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肝达癸钠及低分子肝素对非ST 段高抬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分析

2022-01-12 08:32李志成陈晓梅马红红
关键词:肝素抗凝血小板

李志成,陈晓梅,马红红

(1.淮南市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淮南 232052;2.淮南市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护理部,淮南 232052;3.榆林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榆林 719000)

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血栓形成进而导致血管痉挛、栓塞的一组临床症状[1]。此类疾病主要好发于老年人,多表现为发作性的胸痛、胸闷等,病情严重时会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的发生[2]。相关研究显示,对于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溶栓干预是主要的防治方法,其中抗凝干预后患者易合并出血[3]。因此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对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尤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主要观察了磺肝达癸钠及低分子肝素对NSTE-ACS 患者的治疗作用,具体报告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 例NSTE-ACS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22 例以及观察组2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详情见于表1。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已通我院伦理会学委员的审核。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排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指南》中关于NSTE-ACS 的相关诊断[4]。2)患者未采用其他抗凝药物治疗;3)对磺肝达癸钠、低分子肝素药物无过敏者。

1.2.2 排除标准 1)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2)合并活动性出血或出血性疾病,血象检测患者血小板数量<100×109/L。3)合并严重精神、言语沟通障碍患者。1.3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等常规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0.1mL/10kg 的低分子肝素进行皮下注射(ih,q12h),连续3~7 天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2.5mg 磺达肝癸钠 进行皮下注射,连续3~7 天干预治疗。

1.4 观察指标

1.4.1 患者临床疗效对比[5]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定:显效(患者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已恢复正常,静息状态下心电图ST 段回降>50%);有效(患者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部分消退,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静息状态下心电图ST 段回降<5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冠状动脉造影以及静息状态下心电图ST 段回降无显著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人数×100%。

1.4.2 患者临床指标缓解时间对比 统计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以及静息状态下心电图ST 段回降>50%的时间,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3 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统计本次研究中患者治疗3~7 天后,两组患者中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人数,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4 患者PT、APTT 对比 统计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的变化,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1.5 统计学分析 SPSS 18.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2.73%,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于表2。

表2 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 患者临床指标缓解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静息状态下ST 段回降<50%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于表3。

表3 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比

2.3 患者治疗3~7d 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治疗3~7天后,观察组患者新发心肌梗死以及新发心绞痛事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血时间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于表4。

表4 患者治疗3~7d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4 患者PT、APTT 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APTT 相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PT、APTT 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于表5。

表5 患者PT、APTT以及PLT对比

3 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此类患者病情较为危重,临床患者病死率高,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6]。相关研究对NSTE-ACS 患者进行为期6 个月的随访,患者的死亡率为12%,与STE-ACS 患者在6 个月内的死亡率(13%)无显著差异,但长期随访发现NSTE-ACS 患者的临床死亡率是STE-ACS 患者的2 倍[7]。其中NSTE-ACS 患者的冠脉血栓主要以血小板为主,因此对于此类患者,采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进行干预治疗,可有效阻断血小板聚集以及其引发的凝血瀑布,进而阻断红色血栓的形成。因此对于NSTE-ACS 患者,抗血小板以及抗凝治疗尤为重要[8-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磺肝达癸钠治疗较低分子肝素治疗对NSTE-ACS 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且患者胸痛缓解时间、静息状态下ST段回降<50%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分析认为:肝素可通过抑制凝血酶以及抗凝因子Xa 从而发挥抗凝作用,但普通肝素分子量相对较高,因此临床干预治疗患者易伴随出血的发生,而低分子肝素钙则属于小分子的抗凝物质,且药物半衰期相对较长,其进入人体后可有效对机体内的纤维蛋白进行溶解,同时阻断凝血酶原向凝血酶进行转换。因此采用低分子肝素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可有效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10]。低分子肝素虽然可发挥快速、持续的抗血栓形成作用,但其会导致血小板减少,需要在疾病治疗期间需要定期观察血小板的数量,若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则需及时停药[11]。采用磺达肝癸钠静脉注射可被机体迅速吸收,因此药物起效快,无剂量依赖性,且其对机体的凝血酶无灭活作用,因此对血小板无影响[12]。同时磺达肝癸钠在肾脏内主要以原型进行代谢,且药物半衰期为17h,通常只需每天给药一次。另外此药物代谢不通过肝脏的P450,减少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减少了药物在机体内的蓄积作用,可有效保证NSTE-ACS患者的用药安全[13]。另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PT、APTT 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与王竞枫等人研究结果一致[14],提示采用磺肝达癸钠治疗可更好促进NSTE-ACS 患者的血栓溶解。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7d 后,观察组患者轻度出血的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提示磺达肝癸钠治疗NSTE-ACS,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轻度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相关研究证实,磺达肝癸钠与低分子肝素相比,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5]。此外,王竞枫等研究发现采用磺达肝癸钠进行NSTE-ACS 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14]。

综上所述,采用磺肝达癸钠比低分子肝素对NSTE-ACS 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恢复,促进血栓溶解,减少患者出血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肝素抗凝血小板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