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婵 云南师范大学
目前,中国体育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但即便是这样,中国体育运动员的训练与培养模式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阻挡了中国竞技体育人才迈向最高领奖台的道路。而造成这些问题的部分原因是运动员的训练与培养模式几乎保持着原有的模式,并没有做出更深层次的改变。与此同时,世界上其他国家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也在飞速提升,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也趋于多元化、创新化。作为发展中的体育强国,也应完善运动员培养模式现存的问题,使得运动员能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竞技水平。在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普遍是从单一的某一个角度去看待,而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是需要多元化、全方位的培养。所以,在研究问题时不仅要找到表面原因,还要探究深层次的诱因。因此研讨职业体育俱乐部与体育职业院校的运动员培养模式对运动员自身发展与提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能为以后的实践提供帮助。
以网球项目职业体育俱乐部与体育职业院校运动员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职业体育俱乐部与各省体育职业院校的网球运动员为调查对象。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星发放50份问卷,收回50份,其中两份为无效问卷。
2.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查阅与体育职业院校、网球职业体育俱乐部、网球培养模式等与研究相关的文献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入全面地了解。
3.专家访谈法
事先拟定好四个与研究相关所需要了解的问题,通过微信、面谈、电话等方式分别对六名国内具有代表性职业体育俱乐部与各省市体工队相关的专家进行探讨与访谈。
4.数据统计法
将使用问卷星收回的问卷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用三线图做出数据表述。
1.竞争机制
在运动员培养模式中竞争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能够让运动员保持着对胜利的渴望之情,及时地帮助运动员调动训练中的积极性,避免出现消极、懈怠的训练比赛心态。从表1可以看出,两种培养模式下的绝大部分运动员都认为竞争机制会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半数的运动员认为自己所在培养模式下的竞争机制还处于不完善的状态。说明了在这两种培养模式中大部分运动员都认同了竞争机制的重要性,但也认为竞争机制体系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表1 竞争机制
2.激励机制
通过对问卷中分析得出图1,两种运动员培养模式下有40%左右的运动员认为现有的培养模式中存在不完善的激励机制体系,有至少三分之一的运动员表明在现有的培养模式中不存在激励机制,只有25%的运动员表示现有的培养模式中存在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有35%也就是三分之一的运动员表明现有的培养模式中完全不存在激励机制。通常激励机制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物质激励、二是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就是为获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提供奖金、奖品或其他的福利。而精神激励更多的是授予运动员一些奖章或头衔等,满足运动员的荣誉感和自我成就感。这两种激励方法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因此,设立激励机制能够满足运动员不同方面的需求。
图1
3.参赛计划
通过调查,三分之二的运动员认为俱乐部相对自由的管理模式给其提供了很多便利,没什么限制,想参加的比赛只要排名够,资格够,都可以前往参加。而体工队模式恰恰相反,因管理条例较多,护照由队里统一管理,所以出国参赛的手续非常烦琐。再加上受经费批准等问题的限制,运动员能够自由选择参赛的机会和决定权也相对较少。
1.教练员执教水平
由表2统计发现,俱乐部模式下的运动员有60.87%对于教练水平表示非常满意,而体工队培养模式下的运动员对教练员的执教水平满意度不高,只有20%。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俱乐部的教练员会针对个体差异来制定训练计划并提出不同的要求,教练员与球员会共同制定一个大目标,再把大目标细化成年目标,赛季目标等。而体工队模式的教练员普遍执行了中国比较传统的打好基本功的理念。但随着运动员年龄增长,踏入成人竞赛后,许多球员的基本功不再是优势,面对更优秀的对手时,基本功再好也不能让对手陷入困境。因此教练员制定的训练计划以及自身执教能力成为运动员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表2 技术训练满意度
2.体能训练
科学的体能训练有利于掌握更为复杂的运动技能,而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运动能力都是网球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经过调查统计发现,体工队模式下训练的运动员对于体能训练的安排有超半数是没有达到满意的。其中有些队伍没有配备体能教练,体能训练也由技术教练安排,所以并不能起到太大作用。但俱乐部模式中体能教练人才资源充足,可帮助运动员进行系统的体能训练。从访谈中得知,俱乐部的运动员在外比赛时体能教练也会跟随前往,帮助运动员进行赛间训练。包括赛前热身与赛后的放松恢复。这能够帮助运动员在赛场上更早进入较好的状态,完成更高的运动表现。
3.康复理疗团队
作为专业的网球运动员必须要接受常年的训练,且需要重复同一个运动动作成千上万次,所以他们不可避免的就是伤病问题。从问卷中得看,俱乐部模式培养的运动员对康复理疗团队的满意度超一半以上,远高于体工队。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了,在俱乐部模式下每天的治疗和放松更像是训练的一部分,这是近几年国内球员与教练员接触到优秀球员所学习到的新认知,也是特别需要完善的一个部分。
4.运动员与教练员沟通现状
通过对运动员调查问卷结果来看,体工队执教的教练员更偏向于单方面给出建议。这一点能看出他们对自己以往的经验抱有信心,能为运动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它的弊端是会让运动员习惯于听从教练员安排而渐渐失去自己思考的能力。俱乐部模式下的运动员跟教练的沟通氛围相对轻松,他们更善于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与教练员进行有效的探讨,从而达到双向沟通并解决问题的效果。
在训练中,运动员主动性越高,参与性就会越高,训练效果就会越好。所以,无论是在哪种运动员培养模式,教练员或者管理人员都尽可能地希望运动员呈现“我要练”的状态。通过对表3分析得出,无论是体工队还是俱乐部,运动员赞同训练动机对自己职业生涯有助推作用的还是占绝大部分,这说明训练动机和自我意愿以及兴趣是紧密相关的。但俱乐部模式比体工队模式高了34%,说明体工队模式的客观限制因素高于俱乐部,更具有强制性,这和体工队对运动员进行合同制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表3 训练动机的调查分析
(1)俱乐部培养模式下的运动员,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运动状态参加比赛,而体工队培养模式下的运动员由于经费和管理问题大多选择国内参赛,缺乏自主选择参赛的权利。两者之间的培养模式存在不同。
(2)在俱乐部执教的网球教练员会经常性接受一些更加严格的考核,从而使他们有更多的就业危机感。体工队任职的网球教练员多为各队退役球员,从教练员的平均年龄层来看整体偏小,存在教练员执教经验不丰富的问题。
(3)俱乐部模式下运动员的管理模式相对自由,没有固定的收入,这也使得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争取高额回报。体工队培养模式下的运动员大多都有固定工资,这也导致他们的危机意识较弱,但合同制的管理模式也让运动员受到许多权利上的限制。
(4)俱乐部模式相较于体工队模式在训练体系上更加完善,尤其体现在体能训练和康复理疗方面。无论是人才引进还是医疗设备,满意度都高于体工队模式。
(1)在职业运动员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当中,俱乐部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应努力实现以运动员为本,教练员多与运动员进行交流互动,要在尊重运动员意愿的情况下,来开展科学的网球运动训练,以促使训练模式由命令式向合作式转型。
(2)体工队应积极地去创建相关的教练员培训系统,要为教练员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机会,以改变职称与能力不匹配的现状。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教练员的网球训练水平,促使教练员对网球项目特征的深层剖析,掌握科学的网球训练的前沿动态,不断去优化网球训练的内容,为运动员提升更加科学的网球训练方式。
(3)俱乐部与体工队的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都需要完善和改进现有的运动员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针对还没有这两种机制的体工队与俱乐部,应尽快地制定相关条例。通过一些利好的条例,激发运动员参与运动训练的积极性,为运动员参与网球训练创造更多的内在动力。如前所述,两种激励方式:物质激励以及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就是为获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提供奖金、奖品或其他的福利。而精神激励更多的是授予运动员一些奖章或头衔等,满足运动员的荣誉感和自我成就感。
(4)体工队培养模式下应加强体能团队的资源与人员配置,向政府或体育局申请加大训练资金的投入,为运动员增添理疗器材,聘请专业的体能训练师,要积极地改变当前部分运动员无法享有体能和康复资源的现状。
(5)无论是体工队还是俱乐部,在职业运动员培养当中,要注重对运动员综合竞技实力的提高,通过不断地去强化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促进运动员体能等方面的提高,还要高度地去重视运动员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运动员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等。通过对运动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运动员可以把握好正确的政治的方向,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为了祖国荣誉,努力拼搏、奋力进取、勇攀高峰。
(6)加强对职业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的研究,是顺应新时代世界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更加地符合当前竞技网球发展的客观性规律,而网球运动在世界中的影响力巨大,其职业化以及商业化的色彩也是极其浓厚的。我国的网球运动如果要想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全面地崛起,必须要加大对职业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才能提升自身在国际网坛中的竞争能力。对于网球运动的发展坚持职业化的改革的方向,要根据中国特色体育文化发展,来培养职业网球运动员,要顺应世界职业网球发展的潮流,这是实现我国网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