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娟 余丽红 郑小君
髋关节置换术为老年股骨头与髋关节疾病常用治疗措施,而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为巩固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1]。研究表明,关节置换术后45%左右的患者存在跌倒风险[2,3]。因此,关节置换术后选取适当康复训练方式极为重要。Otago 运动为临床重要康复训练措施,主要是以预防老年人跌倒为目的,重在恢复患者肌力及平衡力,具有个体化、居家性、循序渐进等特点[4]。此外,平衡火罐疗法为中医治疗措施,其可行气止痛、除湿、消肿散结、活血[5]。基于此,本次研究拟探讨平衡火罐联合Otago 运动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月至2020 年8月在衢州市第三医院康复科康复锻炼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92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36例;年龄61~86岁,平均(72.74±7.98)岁。纳入标准为:①均为髋关节术后;②年龄≥60岁;③首次采取手术治疗;④知晓本次研究,签署同意书;⑤依从性良好;并剔除:①合并老年痴呆、认知功能障碍及神经系统疾病者;②多发性骨折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合并全身性感染者;⑤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⑥病理性骨折者;⑦活动受限者。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 例。研究组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2.03±7.91)岁;病程1.5~9.3年,平均(5.41±3.96)年;疾病类型分布:继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6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19例、股骨骨折11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73.45±8.06)岁;病程1.0~10.6年,平均(5.80±4.02)年;疾病类型:继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5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21例、股骨骨折1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术后4周内主要进行肌力恢复训练:包括仰卧位空踩自行车、小腿床边摆动、直腿抬高等,每次5~10 min,每天3次,并参照患者具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量;开展关节活动范围练习:主要包括步行训练、立位训练、坐位训练、上床活动、起床等,每次20 min,每天3次。10 d左右患肢可尝试部分负重,随后过渡至扶双腋杖负重行走、上下楼梯等训练。持续干预3 个月
1.2.2 研究组采取平衡火罐联合Otago 运动。平衡火罐:查阅患者病历,详细了解其有无心脏病或其他影响拔罐治疗的病史,调节室内温度适宜。指导患者取仰卧位,略微垫高膝盖,于足三里、血海、梁丘拔火罐,留罐1 min,加灯照射,每天1次。Otago 运动:第一为热身运动,主要包括踝部运动(最大程度屈伸)、躯干扭转(盆骨固定不动,缓慢旋转脊柱)、躯体养伸(挺胸抬头)、颈部训练(整体平移颈部,放松下颌)、头部训练(目光保持平视,缓慢向左、右扭转头部),每次5 min,每周3次。第二为肌力训练,主要包括:①勾脚尖:两手借助椅背或栏杆、桌子等站立,两脚跟着地,脚尖抬起后逐渐还原;②提踵:两手借助椅背或栏杆、桌子等站立,向前平视,双脚略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尖着地,脚跟抬起使重心向前,逐渐恢复原位;③髋外展:一手掐于腰部,另一手借助椅背或栏杆、桌子侧面站立,右髋关节及右腿向右外展,随后逐渐还原;④伸膝:取坐位,后背紧靠椅背,自然下垂双臂,略分开双脚,小腿垂直地面,大腿平行于地面,向上伸展患肢,尽量和大腿平行,随后逐渐还原;⑤屈膝:取站位,两手借助椅背、栏杆或桌子,向后弯曲膝盖,脚跟向上,脚尖向下,最大程度靠近臀部,随后逐渐恢复原位;上述动作每组均6~8 s/次,每组动作间隔2 min,训练期间可参照患者耐受性及肢体功能康复情况逐渐增大运动量,通常干预14 d 后可增加2 倍运动量;出院后约1个月进行负重练习,训练强度以不感到疲惫为宜,每次20~30 min,每周3次。第三为平衡训练,主要包括:①屈膝:双手借助外力站立,双脚略分开与肩同宽,下蹲躯体弯曲膝关节,尽量使膝盖于水平面垂直点超出脚尖,随后逐渐还原;②倒走练习:双手借助外力站稳,随后后侧用力向后行走;③“8”字走:借助外力站稳,随后顺时针走一个圆形后,再逆时针行走一圈;④侧向行走:借助外力站稳,首先向左行走,随后向右行走;⑤脚尖-脚跟站立:借助外力站稳,向前平视,一脚跟放于另一脚尖前方,使脚跟与脚尖呈同一水平;⑥脚尖-脚跟行走:借助外力站稳,向前平视,一脚向前走,保证脚跟和脚尖呈同一水平;⑦单腿站立:借助外力站稳,向前平视,屈曲患侧肢体,平稳站立;⑧坐-立练习,选取适宜高度的椅子,交叉双臂放于前胸,小腿垂直地面,大腿平行地面,略分开两脚,前倾上半身,进行站立、坐下循环练习,每次20~30 min,每周3次。第四为步行练习,出院后参照康复情况进行步行训练,两手借助步行器缓慢步行,每次30 min,每周2次。持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及改良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Harris 量表分值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BBS 量表分值范围为0~56分,分值越高平衡能力越好[6]。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恐动症评分(tampa scale forkinesiophobia,TSK),≥37分即可评定为恐动症[7]。③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Morse 跌倒评估量表总评分,总分150分,分值越高则跌倒风险越大[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rris及BBS评分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rris及BBS评分比较/分
由表1 可见,干预前两组Harris 及BB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83、1.32,P均>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Harris 及BB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58、4.38,P均<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TSK 评分、Morse 跌倒评估量表总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TSK评分、Morse跌倒评估量表总评分比较/分
由表2 可见,干预前两组TSK 评分、Morse 跌倒评估量表评分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2、0.19,P均>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TSK评分、Morse 跌倒评估量表评分总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3.56、10.03、5.00;40.40、27.66、6.82,P均<0.05)。
髋关节置换术在下肢病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有效矫正畸形、缓解疼痛等临床症状,但术后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感染等诸多并发症可影响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进而对肢体功能康复产生不利影响[9]。同时,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功能训练能有效按摩关节软骨,促使结缔组织向软骨组织转化,以此适应关节状态,但多数患者因受疾病影响平衡能力不佳,且术后难以迅速纠正平衡功能、术后肢体存在疼痛感,导致其对康复训练存在恐惧心理,担心运动训练可再次损伤关节功能[10]。持续性恐动心理可导致老年患者对早期功能训练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增加静脉血栓、关节萎缩、关节囊粘连发生风险。
Otago 运动为临床重要功能康复训练措施,主要是以预防跌倒为宗旨,通过逐步提升下肢肌肉力量、增强步行能力及躯体平衡能力,从而改善患者平衡功能、肢体力量[11]。同时,Otago 运动无需借助复杂的外部工具,操作简单,极易被老年患者学会及接受,且运动后期可参照自身平衡能力对训练强度进行调节,以此有效提升躯体协调能力,有效降低其跌倒风险及恐动程度,利于关节功能康复[12]。此外,平衡火罐为中医常用干预措施,有解痉止痛、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等作用,在骨伤疾病中应用较广泛。但目前临床尚未见关于Otago 运动及平衡火罐联合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系统性研究,本次研究首次联合Otago 运动及平衡火罐对我院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干预,结果表明干预后研究组Harris及BBS评分高于对照组,TSK评分、Morse跌倒评估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采取平衡火罐与Otago运动联合干预方案,可更有效恢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肢体功能及平衡能力,改善恐动程度,降低跌倒风险。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①平衡火罐能消肿止痛、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髋关节为机体重要负重与活动部位,结构复杂,发生损伤后血行瘀滞,不通则痛,而针刺相关穴位可消肿止痛、活血通络,有效改善关节运动功能,且负压抽吸产生的局部机械压力刺激可大量开放局部毛细血管网,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运转,特别是5-羟色胺等致痛物质的清除,以此缓解疼痛症状,确保患者敢于早期下床活动[13]。②Otago运动中,热身运动及肌力训练、平衡联系利于迅速恢复肌肉与神经功能,而步行训练则是髋关节术后最佳耐力训练措施,利于加速骨组织形成、促进患肢血液循环,通过上述一系列运动可增强患者本体感受器敏感性,提升跌倒效能,改善机体平衡协调性、肌肉运动分析与判断能力。此外,通过Otago 运动可增大关节周边肌肉阻力,避免周边肌肉萎缩,并逐渐接受被动训练和主动训练,以此改善膝关节功能,提升防跌倒信心。但本次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即研究结果的评估未排除患者未良好训练计划执行情况、体重指数等的影响,因此仍需临床进一步探究证实。
综上所述,平衡火灌联合Otage 运动干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恢复平衡能力,减轻恐动程度,降低跌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