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教、学、评一体化的“智趣语文”
——访“童心绘写名师工作室”导师李萍

2022-01-12 07:27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李萍智趣情趣

文|本刊记者

记者:李老师,您好!您和您的团队一直致力于“智趣语文”的研究和实践,20 多年来,您一直坚守在一线语文课堂,逐渐形成了“智趣·灵动·扎实”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和老师们的喜爱。最初,是什么促使您走上探寻“智趣语文”之路的呢?

李萍:您好!首先感谢《小学语文教学》杂志给我们工作室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来交流和展示我们在“智趣语文”探索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智趣语文”的提出,我想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教师的教学风格应该与自身的性格、气质相符合。我从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小学低年级任教19年,长期与低年级的孩子相处,让我始终拥有一颗童心,上课风格也是比较活泼、富有童趣的。其次,是基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状况。从教22年,我不仅自己带班,还分管学校教学工作,每学期听课无数。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低年级的语文课小手如林,热热闹闹,课堂“花哨”,但缺少理趣;高年级的语文课师问生答,气氛沉闷,课堂“安静”,缺少情趣。如何让语文课堂“情理相融”,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再次,是专业成长中导师的影响。我在个人成长之路上遇到了许多贵人,像我们嘉兴市教研员李进、刘晶老师,浙派名师班的导师汪潮教授,还有何夏寿、盛新凤老师,等等。其中,工作室导师茹茉莉老师提出的“追寻趣味”的教学方法给我很大启示。茹老师是研究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专家,她的课堂充满智慧和趣味,有《识字七》《小猴子下山》《司马光》等很多经典课例,我现在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很受启发。

记者:李老师,我了解到您是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来推进“智趣语文”的实践的,您能谈谈“智趣语文”的研究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吗?

李萍:我于2012年正式提出“智趣语文”这一教学主张,先后对绘本阅读、童话教学、智趣课堂开展过五轮省市级课题研究,经历了萌芽、孕育、形成、细化、成熟五个阶段。图文并茂、文字简洁的绘本深受低年级儿童的喜爱,基于“儿童本位,情理并重”的理念,绘本阅读课堂充满情趣与智慧,我们构建了“读、说、写一体”的绘本阅读教学课程体系,于2019年6月出版教学专著《第一学段绘本读写样式》。2019年起又开展了省教研课题“习言·想象·启思:小学生童话‘智趣’学习样态研究”,我们以童话教学为切入点,探究智趣课堂学习范式,由传统的“教”转变为“学”,增强学的趣味,突出学的策略,关注学的过程,凸显学的成效,课题成果获得省教研课题成果评比三等奖。根据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倡导的“建立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的课程评价体系,为了处理好评价与教和学之间的关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2021年,我们又提出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智趣课堂创设研究”这一课题,从智趣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式的转型、评价方式的改进等维度开展深入研究,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师的教学和评价行为,促进学生学习全面发展,打造智趣的语文课堂。

记者:真不错,您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合二为一了,智趣课堂教学的实践从绘本阅读开始,在童话教学中得到细化,现在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又对智趣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式的转型、评价方式的改进进行了升级研究,您的这种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一定会给我们一线老师很多启示。那么“智趣语文”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它具有哪些特征呢?

李萍:“智趣语文”具有三大特征。其一,是“儿童立场”的语文。“智趣语文”改变了传统的“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为中心”,儿童是课堂的主人。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立足儿童立场,从情境氛围的创设、学生心理的关注以及生命价值的聚焦等维度,引领学生亲近文本、深入文本,进行角色体验,多维对话,激发情趣,唤醒智趣,从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智趣飞扬。

其二,是“情理交融”的语文。“情”即情趣,“理”即理趣,“情”“理”并重的课堂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情趣的营造,又要注意理趣的习得,它是“智趣语文”最重要的特征。通俗来说,就是语文学习既是有趣、好玩、有韵味的,更是有“语文味”的,它蕴含着理性,学生能掌握读书习文的方法,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语文素养。

其三,具有“教、学、评一体化”的特征。首先要依据学情、文本特点等筛选学习内容,科学合理地制订学习目标,创设“儿童本位,情理并重”的语文学习活动,教师围绕学习目标智慧地教,学生充满情趣地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全过程、多元化的评价,把教学、学习、评价的关系充分打通,不断优化教学行为、促进深度学习,从而建构充满情趣与理趣的语文智趣课堂,实现由“知”到“智”的飞跃。

记者:在“智趣语文”的实践中,您是如何平衡“智”和“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您能结合具体的课堂实例说说吗?

李萍:“智”和“趣”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智”的产生离不开“趣”的引领,这里的“趣”不是指简单的趣味、低级的趣味。我们探索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不仅仅在于形式,更要结合学习内容,基于儿童立场,这样的趣味学习是有语言增量和思维提升的。比如,在教学《对韵歌》这篇课文时,我创设了“汉字对对碰”的游戏。先告诉学生:“我们的汉字非常神奇,一个个汉字就像一幅幅画。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往往是根据事物的样子画出来的,你能把它们与古时候的汉字对应起来吗?”然后出示“虫、云、雨”象形字的图片,让学生连一连。其中“虫”字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字,既要认,也要会写。于是,我这样引导学生:“‘虫’这个字可有意思了,古时候的‘虫’字像一条头尖身长的蛇。古时候把老虎叫作大虫,把蛇叫作长虫,鱼叫水虫,人叫裸虫。现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虫’呢,爱读书的叫书虫,爱上网的叫网虫,爱偷懒的叫懒虫。”说到这里,学生都觉得太有意思了,纷纷笑起来。于是,我又说:“小朋友可不要做小懒虫哦,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多读书、多写字,成为小书虫。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写这个‘虫’字。”之后,我出示田字格中的“虫”字,对称的两面用不同颜色显示,引导学生发现“虫”是竖立中间,左右两边是对称的。

“虫”字的教学,我从玩“汉字对对碰”入手,再由古人造字说起,引出了不同的“虫”,再联系生活,引出懒虫、书虫,让课堂充满情趣。指导书写时,我强调对称,指导学生把生字写美观、写漂亮,又跟“对子”的文体特点不谋而合。这样的趣味不仅在于形式,更结合文本特点、汉字造字特点,蕴含审美和思维的元素。

记者:真有意思,被您这么一说,我对这个“虫”字也是记忆深刻了。我想有您这样的趣味引领,学生不喜欢语文也难啊!看来,趣味的教学方法不仅仅在于形式,更要求教师站在儿童立场,研究文本,发现规律,揭示本质。

李萍:要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智趣语文”,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实践。比如拿到一篇课文,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让学生“学什么”,再研究“如何学”,还要在实践中反思学生“学得怎么样”,这是一个围绕学习目标循环往复、不断优化的过程。在本期专刊中我也会提到,这里就不赘述了。

记者:李老师,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在您追寻“儿童本位,情理并重”的智趣课堂实践中,我看到了您和贵团队执着和钻研的精神。祝愿您在语文教学之路上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李萍智趣情趣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智趣游乐园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SLA:ErroranalysisofthelearnersinvocationalcollegeundertheBlendedLearningModel
智趣羊学堂
智趣羊学堂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诗词要有情趣
智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