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云南省曲靖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 (云南 曲靖 655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采用头颅核磁共振进行早期诊断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的儿童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实施头颅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MRI)检查与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统计分析检查时间、检出率及MRI检查病变部位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种检查方式检查时间相比,MRI较CT长;检出率相比,MRI较CT高,P<0.05;MRI检查病变部位在脑干部位的有17例,丘脑有22例,大脑半球有19例,小脑有7例,中脑有5例,丘脑+脑干有10例。随访6个月之后发现,80例患儿中死亡7例,并发脑疝10例,并发呼吸衰竭10例,遗留后遗症12例。结论:儿童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诊断采用头颅核磁共振准确率相对较高,可将患儿的病变范围与病变部位清晰显示出来,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可对患儿的预后情况进行预测。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感染科常见急性血液性传染病,主要病变部位为脑实质,主要由乙脑病毒感染导致,该病主要经蚊虫传播,常发于夏秋季,患儿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起病较急且进展速度较快,会导致患儿脑实质出现广泛病变[1]。随着医疗技术与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在临床广泛应用,其作为最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对于各类疾病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2,3]。本次研究对2018年12月~2020年6月的80例儿童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采用头颅核磁共振早期诊断,总结如下。
将2018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的儿童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80例进行观察,男45,女35;年龄10个月~13岁,平均(6.95±1.05)岁;病程1~6d,平均(3.53±0.47)d;临床表现:肢体瘫痪11例,发热37例,昏迷25例,巴彬斯基征阳性22例,意识障碍16例,惊厥10例,大脑强直状态11例,脑膜刺激征23例。
纳入标准:①均经影像学检查与患儿临床表现、病毒免疫学检测确诊;②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③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④均符合WHO中儿童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标准;⑤均起病较急且具有神经系统症状。排除标准:①合并颅内肿瘤者;②严重实质性脏器损伤者;③家属依从性较低者;④中途退出研究者;⑤合并先天性疾病者。
1.2.1 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实施MRI扫描选用的仪器为联影uMR570 1.5T超导体核磁共振系统,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对其实施常规的T1WI、T2WI加权扫描成像,对T1WI的扫描参数进行设置,层厚设置为5mm,TR设置为488ms,层距设置为1mm,矩阵设置为256×256,FOV设置为350mm×350mm,TE设置为110ms。同时设置T2WI的序列扫描参数,将层厚设置为5mm,TR设置为3971ms,层距设置为1mm,矩阵设置为256×256,FOV设置为350mm×350mm,TSE设置为15ms,TE设置为110ms。设置FLAIR序列的参数,TR设置为11000ms,TSE设置为18ms,TE设置为120ms。进行增强扫描时选用0.2mL/kg的磁显葡胺造影剂[4]。
1.2.2 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进行头颅CT扫描选用的仪器为联影uCT760 128排螺旋CT扫描仪,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将电流设置为300mAs,矩阵设置为512×512,电压设置为120kV,层距设置为5mm,准直设置为0.75mm,层厚设置为10mm,床速为2.8mm/s,协助患儿取仰卧位,之后通过冠状面与横断面扫描其整个脑部。
统计分析检查时间、检出率及MRI检查病变部位的预后情况。
分析研究数据的软件为SPSS 22.0,计量资料的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的检验方式为χ2检验。数据之间存在差异以P<0.05表示。
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相比,MRI较CT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n=80,n/%)
两种检查方式检查时间相比,MRI较CT长,P<0.05。详见表2。
表2. 检查时间(n=80,±s,min)
表2. 检查时间(n=80,±s,min)
检查方式 检出CT 11.14±1.38 MRI 15.29±2.83 t 11.789 P<0.001
MRI检查病变部位在脑干部位的有17例,丘脑有22例,大脑半球有19例,小脑有7例,中脑有5例,丘脑+脑干有10例。随访6个月之后发现,80例患儿中死亡7例,并发脑疝10例,并发呼吸衰竭10例,遗留后遗症12例。详见表3。
表3. MRI检查病变部位的预后情况(n/%)
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常常发生于夏秋季节,经蚊虫叮咬是主要传播途径,由于儿童年龄相对较小,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因此发病率较成人高,婴幼儿的免疫功能与神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被传染的概率也相对较高[5]。
乙型脑炎会导致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大范围病变,甚至会侵犯大脑至脊髓,最严重病变部位为大脑、丘脑与中脑,桥脑、小脑皮质与延脑的病变则相对较轻。炎症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病变部位出现生理化学变化,导致钙离子、钠离子与钾离子出现紊乱现象,脑内渗透压也会不断升高,局部温度不断升高之后会降低组织的pH值,减轻炎症反应,早期采用MRI检查可发现T2WI出现异常信号,主要在大脑白质区域出现弥漫性、多发性、不规则或者对称性的异常信号,即长T1或者长T2,脑干部位的病灶主要为长T1与长T2斑,T1WI序列主要为低信号,T2WI序列主要为高信号,病灶主要呈现为斑片状或者大片状。脑部出现病变之后会对患者的血脑屏障造成破坏,单侧病变的占位效应较为明显,若增强不明显则表示患有病毒性脑炎,通过影像学技术早期诊断可明确患儿的病变范围与病变部位。病毒性脑炎增强表现有很大变化,由不增强转变为弥漫性增强,出现坏死性改变或者脑水肿之后T2加权像主要呈现为散在的长T2高信号区,为患者注射Gd-DTPA之后主要表现为病灶强化。FLAIR扫描主要是根据各组织之间T1值的差异,通过相关技术产生的零信号CSF的极重度T2加权像。FLAIR扫描在抑制CSF信号的同时可有效避免CSF产生的流动性伪影与部分容积效应与干扰,患者接受FLAIR检查之后可将其病灶更加清楚的显示出来,并且检查范围也相对较大,对于乙型脑炎的早期定位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诊断采用头颅核磁共振准确率相对较高,可将患儿的病变范围与病变部位清晰显示出来,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可对患儿的预后情况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