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志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有余数的除法是对表内除法相关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当前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建立,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一些部分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在基础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合理建立模型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余数的含义。
2.明确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3.熟练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
(2)能力目标
用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有探究能力,认识到学无止境,我们现有的知识需要不断被深化。
2.明确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骄傲自满,应该虚心学习新的知识。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真正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三、教学策略
(1)讲授法
教师在对原有除法知识巩固的基础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余数,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以及有余数的除法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的讲解能够使学生快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同时,在老师讲授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明确提问,解决自身学习难点。
(2)实验法
教师建立与生活场景相关的模型,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入手,消减学生对新知识的畏难情绪。通过实验这种具象化的方式,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容产生直观的认识。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知识形成更好的内化理解和记忆,能够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举一反三。
(3)引导法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更多时候扮演者引导者的角色,带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对学生形成正确引导,才能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通过火柴摆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游戏,导入有余数的除法这一部分的内容。向学生提问,假设有17根火柴,能摆出多少个等边三角形?除了这几个完整的等边三角形,还剩余几根火柴?如果用这17根火柴摆正方形,能摆出几个完整的图形?还剩余几根火柴?带领学生明确摆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分别需要3根和4根火柴,但是17除以3和4都不能直接得到一个整数。由此向学生介绍余数的概念。
(2)课程讲授
教师通过讲授法、启发法、实验法等方式相结合,进行新知识讲授,多方面加深學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说的非常好,用火柴摆一个等边三角形需要3根火柴,摆一个正方形需要用4根火柴,摆这两种图形,17根火柴能正好用完吗?
生:不能。
师:对,不能。那么分别能摆几个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分别剩几根火柴?
生:能摆5个等边三角形,剩2根火柴。4个正方形,剩1根火柴。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那么大家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老师找同学回答一下。小甲同学。
小甲同学:因为17减15等于2,15除以3等于5。17减16等于1,16除以4等于4。
师:小甲同学说的很对,而且计算速度很快,其他同学也能快速的算出结果吗?
生:能。
师:很好,这说明同学们四则运算的知识学的非常好,能够很快看出数字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进行计算。我们知道在刚才的计算过程中,17是被除数,3和4是除数,那么同学们知道2和1是什么数吗?
生:不知道。
师:这一类数字也有自己的名字,叫做余数。同学们从它的名字就很容易理解,对不对?
生:对。
师:很好。那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思考一个问题: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是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老师先问问同学们,余数能不能是0?为什么?
生:不能,余数是0就没有余数了。
师:对,如果余数是0,就说明除数能被整除,不需要余数。那余数能比除数大吗?用17根火柴摆正方向,我们能不能说,可以摆3个正方形,余数是5?
生:不能。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而且余数必须是一个整数。所以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想想余数的概念,老师说,你们听,好不好?
生:好。
师:余数是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的部分,且余数的取值的范围为0到除数之间(不包括除数)的整数。同学们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好,那我们继续。老师之前提到的火柴摆图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一摆是不是就能过得出除数和余数?
生:是的。
师:这是一种计算方法,还有一种计算方法,小甲同学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已经提到了。就是运用我们的乘法口诀,结合老师刚才讲的余数的性质来计算。当我们知道了除数和被除数,且除数不能被整除的时候,就要算余数。如果同学们不能一下子看出商是几,就要带入数字试一下。通过大量的练习,同学们就能够减少尝试的次数,提升计算的速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题目来练一练。
(3)课程回顾
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异同,从而对有余数的除法有更清晰的认识。通过一部分计算题巩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对于学生理解不到位的部分,及时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