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倩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心电图碎裂QRS波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探究。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10月在本院确诊的63名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对照法进行研究,依照不同的QRS波形态分为碎裂组(碎裂QRS波)、病理组(病理性Q波)、合并组(碎裂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三组,每组21例;通过采用心电图、彩超等检测三组病例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LVEF(左室射血分数)、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参数的变化状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比较三组病例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三组患例Ⅰ、Ⅱ、Ⅲ级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碎裂组、合并组ⅣA级、ⅣB级、Ⅴ级心律失常变化人数明显多于病理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碎裂组、合并组患者的LVEF参数水平明显低于病理组,但其LVDD参数水平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病例在研究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碎裂QRS波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密切,因此可依照其变化水平进行临床诊断与预后评估,提高诊断效率。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其致病原因主要是患者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导致其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心肌坏死等情况,为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1]。近年来,相关数据表示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应用,明显降低了Q波型、S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死发病率,但对于非Q波型、非ST段抬高型疾病的发病控制还有所局限,因此需要找寻一种灵敏度、准确率都更高的诊断指标。碎裂QRS波作为一种新型无创诊断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等优点,有助于帮助医生快速判断患者病情程度[2]。基于此,本文将探究心电图碎裂QRS波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探究。
纳入2018年3月~2019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心电图不同的QRS波形态各纳入21例,分为碎裂、病理、合并三组,共纳入63名,男40名,女23名,年龄28~79岁,平均(53.54±5.27)岁。本研究已经过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三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症状,且经影像学检查符合院内疾病确诊标准;②患者之前未接受过相关治疗;③患者意识清楚,了解研究内容并愿意参与配合,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患者之前服用过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的药物;②患者意识不明,存在沟通障碍或相关精神类疾病;③患者患有先天性心功能障碍疾病或其心电图显示为非缺血型心脏病等。
在患者入院建档后,先进行统一资料收集,除了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外,还要明确患者是否有吸烟史、高血压患病史等疾病史,测量记录患者TC、TG、HDL-C、LDL-C参数水平等。要求所有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5min的平卧休息,选择GE Vivid E9彩超机,观察记录心电图情况。
室性心律失常判断标准:依照室性期前收缩LOWN进行分级,其中0级为患者无室性期前收缩;Ⅰ级为患者偶然出现室性期前收缩,但频率为30次/h;Ⅱ级为患者经常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其发生频率在30次/h以上;Ⅲ级为出现多源、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ⅣA级为出现连发成对的室性期前收缩;ⅣB级为出现了连续3个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V级为患者出现RonT现象室性期前收缩。
LVEF、LVEF参数变化:选择美国GE Vivid E9彩超机彩色电脑超声诊断仪对三组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并采用超声协会制定标准测量LVEF、LVDD参数情况。
不良事件发生率:依照临床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三组患者Ⅰ级、Ⅱ级心律失常变化情况差异较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碎裂组、合并组Ⅲ级、ⅣA级、ⅣB级、Ⅴ级心律失常变化人数明显多于病理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n=21,n/%)
方差分析可得,三组间的LVEF参数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6.602,P=0.003)、LVDD参数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1.816,P<0.001),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可得,碎裂组、合并组两组患者的LVEF参数水平明显低于病理组(t=3.255,t=3.034,P<0.05),但合并组LVDD参数水平更高(t=3.518,t=4.6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LVEF、LVDD参数变化比较(n=21,±s)
表2. 三组患者LVEF、LVDD参数变化比较(n=21,±s)
组别 LVEF(%) LVDD(mm)碎裂组 49.23±5.33 53.27±5.23病理组 54.19±5.26 45.68±5.35合并组 48.93±5.21 51.44±5.26
三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较小,P=0.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比较(n=21,n/%)
急性心肌梗死与患者冠状动脉粥状硬化相关,当血管内部的粥样斑块发生破裂或出现糜烂就会产生血栓,从而导致心肌坏死。因为心肌细胞属于最终分化细胞,因此不会进一步进行有丝分裂,当其发生坏死后就会形成大量瘢痕组织,进一步恶化疾病。瘢痕组织不具备电传导能力,会造成心室除极不同步,因此增加了检查难度[4]。而QRS波作为一种新型无创心电学指标,其发生机制与血管内瘢痕组织产生、梗死区周围阻滞等密切相关,当患者心肌缺血程度不同时,动作电位0相的超射值也有所不同,使心电图既会出现振幅降低的心室除极的QRS波,又会出现心室内的除极方向不断变化,从而加速了碎裂QRS波的产生[5]。
本次研究表明,在比较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时候,三组患者Ⅰ级、Ⅱ级、Ⅲ级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较小,但到ⅣA级、ⅣB级、Ⅴ级时,碎裂组、合并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理组。这一结果验证了QRS波与心律失常存在一定联系,这是因为在患者血管内部的粥样斑块发生破裂,形成缺血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如果患者缺血情况不断恶化,会提高心肌梗死发生概率,导致出现透壁性梗死,相应会产生病理性Q波;如果患者缺血程度没有继续恶化,处于比较轻的程度,会相应降低疾病形成速度,进而导致非透壁性心肌梗死发生,降低了其传导能力,反映到心电图中为QRS波振幅降低,并频繁出现振幅、时间不同的R波或S波,并进一步形成碎裂波[6]。本次研究还表明碎裂组、合并组的LVEF水平要明显低于病理组,但其LVDD却比较高,这显示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碎裂QRS波与LVEF、LVDD间可能存在某些关联性。笔者认为,在患者病情不断加重的过程中,心功能也相应降低,由于瘢痕组织不断产生,导致心室内除极异常,反映在心电图中会出现多个R波和S波顿挫,形成碎裂QRS波形成。但三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较小,其可能与样本例数有关,在以后的研究中,会适当增加数例,进一步进行验证。
总而言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碎裂QRS波与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左室射血分数有着密切关联。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通过对碎裂QRS波进行检测,能提高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帮助医生明确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