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健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儿童医院眼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CT增强扫描为影像科重要技术,是经静脉对含碘水溶性造影剂注射,来开展检查的一项方案,可更为清晰的对器官、病灶显示。实践显示,相较CT平扫,CT增强扫描有更为显著的准确性,可用于在机体各区域分布的新生物检出[1-2]。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也有造影剂渗漏问题存在,使局部组织受到严重刺激。其中,症状较轻者,局部组织可有疼痛、肿胀、渗漏;较重者,可引发皮肤溃疡、损坏,甚至对肢体功能构成影响[3-4]。故重视开展针对造影剂的预防工作意义重大。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1月—12月我院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200例,进行常规过程,设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月—12月进行我院进行相同检查的患者200例,采取的是分析造影剂渗漏原因,并针对性制定预防策略的干预过程模式,设为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118例,女82例,年龄10~79岁,平均(45.62±2.43)岁。对照组中,男121例,女79例,年龄12~80岁,平均(45.79±2.3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针对所抽取患者,应用常规干预过程模式,即结合操作规范,展开造影剂渗漏预防工作。观察组重视分析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原因分析:①高压注射器在注射过程中,速度快、压力大,造影剂渗透压高,黏稠度大,易引发外渗。②患者自身器官组织机能衰退,皮肤松弛、血管变细、变脆,幼儿、躁动患者、合并负性情绪者配合度不足,易引发穿刺失败。③操作人员缺乏经验及技术,未对造影剂注射速率合理设定。④注射部位选择不慎。针对性预防:①建立有效沟通:在穿刺前做有效交流,向患者明确造影剂安全性及操作过程,解释造影剂过敏与正常反应的差异,以获取患者配合与理解。穿刺部位若有肿胀,需及时向工作人员告知。②过程评估:在开展检查前,详细对病情了解,含合作水平、治疗进度、基本情况等。高危人群,在开展穿刺前,需做好充分准备,可适当将流速调低。③合理对静脉选择:尽量避开静脉窦、血管分叉、四肢关节处,或长期化疗、反复输注液体的血管。④增强穿刺技巧:穿刺针规格通常为12~14号,在操作时,以15~30°角,于血管上方直刺入皮肤,同时,入血管,待回血后,呈5~15°压低,再前进0.2 cm,以防向血管直接进入。⑤加大观察力度:采用低速率预注者,需对穿刺点邻近区域有无轻微肿瘤进行观察,特别是老年患者,皮肤松弛,更易渗透。高危渗漏者,需将观察时间延长,以便及时检出,将注射工作停止。
①对比两组心理状况:即在干预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焦虑进行评测,以50分为界值,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抑郁进行评测,以53分为界值,评测分值越低,心理状况越佳。②观察两组造影剂渗漏率及分度占比,其中分度标准为:轻度:局部穿刺点肿胀范围<5 cm,较局限;中度:局部穿刺点肿胀范围>5 cm,但未超过关节,肢体血运、感觉无异常;重度:有较广的肿胀范围,且已超出关节,向整个肢体弥漫,或有加大水肿检出,肢体血运、感觉异常。③对比患者满意度及依从率,均采用问卷法评估,均为百分值,结果>85分时,为满意、依从。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在开展干预前,心理状况即SAS、SDS评分经评测无差异(P>0.05),在开展干预后,各评测分值均有降低,观察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况评测分值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心理状况评测分值比较(±s) 单位:分
?
观察组患者造影剂渗漏2例,占1.00%,对照组10例,占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渗漏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造影剂渗漏率及分度比较[n(%)]
观察组的CT增强扫描患者满意度、依从率经评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及依从率比较[n(%)]
在开展CT增强扫描过程中,造影剂有较快的注射速度,在4~5 mL/s左右,易对血管壁构成冲击,引发外渗事件。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恶性肿瘤放化疗、肥胖等高危患者,有更高的外渗风险,临床需加大观测力度。在造影剂发生渗透后,可对皮下组织形成刺激,使血管神经受到明显压迫,促使血液循环受阻,易造成局部皮肤发生溃疡、肿胀、坏死等并发症[5-6]。故临床需对此项问题引起充分重视,结合引发造影剂渗漏的原因,做好针对性的预防工作,以保障患者临床安全,防范渗透危害。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取分析引发造影剂渗漏原因,并开展相应针对性预防的措施,取得了卓越成效。首先,经建立有效沟通,可引起患者对此项问题的重视,进而增加遵医依从[7-8]。经过程评估,可将高危患者鉴别出,进而针对性预防,使操作更具规范性[9]。经依据患者实际特征,对穿刺血管做出合理选择,并重视增强穿刺技巧,加强观察力度,可提升操作人员技能水平,用专业的技能,来防范渗漏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及遵医依从率。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心理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渗漏率及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开展CT增强扫描过程中,分析造影剂渗漏原因,并针对性制定个体化的预防策略,可消除患者负性情绪,防范造影剂渗漏事件,并减轻渗漏程度,增强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开展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