分,运城、晋城、大同产区的三年生药材产量与柴胡皂苷总量均高于二年生药材,其中三年生药材产量、有效成分含量分别是二年生药材的2.5倍、1.8倍;阳泉产区的四年生药材产量(130.0 kg/667m2)高于三年生药材(92.0 kg/667m2),而柴胡皂苷总量是三年生药材的60%左右。

表3 不同采收年限北柴胡各成分含量测定结果Table 3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various components of B. chinense in different harvest years

2.2 不同干燥工艺对晋产北柴胡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通过U62(62)试验方案所测样品水分、柴胡皂苷含量结果见表4。由表可知,全部样品的水分含量均达到标准限度,烘干(试验1-6)、晒干(试验7)和阴干(试验8)三种干燥方式中烘干方式所得柴胡皂苷含量较高。由显著性统计分析可知,试验1、2、7、8 号柴胡皂苷总量无显著性差异,含量在0.42%~0.62%之间;试验3 号与其他处理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含量为0.75%;试验4、5、6号之间无显著差异,含量在0.94%~1.04%之间。其中,试验4(温度为70℃,干燥时间为7 h)条件下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含量最高,总量达到1.04%。

以表4中柴胡皂苷总量(Y)为因变量,以干燥温度(X1)、干燥时间(X2)为自变量,用DPS 7.05 软件进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表5),得到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 0.858 0,F值=9.068 7,p值= 0.001<0.01,剩余标准差S=0.118 3,Durbin-Watson 统计量d=1.888 9,说明该回归模型能很好地拟合Y与X1和X2的关系。由表5 中的t检验值和p值分析可知:对柴胡皂苷含量产生的主效应主要是干燥温度(X1),偏相关系数为正值,说明是正效应,t检验的显著水平小于0.05。

表4 北柴胡在不同干燥工艺条件下的实验结果Table 4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B.chinense under different drying process

表5 回归模型的偏相关分析Table 5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regression model

回归模型的观测值、拟合值和拟合误差见表6,回归方程观测值与拟合值的误差很小,说明回归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表6 回归方程拟合效果Table 6 Fitting effect of regression equation

以回归模型作为目标优化函数,约束条件:40<X1<90,7<X1<12,利用 Lingo 10.0 编程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整,得到优化体系:干燥温度70℃、干燥时间7 h。

3 结论与讨论

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是影响采收时期的两个重要指标,以质量最优、产量最大化为原则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本研究以柴胡皂苷a、d 和亩产量为综合指标,确定晋产北柴胡药材的最佳采收年限为三年,此时柴胡皂苷得率最高,且产量较高,这与山西省当地传统采收期一致,验证了传统采收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该结果与朱洁[9]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本研究利用均匀设计法进行试验方案设计,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和目标优化方法确定最佳干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烘干方式优于阴干、晒干方式,这与马艳芝[10]等研究结果一致,研究得到最佳烘干工艺为:干燥温度70℃、干燥时间7 h,这与宗洁[11-12]等研究结果略有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有较大差异,药材品质差异较大,所以烘干参数也不尽相同。

本研究首次将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应用于北柴胡干燥工艺研究,相较于正交设计方法,具有试验次数少、均匀分散等优点[13],使试验点更具有代表性,分析方法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14]可揭示目标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目标优化[15]方法可获得函数与对应变量的优化体系。该方法在探讨的条件范围内减少了试验次数,有效地揭示了干燥参数与药材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而筛选出最佳工艺。

采收与产地初加工是北柴胡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试验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其他药材相关方面研究提供参考,试验结果为晋产北柴胡的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柴胡皂苷药典柴胡
柴胡总皂苷的大鼠体内代谢特征谱研究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HPLC-CAD法测定不同产地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消癥微丸中4种柴胡皂苷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
2015年版《中国兽药典》编制完成
《中国药典》2010版毒性中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