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干预模式在HIV/AIDS 单阳家庭感染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2-01-11 12:41:46张利漫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34期
关键词:安全套感染者艾滋病

张利漫 徐 丽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感染二科,江苏南京 210000;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护理部,江苏南京 210000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引起的以T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传染途径分为血液、性、母婴三种,有预后差、死亡率高的特点[1]。 HIV 单阳性家庭指夫妻中一人HIV抗体检测为阳性, 另一人为阴性的家庭, 该家庭中HIV 抗体阳性者称为先证者,先证者的配偶称为阴性配偶[2]。 据研究报道[3-4],性传播途径仍是HIV 的主要传播途径,其中夫妻间性传播占异性传播的20%~40%。 因此,HIV 单阳性家庭的疾病管理极为重要,应当重视HIV 单阳性家庭夫妻间性传播的预防。 近年来,保护动机理论在行为预测、解释和干预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卓有成效。 本研究观察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干预模式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单阳家庭感染者的应用情况,旨在探索适合南京市HIV/AIDS 单阳家庭的管理干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确诊的120 例HIV/AIDS 单阳家庭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 60 例。 对照组中,男 24 例,女 36 例;年龄20~51 岁,平均(47.87±4.24)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 49 例,大专及以上 11 例。 观察组中,男 23 例,女37 例;年龄 24~49 岁,平均(48.12±4.65)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48 例,大专及以上12 例。 两组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中的诊断标准[5],第一诊断为艾滋病;②夫妻关系稳定,长期生活在一起;③意识清楚,沟通及表达能力正常;④夫妻双方均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夫妻一方常年外出工作或因羁押、分居等其他原因长期不在一起的家庭; ②阴性配偶有吸毒、 多个性伴侣感染HIV 等高危行为史; ③合并肝、脑等严重躯体疾病者。

1.3 护理

干预前,向患者发放《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自我效能量表》,了解HIV/AIDS 单阳家庭感染者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效能现状。统计、分析调查结果,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做理论支持。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感染者给予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包括患者抗病毒治疗后,通过护理人员讲解、 发放知识手册等方式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定期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措施。 成立由1 名主任医生,1 名门诊医生,4 名副主任护师,6 名主管护师的艾滋病医疗、 护理专业研究小组。主要从形成保护动机的威胁评估(严重性、易感性、内部收益及外部收益)和应对评估(反应效能、自我效能及反应代价)的7 个变量着手,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干预时间为6 个月,具体干预如下。①强化疾病的严重性和易感性:在患者首次来南京市第二医院抗病毒治疗时、以及干预的第1、3、5 个月各进行1 次集体授课,每次30 min。 第1 次授课包括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后等;临床工作的实际案例。第2 次授课内容包括艾滋病患者的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分享1 个月来自身坚持良好生活习惯所感受到益处的案例。第3 次授课包括对当前疾病自我管理行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个体化指导和艾滋病的家庭护理指导。第4 次授课为结合患者的化验结果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保护患者隐私,大胆提出疑惑,并耐心给予解答。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强化他们的认知水平。 ②弱化内部回报和外部回报:建立由研究小组成员、干预组患者及家属共同组成的微信群,选取1 名主管护师为编辑定期推送相关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宣教,而使患者及配偶掌握更多艾滋病诊疗的新动向、新进展,强化疾病严重性和易感性,产生动机保护意识。 ③增强自我效能:干预的第2、4 个月,组织病友交流活动2 次,每次1 h,邀请服药时间长且治疗效果的患者现身说法,分享抗病毒治疗中自我管理经验,增强自我效能。 ④降低反应代价:用药后第15 天进行第1 次电话随访,随后每个月进行 1 次电话随访(15~20 min),了解患者诊疗中的各项情况,倾听患者感受,询问患者在诊疗中遇到的疑惑及收获, 评估阻碍患者行为改变的因素,对正确行为给予鼓励,和家属帮助患者坚持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反应效能和自我效能。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干预6 个月后,评估两组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安全套使用率、配偶检测率(单阳家庭阴性配偶接受艾滋病检测率)。分别用NASBA 方法和流式细胞仪绝对计数法检测感染者的HIV 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数。采用美国斯坦福大学慢性疾病教育研究中心研制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中文版[6]对HIV/AIDS 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评价。总分75 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越好,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 0.72~0.75,重测相关系数为 0.56~0.89;自我效能量表用来评定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 包括营养效能、运动效能、心理安适效能、健康责任效能4 个维度26 个条目,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越好,该量表的 Cronbach′s α 为 0.93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随访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安全套使用率、配偶检测率和CD4 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随访情况的比较()

表1 两组随访情况的比较()

组别 例数 安全套使用(%)配偶检测(%)CD4 细胞计数(个/L)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60 60 90.25±3.46 83.24±4.17 10.021<0.001 92.13±1.28 84.36±1.79 27.350<0.001 413.21±13.19 396.78±16.24 6.083<0.001

2.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评分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评分高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评分的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 例数 自我管理评分 自我效能评分观察组干预前干预后t 值P 值对照组干预前干预后t 值P 值60 60 52.37±5.09 68.59±3.15 20.989<0.001 88.21±10.44 113.12±4.05 17.231<0.001 60 60 t 干预前组间比较值P 干预前组间比较值t 干预后组间比较值P 干预后组间比较值53.29±5.14 61.28±3.23 10.195<0.001 0.985 0.327 12.550<0.001 87.35±11.08 107.81±3.62 13.596<0.001 0.438 0.663 7.571<0.001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7-9],影响单阳家庭夫妻间HIV 经性传播的主要因素有先证者抗病毒治疗时机、 持续时间、CD4 细胞、病毒载量、安全套使用率、配偶告知与检测等。 单阳家庭的先证者抗病毒治疗时间越久、依从性越好、CD4 细胞计数越高、病毒载量越低、安全套使用率越高、配偶检测率越高,越能降低单阳家庭夫妻间 HIV 的传播率[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安全套使用率、配偶检测率和CD4 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与文献报道类似[11-12],提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干预模式显著提高HIV/AIDS 单阳家庭先证者抗病毒时间、 安全套使用率及配偶检测率, 而降低CD4 细胞/病毒载量计数, 减小HIV 在单阳夫妻间传播风险。 分析其原因, 保护动机理论认为认知调节过程可改变个体对待疾病的行为和态度,强调内在认知对个体健康行为决策的重要性[13-15]。本研究采用集体授课,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干预,强化疾病的严重性和易感性,弱化内部回报和外部回报, 提高感染者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改变个体对待疾病的行为和态度,属于理论中认知中介过程,是干预的核心部分[16];由于感染者意识到不健康行为造成的后果及该行为对自身健康带来的严重威胁,所以可克服来自自身、社会各个方面的障碍和危险因素,认识到采取健康行为带来益处,意识到改变行为付出的代价是较小,进而促使保护动机的形成,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模式,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17-18]。

综上所述,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干预模式可显著提高HIV/AIDS 单阳家庭感染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增强其自我效能,提高其安全性行为、配偶检测率、CD4细胞计数,降低其病毒载量计数,临床推荐应用。

猜你喜欢
安全套感染者艾滋病
重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
肝博士(2024年1期)2024-03-12 08:38:08
知信行模式在HIV感染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新型女用安全套的使用及综合咨询
使用安全套,别入这些误区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
西南军医(2015年1期)2015-01-22 09:08:19
安全使用“安全套”
家庭医学(2009年5期)2009-06-15 07:25:30
揭穿男人的7个性谎言
健康之家(2009年6期)2009-06-15 05: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