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与直系教育对儿童成长心理的差异研究

2022-01-10 19:43矫健萍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隔代教育儿童心理

摘要:儿童成长的心理问题是社会一直关心的话题,尤其是现在隔代教育与直系教育普遍存在的两种类型的教育。两类教育占有比重不同,对儿童心理发展凸显的影响程度,从而进一步探讨隔代与直系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差异,为家庭教育提供的教育建议,引导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隔代教育,直系教育,儿童心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隔代教育与直系教育产生的原因

隔代教育是指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父辈们对孙辈们进行教育养育的一种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产生的根源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

1、沿袭传统

顾名思义,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是刻在骨子里的,尤其是“传宗接代”思想根深蒂固,父辈们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在拥有孙辈后,往往会主动承担起养育孙辈的责任。

2、现实问题

一方面,隔代教育更多和老人退休后生活结构调整有很大关联性,教育孙辈转化和填充了老原本属于工作的时间结构,再加上孩子父母正处于事业期,对于孩子日常陪伴缺乏时间条件,老人就顺其自然参与到孙辈的教育中。

另一方面,现在由于80.90的离婚率不断攀升,截止到2020年末数据显示,80和90后离婚率高达45.9%,单亲的父母不仅要谋生存,还要给予孩子陪伴时间,在两者取舍中,就自然而然的产生隔代教育的长时间介入。

3、社会问题

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4+2+1”模式出现,这一模式也意味着老人对孩子的关注度普遍提高,从本质上讲,教育过程能变相填补老人退休的生活、精神需求,隔代教育应运而生。

直系教育就是由父母亲自对子女进行抚养以及教育,直接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这不仅仅是教育子女的过程,更是父母不断提升教育认知的过程。在教育体系中,直系教育的益处凸显更加明显,以现实条件来说,真正的实现这种直系教育面临一定的难度系数。

二、隔代教育与直系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差异化体现

1.隔代教育对于儿童心理的影响

(1)隔代教育容易导致儿童养成不良习惯

由于老人普遍存在阅历多,性格沉稳,以及退休后精神需求的缺位,因此会以包容、关爱、接纳的基础心态抚养孩子。这种关爱环境中往往会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多种习惯于边缘化。基于“隔辈亲”,当然也包括对孩子的缺点、坏习惯养成的纵容。

(2)隔代教育容易使儿童形成性格缺陷

老一辈对孙辈的期望值往往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普遍存在差异化,老一辈对于儿童的期望更偏好给孩子创造舒适的环境和氛围,关注孩子情感方面的舒适度,反而会让孩子形成自我约束差的特点。另外隔代教育的孩子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情感上容易形成三类心理状态,第一种是自我封闭、性格孤僻,第二种就是性格冲动,容易失控,第三种就是认知模糊、内心迷茫。

(3)隔代教育易使儿童出现老年化行为

不仅仅是因为老年人思维模式的固守传统,再加上老人年龄大,行动和思维相对有些迟缓,儿童恰恰处于对外界探索欲望强烈,模仿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年龄段,老人的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各种行为形成,长此以往,孙辈会有一些老年人的行为的影子。时间越久,这种表现更加明显。

当然,隔代教育也有直系教育无法替代的优势,第一,老人时间充裕,可以花费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的学习生活,另外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更久,容易觀察到孩子存在的问题,第三,老人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第四,老人本身具有童心,能给孩子教育产生良好的感情基础。第五,可以解决孩子的父母时间短缺的问题。

2.直系教育对于儿童的影响

(1)直系教育影响使儿童养成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确实如此。父母对儿女的期望值不同于老人对孩子的期望值,家长更重要的是要开发孩子的天性和特长。对于孩子错误方面引导沟通上也会更加直观、顺畅。因此直系教育与隔代教育相比较更加直接、有效。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求得更为严格,采取的纠正方法往往也是直接沟通和惩戒,因此,儿童相对来说会更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直系教育影响儿童养人格的形成

父母的教育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父母的教育也会有助于拉近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稳定、开朗、乐观性格形成有直接关系。根据数据表明,父母的关系越和谐,陪伴孩子的时间越充足,孩子更容易养成全面的人格,三观、学习和人际沟通方面不容易出现障碍。可见,直接教育的价值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3)直系教育更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尤其是一个孩子的童年期,直系教育更为重要。正所谓“好的童年会治愈孩子的一生,不好的童年会让孩子用一生去治愈”。实际跟踪发现,孩子求知欲强,三观形成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兴趣和需求,如果父母缺位直系教育,往往孩子会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形成单向的接受爱,不懂去回报,对他人缺乏信任,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对家人、朋友、社会冷漠,缺乏社会责任感。反而直系教育的长时间介入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三、隔代教育与直系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应对策略

1、平衡隔代教育与直系教育的关系

在当今父母社会竞争压力大大环境条件下,多数可能选择隔代教育或者隔代与直系混合的方式,如果做到以直系为大量介入方式,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简直是太难了,因此我们要平衡两种教育的关系,使直系教育和隔代教育有效的交替进行,这无非是一个很好地解决方式。

对于如何实现隔代教育与直系教育的平衡,

我将从以下三点进行论述:

首先对于子女的教育的责任和分工,将各自的基本责任进行细化成可操作性的共识,比如可以以直系教育为主,隔代教育为辅。确定好直系教育和隔代教育各自的位置和关系,对于教育问题做好各自的分工和协调,例如:做事、为人、各种习惯等,这样有利于为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在教育儿童的模式上,我们要在直系教育和隔代教育中交替进行。同时父母也要和老人在教育大方向上达成一致,在父母给予子女教育的同时,我们也要给父辈教育孙辈单独相处的时间与机会。使两种教育交叉进行,方向和目标一致。

最后呢,我们还要建立一个友好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不光要教育好儿童,更要给长辈充电,普及现在的教育知识和方法,这样可以让孩子童在一个家庭融洽的氛围内生活,不但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他们性格养成。

2、优化、提升隔代教育与直系教育的教育者的层次性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大的状态下,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层出无穷,这时就要求直系亲属与隔代亲属提升自身的认知程度。那么就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方面,在孩子的童年期间,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小学教育阶段。除了家庭教育中日常观察,还有学校教育生活中孩子状态的呈现也不容忽视,孩子父母可以定期与孩子的老师或者班主任进行交流,明确孩子的亲子教育的方向,修正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及时与父辈进行沟通,达成直系教育和隔代教育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父母和老人在教育上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每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特有的特点,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也要使用适应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形成,学习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与时俱进,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尊重孩子的同时,以合适的方法引导和教育孩子,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

3、建立健全的社会环境,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众所周知,现在的社会是在互联网发展下的媒体社会,因此大众传媒的作用对于教育而言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社会的各种保障机制也是为孩子实现多方面教育的一个前提。我们只有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才能为隔代教育和直系教育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环境。

我将从以下三点进行论述。

首先,发挥好大众传媒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社会传媒的媒介方式,对待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调整好自己家庭的各方面状态。不单单偏向媒体中出现的直系教育或者隔代教育方式不对的问题进行批判,而应该正确的对待这两种教育中的任何一种教育,我们应该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看待自家的教育。

其次,社会应该为儿童教育建立保障体系。儿童的成长不仅仅是每个家庭的責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国家也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来保障儿童的教育进行。比如国外的儿童福利保障机制,从儿童的出生以后就对家庭提供各种社会化的服务和指导,示直系新书和隔代亲属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做好了两种教育协调与分工的准备工作。

最后,建立健全社区保障制度。一个家庭的生活离不开社会,儿童的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的共同服务。所以社会可以在公家政策下,利用大众传媒等网络工具对每个家庭进行指导和宣传,使隔代教育和直系教育目标更加一致化,方向更加明确化。发挥社区的优势,使监护人更加有责任感、使命感,使得家庭氛围更加和谐,肩负起教育好孩子的重任。

四、结束语

总之,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归根结底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化的适应。培养一个孩子的健康人格发展,就离不开教育,因此我们就要协调好直系教育和隔代教育的关系,协同育人,扬长避短,共同培育好下一代。

参考文献

[1]孔屛,王玉香.隔代教养与父母教养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11

[2]任夏夏.隔代教养经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C]山西大学.2020.6

[3]马健,赵蓓,金世敏,齐超.2~3岁儿童行为问题与母亲养育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3

[4]朱子健.隔代教育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C]东北财经大学.2018.11

[5]毛可,张翔.隔代教育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J]2018.8

姓名:矫健萍 女 吉林省长春市 本科 初级  教育心理方向

猜你喜欢
隔代教育儿童心理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家园合力优化隔代教育的分析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的差异分析与融合研究
浅谈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对策
论隔代教育的“融”与“隔”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