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萍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情趣”在左、“理趣”在右、“情”“理”并重、“言”“意”兼得的智趣课堂。
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倡导建立“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的课程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处理好评价与教和学之间的关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即“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它是一种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的理念。“教学一致性”(Instructional Alignment)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教学心理学家科恩提出的,他通过研究发现,如果教学目标与评价一致性越高,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天才学生都能取得好成绩。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过程,其必然、唯一的方式就是“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一体化”特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是教师围绕学习目标开展的指导活动,“学”是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开展的各种学习活动,“评”是教师和学生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以监测学习目标的达成。
智趣课堂:“智”即智慧、知识、方法,“趣”即趣味、兴味、情感。智趣课堂既是充满趣味、兴味和情感的课堂,又是蕴含智慧、知识和方法的课堂,简言之,即“情”“理”并重、“言”“意”兼得的课堂。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创设语文智趣课堂:是指在“教、学、评一体化”理论指导下,依据学情、文本特点等筛选学习内容,科学合理地制订学习目标,创设“儿童本位、情理并重”的语文学习活动,教师围绕学习目标智慧地教,学生充满情趣地学,教师和学生对学生学习表现全过程、多元化评价,把教学、学习、评价的关系充分打通,不断优化教学行为,促进深度学习,从而建构充满情趣与理趣的语文智趣课堂,实现由“知”到“智”的飞跃。
“教、学、评一体化”的智趣课堂设计与实施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也是一个系统的育人工程。“一体化”既是教学设计的组织策略,又是教学实施的运作策略。笔者将“教、学、评一体化”智趣课堂系统归纳为:明确理念、把握内容、分析学情、制订目标、选择方法、评价效果六大要素和环节,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教学评一体化”智趣课堂的相关要素分析
“教、学、评一体化”智趣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儿童本位、情理并重”,学生位于课堂的中央,指向真实而有意义学习的课堂,明确了“为什么而教”。教师“教什么”即学生“学什么”,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把握,直接指向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
在“学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时时刻刻要把学生放在首位,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已有经验和知识贮备、潜在的认知困难,为制订目标和选择方法提供参考。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基于课标、学段特点、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科学呈现,期待学生在课堂上素养得到提升。
方法的选择表现为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教师实践语文学习活动观,要采用以趣引路、多维对话、以趣启智等策略,以达成既定目标。评价效果是指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与学生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即时反馈,发现学习表现与目标达成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以达到预期效果。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智趣课堂中,教师是学生的对话者、引路人,扮演着激励、点拨、引领的作用。学生拥有主动学习的权利,课堂是自由而开放的,学生能身心愉悦地展开语文的学习,把自己的心沉潜于文本中,浸润于语言文字之中,自由思考,释放潜能,大胆地问,尽情地学,从而使课堂变得情趣盎然,其乐融融。
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智趣课堂,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教(学)什么?怎么教(学)?教(学)得怎么样?笔者尝试从智教、趣学、慧评三个维度开展研究,分别对应这三个核心问题。(如图2 所示)
图2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创设小学语文智趣课堂实践路径图
教学目标指教学想要达到的要求、程度和水平,预示着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是实施教学、进行评价的依据。确定“教什么”是智趣课堂的首要任务,为此,教师要站在“读者、教师、学生”三重角色深入研读文本,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同时根据文本特点、学情,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目标,让语文学习有意思。
第一步,研读教材,筛选内容。教师要站在课标的高度审视教材,根据学段的宽度考察语文要素,务必做到“上勾下联”,厘清上位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与下位的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要有“大语文”教学观念,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突出学科性。从整个年级、整册教科书、整个单元的角度去研读文本,重点聚焦文本的主题、内容、结构、语言表达(字、词、句、段、篇等)、文化意蕴及育人价值等。根据文本特点、单元语文要素、课后思考题选择有意思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保证课堂方向的正确性。
第二步,立足学情,定位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需突出儿童性。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讲,可以归结为三句话: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为此,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发现内容与学生之间在认知、经验和情感态度上的差距,设计明确、具体、可测、灵活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一体化”的智趣课堂教学目标要融入过程与方法,要具体、可测,具有操作性。一般的表述方法为“运用什么方法、策略,达成什么目的”。如《开满鲜花的小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表述(见表1):
表1 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目标表述及分析
这样的教学目标表述具体、清楚、明确,融合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可操作和检测的。以目标为导向,有的放矢地开展教与评。
小学语文智趣课堂凸显“儿童本位,情理并重”的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由“教的活动”逐步转变为“学的活动”,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
(1)尝试学习,把握起点——让课堂生成智慧。
构建动态的学情地图是课堂生成智慧的前提,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学情。在智趣课堂的教学中,要求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增强教与学的互动生成,采用预学单等引领学生开展前置性学习,以此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和最近发展区,更好地把握学情,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智慧。预学单的设计首先要体现文本的个性;其次要聚焦核心问题导向(“读不懂”和“以为懂而事实不懂”的问题);第三要创新问题的呈现方式,具有趣味性,让学生爱用。切记不可把预学单设计成为作业单,增加课前预习负担。预学单的使用贯穿课堂的始终,课前以“问”激学,课中以“问”助学,课后以“问”延学。
(2)以趣导学,问题建构——让课堂充盈情趣。
智趣课堂具有情趣化、游戏化、活动化特质,教师用“情”“趣”并茂的教学形式与方法贴近儿童的生活,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场。教师可以依据文本特点,利用插图、故事、语言描绘等多种方式导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进入课堂后,教师可以通过预学单了解学生尝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并以此选择、归纳、概括、提炼出本课所要教学的重点字词和核心问题等。教师要善于整合,把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把小环节变成大环节,把握关键,以少胜多,真正体现“以学定教”的理念。
如在教学《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时,通过预学单梳理出“邮递员、包裹单”等重点字词(如图3)。
图3
初读课文后,先引导学生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小动物,再认读词串,梳理关系。邮递员黄狗在哪里工作?(认识“邮局”)他的主要工作是什么?(认识“包裹单”)鼹鼠先生拿着包裹单到邮局去。(出示“领包裹”,认识“裹”字。)“裹”的本义“衣”是裹身之物或用衣服来包东西,表示包、缠。寄包裹的人是长颈鹿大叔,鼹鼠先生高兴地打开包裹发现里面是什么?(认识“一堆小颗粒”)读到课文最后,你知道这堆小颗粒原来是什么吗?(认识“花籽”)这是一份多么美好的礼物啊!(认识“礼物”)再让学生选用这些词语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以此引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课文中‘美好的礼物’指的是什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美好的礼物?”
(3)合作探究,多维对话——让课堂充满理趣。
佐藤学教授说:“合作学习需要的是每一个人的多样学习的相互碰撞,是每一个学生的平等参与。”在智趣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创设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以学生为对话的主体,二人(低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先从同桌合作开始)或四人小组为主要学习单位,自主互助学习为主要方式,深入探究问题。改变以往一问一答式简单对话,提倡师生与文本之间多层次、多维度、多范畴的信息与情感的交流、传递和反馈。通过自主思考、合作分享、多维对话,启迪学生的智慧,寻求问题的解决,让课堂充满思辨的理趣。
低年级的合作学习重点指向自主认字、分角色表演、讲故事等,而高年级的合作学习更多地指向核心问题的思辨。教师可以利用“维恩图”“鱼骨图”“观点椅”等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思维可视化。如在学习纪伯伦的《花之歌》时,把阅读链接中宗白华的《杨柳与水莲》进行对比阅读,利用“维恩图”找出两篇文章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图4 两个圈相交的地方就是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
图4
《花之歌》小组合作学习单
这样的合作学习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综合、评价、创新能力。
(4)拓展延伸,提升素养——让学生“言”“意”兼得。
智趣课堂强调两种趣味——情趣和理趣。情趣就是有真情的感动,理趣就是有深切的感悟。有感动,又有感悟,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升。在语文智趣课堂学习中,可以补充资料,延展学习内容;可以在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可以借助文本表达特色进行仿说、仿写;还可以联系生活,提升认知水平。如在教学《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时,结合课后最后一题“‘美好的礼物’指的是什么?生活中还有什么是这样美好的礼物?”先引导学生自由说,再出示课文作者林颂英的简介:“十六岁因病瘫痪在床,一生只为孩子们写作……”随着教师的深情讲述,学生被深深打动,此时送上林颂英写的童话故事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什么才是“美好的礼物”。
“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是学,注重趣学,在充满情趣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觉得语文是好玩的、有意思的、有意义的。
智趣课堂的评价理念是“为了促进更好地教与学而评价”,通过课堂的评价导向作用,实现“儿童本位,情理并重”的智趣课堂追求。在智趣课堂中开展智慧评价(简称“慧评”),即注重智慧评价、动态评价、多元评价,让“学为中心”的理念可视化。课堂评价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检测教学目标服务,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反馈,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学习,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1)智慧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智慧化的评价包括课堂理答、体态语言等。教师要做到“脸上有笑,眼中有光,心中有爱”,倡导爱心、童心、诗心一体的语文教师情怀,追寻童趣、情趣、意蕴的教学气质,崇尚自由、真诚的教学风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让每个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2)动态评价。
动态评价即“即时评价”,它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始于教学前的目标制订,教师通过智慧地教和学生富有情趣地学,以达成预期的目标,并亲历课堂、发现问题、基于反馈、采取行动、调整教学,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动态评价环境下,评价过程即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找到最近发展区,提供支架,基于反馈,同时记录表现,收集形成性的学习证据,为新的学习和教育决策提供参考。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答后评,做到以标导评。对于正确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对于错误的回答要婉转指出,并进行点拨和引导,使其回答达标;对于有争议的回答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思辨,教师通过追问、转问、提示等,将学生的回答补充完整。
(3)多元评价。
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协商与制订,从评价的接受者转为评价活动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从而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感。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取长补短,真正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为了便于监测,笔者制订了智趣课堂评价量表,用于观察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教师的教学行为、目标的达成度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以及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鉴赏、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变化。(如表2)
表2 “教、学、评一体化”语文智趣课堂评价表
智趣课堂的“10 条”评价标准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体现“让学”精神,学生的评价指标有六项,加入自主评价,高达七项,主要指向自主预学、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积极展示、高效练习、素养提升等方面,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落实“学为中心”的课改理念。二是体现“智趣”理念,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订,还是学习方式的展现,都彰显“儿童本位,情理并重”的智趣课堂理念。
“智教”明确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实现目标而开展的智慧化指导活动;“趣学”是学生为了实现目标而开展的种种充满趣味化的学习活动;“慧评”是教师和学生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以监测学生的目标达成。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循环往复,不断优化,最终达成智趣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