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媛
摘 要:目的 对水中康复操训练在踝关节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9年4月~2020年5月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接诊的68例踝关节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分别采取地面康复操训练(对照组)和水中康复操训练(观察组),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踝关节损伤的恢复效果及恢复优良率。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损伤恢复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评分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将水中康复操训练运用于踝关节损伤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踝关节损伤;实施;水中康复操训练;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1-0106-02
踝关节是人体中的一个主要负重关节,由于踝关节的承受力较大,受损的几率也就非常大。踝关节损伤大部分是由于外力破坏而导致的关节、关节肌肉、血管、韧带、筋膜等组织受损,是常见的骨科损伤疾病,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运动障碍、关节畸形、疼痛的并发症。当踝关节因意外发生损伤后,将会导致患者出现运动障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经、肌肉损伤的状况,影响其生活和工作质量[1]。因此,本研究针对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水中康复操训练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分析,观察其应用效果,报告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68例踝关节损伤患者,选取时间为2019年4月~2020年5月。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19~27岁,平均年龄(23.15±1.18)岁,损伤时间4~18 d,平均损伤时间(11.16±2.27)d。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0~27岁,平均年龄(23.86±1.79)岁,损伤时间5~18 d,平均损伤时间(11.78±2.83)d。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性别、年龄)方面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彩超检查确诊患者;②未见股骨损坏患者;③无踝关节手术史患者。
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②骨骼恶性肿瘤患者;③关节结核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康复操训练,康复操训练的内容及方法一致,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操训练在地面上进行,而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操训练在水中进行,水池温度控制在33℃左右,水深1.2~1.5 m,训练内容如下:
①相关医务人员需对患者进行牵引训练引导,其目的在于训练患者的关节和骨骼肌,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患者主要是被动锻炼。患者股四头肌静力收缩,并指导患者进行足趾与踝关节的伸屈活动,8 s/次,50~80次/组,3~5组/d。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训练的量不会对患者的肌肉造成过度的劳累。
②减重步行锻炼。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并合理安排患者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可根据患者恢复的情况将下肢负重逐渐减少。训练开始,患者的活动速度为0.5 km/h,同样,医务人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引导其加速,直至患者的下肢运动有显著改善。训练过程中必须由2名康复治疗师进行监督和引导,每天的训练均要在半小时以上。
③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5~10 min/次,10次/d,训练标准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协助患者進行踝部肌肉抗阻训练和足趾抗阻训练。为患者制度科学合理的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并通过监督等方法,促使患者的被动接受训练转变为主动开展训练。
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各项指标。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踝关节损伤患者经过不同的干预措施后的恢复情况。评定标准采用Baird踝关节评分量表[2]对两组患者的踝关节损伤的恢复效果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踝关节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和工作能力,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越佳。并将两组患者的总优良率进行对比,判定方式如下:
严格按照参考踝关节评分(Kofoed评分标准)[3]对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进行比较,分值为100分,优:90分及以上;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以下;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篇文章中的相关数据均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恢复优良率比较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优良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Baird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踝关节损伤患者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Baird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3 讨论
由于踝关节属于人体中较为重要的承重关节,因此对于踝关节损伤的患者来说其生活质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康复训练是提高踝关节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水中康复操训练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关节损伤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其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康复模式,通过水的浮力减轻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患处所承受的负荷量,同时水中康复操训练多采用在温水中进行,在温水中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改善其患肢的活动程度[4]。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水中康复操训练对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干预,发现干预后,其踝关节损伤恢复效果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更优。究其原因,水中康复操训练可贯穿在整个疗程里,对患者采用水中康复操训练的方式,加强对其患肢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加强对患者踝关节进行相应的刺激[5],并不断地重复训练,能够使患者患肢的关节得到活动,进而达到改善其肌肉萎缩的情况。此外,这样还能对踝关节损伤患者的关节运动功能障碍进行矫正,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另外,给患者进行水中康复操训练,提高水中环境的浮力,还能够使其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肌拉紧进一步提高,达到缓解患者肢体无力的效果,同样能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6]。
本文中观察组踝关节损伤患者经过采取水中康复操训练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其干预后的总优良率和Baird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
综上所述,将水中康复操训练运用于踝关节损伤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踝关节损伤现象,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晓杰,张宇玲,徐鹏飞,等.绳索牵引式踝关节康复训练器的设计[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7,36(4):99-102,115.
[2]常领,文培培,刘益兵.踝关节骨折术后应用康复锻炼联合推拿按摩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和关节的影响[J].医学新知杂志,2018, 28(z1):46-48.
[3]于瑞叶.水中康复操训练治疗踝关节损伤34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0):77-78.
[4]王盈盈,吴玉玲,蔡涵,等.水中步行训练对治疗踝关节损伤的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7,38(1):84.
[5]徐礼才.踝关节扭伤不同阶段的康复治疗与训练[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9):20-21,24.
[6]黄彩凤,黄裕桂,张荣斌.水中平板运动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7, 15(2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