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峰 丹东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 (辽宁 丹东 118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疾病特点、患者治疗需求,评价腹腔镜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肠梗阻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8月本院诊治的80例结直肠癌疾病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案进行对照组、观察组分组,各4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结直肠癌患者分别采取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治疗。比较2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以及术后恢复指标、手术效果、术后肠梗阻发生情况。其中,疼痛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结果:就组间术后临床疗效比较,采取腹腔镜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显著P<0.05;就组间手术情况比较,采取腹腔镜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130.0±25.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57.5±5.0)mL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就组间术后恢复情况比较,采取腹腔镜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40.0±1.5)h、住院时间(10.5±1.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状况VAS评分(2.6±1.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组间肠梗阻发生率比较,采取腹腔镜治疗的观察组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结直肠癌具有多发趋势,优选手术治疗,但是术后肠梗阻风险高。与开腹手术治疗比较,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少、手术与术后恢复时间短、术后肠梗阻发生风险低,整体手术效果理想。
当前,基于遗传、环境、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恶性肿瘤患病率持续递增表现。以结直肠癌疾病为例,属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病率一直较高,疾病发生与患者不良饮食、结直肠慢性炎症、吸烟等多方面因素有关[1]。结直肠癌患者一般早期无症状,患者偶有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表现,病情进展期间患者腹痛、便血、腹部包块等情况明显。基于疾病的特殊性,需尽早诊断、治疗,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结合疾病治疗经验,针对结直肠癌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术式在手术创伤、术后恢复方面有不足表现[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微创优势获得患者肯定。基于此,本文就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8月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例,进行对比研究,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优势。
研究对象均为结直肠癌患者,经病理组织等检查确诊,符合《NCCN结直肠癌诊断指南》[3]标准,时间选自2018年10月~2020年8月,总计80例。纳入标准:①术前检查患者无肝/肺远处癌细胞转移情况;②伦理委员会批准;③患者无手术禁忌证,签署手术方案知情同意书;④病例资料完整;⑤患者遵医行为良好,满足治疗配合需求。排除标准:①凝血障碍患者;②其他恶性肿瘤疾病;③精神、认知障碍丧失配合能力患者;④重大脏器疾病患者;⑤预计生存期<3个月患者。进行结直肠癌患者对照组、观察组分组,两组均40例。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13例;患者年龄38~68岁,平均(54.0±7.5)岁;肿瘤部位:升结肠患者8例、横结肠患者4例、降结肠患者6例、直肠患者22例。观察组:其中,男25例,女15例;患者年龄37~67岁,平均(54.3±6.6)岁;肿瘤部位:升结肠患者7例、横结肠患者3例、降结肠患者7例、直肠患者23例。对照组与观察组结直肠癌患者分组后资料,在性别分布、年龄、肿瘤部位方面资料相近,均衡具有研究意义P>0.05。
对照组:予以本组患者开腹手术治疗。术前分离直肠后壁、骶髂前间隙,术中进行系膜血管高位结扎避免肿瘤挤压造成的负面影响,切除多余肿瘤肠管,彻底清理系膜远端淋巴结、脂肪。
观察组:予以本组患者腹腔镜治疗。取结直肠癌患者的截石位,抬高下体,于肚脐下方作切口,插入套管(10mm)建立人工气腹(16mmHg),根据患者的肿瘤部位选择术式,检查腹腔并定位病灶,剪开患侧侧腹膜、切除病灶肠管血管、清理淋巴脂肪组织。术后缝合切口,进行抗生素抗感染处理。
统计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后的手术疗效、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肠梗阻发生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腹痛腹泻等症状消失,粪便形状复常。有效:患者腹部不适症状基本消失,粪便形状基本复常。无效:患者术后以上效果未达到[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疼痛评分标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的疼痛程度,总分0~10分。0分即无痛,10分即严重疼痛、无法耐受,评分越高、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5]。
结直肠癌患者观察指标数据以SPSS19.0处理,使用计算机工具录入分析。其中,计数资料手术疗效、肠梗阻发生率以n、%形式描述,计量资料围术期指标、疼痛评分以±s的形式描述,分别经χ2值和t值检验。相同观察指标P<0.05情况下,表示结直肠癌患者相同指标有显著性差异。
2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疗效以及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50%)高、肠梗阻发生率(5.00%)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结直肠癌患者组间计数资料分析(n=40,n/%)
2组结直肠癌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情况见表2。经统计学计算,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少,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结直肠癌患者组间手术情况对比(n=40,±s)
表2. 结直肠癌患者组间手术情况对比(n=40,±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 130.0±25.5 57.5±5.0对照组 186.8±30.0 105.5±8.5 t 9.1238 30.7841 P 0.0000 0.0000
2组结直肠癌患者的平均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疼痛VAS评分等术后观察指标情况见表3。经统计学计算,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短、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结直肠癌患者组间术后相关指标对比(n=40,±s)
表3. 结直肠癌患者组间术后相关指标对比(n=40,±s)
组别 肛门排气(h)尿管留置(h) VAS(分) 住院时间(d)观察组 40.0±1.5 7.2±3.5 2.6±1.0 10.5±1.5对照组 66.5±2.0 29.5±5.0 6.0±1.5 17.5±2.0 t 67.0403 23.1085 11.9280 17.7088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结直肠癌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发病率、病死率一直较高[6]。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随着时间延长、癌肿增大,导致患者排便习惯改变、便血以及腹泻、便秘等症状,晚期患者有贫血以及体重减轻等症状[7,8]。关于此类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生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饮食习惯、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需积极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9,10]。既往治疗中,主要采取开腹手术治疗[11-13]。开腹手术虽可直接切除患者的病灶,但手术的创伤较大,且微小病灶无法彻底清除,增加了术后再次复发风险,且增加了患者的身体负担,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疼痛感主诉强烈[14,15]。近些年,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肿瘤疾病治疗中,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对人体创伤性较小,可直达狭窄性小骨盆避免损伤周边正常组织,手术效果获得肯定,合理缩短了患者的手术与术后恢复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16-18]。结合本文研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临床疗效高、并发症少、手术与术后恢复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评分低。组间观察指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崔勇研究指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以及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减少了术后肠梗阻发生率[19]。
本文结果与林彩锋,杨国华,黄若磊[20]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腹腔镜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住院、肛门排气用时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率6.66%低于对照组22.22%,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效果理想、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低,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是结直肠癌优选术式,提升了手术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