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国民 王晓永
摘要:流体机械伴随着日益见长的社会经济也逐渐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也增加了流体机械的能源消耗量。目前全社会都在倡导节能建设,因此,流体机械也要注意强化节能减排方面的管理。基于此,文章主要阐述流体机械节能减排技术的实现,以此为促进我国流体机械节能减排技术的提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流体机械;节能减排;技术要点
引言:以流体为工作介质生产能量的机械设备就是流体机械,具体包括:液压马达、气动马达、风动工具、压缩机、通风气泵、风力机、膨胀机、燃气轮机、汽轮机以及水轮机[1]。天然气、石油、煤是流体机械的主要能源,流体机械燃烧这些能源产生热能,随后将其转化为电能与机械能。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流体机械的能耗量越来越大,由于能源紧张问题逐渐严重,必须加大力度管理流体机械的节能减排。
一、流体机械节能减排的意义
(一)流体机械概述
现代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大力促进应用流体机械,通过现代化的转变方式来对工作介质进行完。常使用的流体机械包括:汽车上的马达、通风机、风力机以及汽轮机,流体机械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同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以及用途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所以不同流体机械的温度与压力也不相同,但是各类流体机械的核心技术是一致的,都是使用天然气、石油以及煤等能源。关于流体机械的应用,为了迎合目前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需要积极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实施,从根源上来对电能和机械实现转变,所以流体机械未来发展的主要趨势就是节能减排[2]。
(二)基于流体机械工作原理下的减排技术
以运动来促进工作原理的改变,是流体机械基本的工作原理,以此才可以确保根本性的能量转化。明确机械模式运动下的工作容量,保证有效的能量转化,在具体的操作中需要从工作原理上积极促进机械运动对能量的转化,以此来实现节能减排技术[3]。促进现代企业的发展,可依赖传统的工作原理来实现,并且这一实现过程还需要借助旋转叶片和流体来将力量转换成能源,减少天然气、石油、煤的利用,实现本身能量的转化,以此来确保节能减排技术在流体机械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三)目前流体机械节能减排所面临的不足
现阶段电力供应不足仍是我国较为显著的问题。同时,火电厂是我国主要的电力生产场所,火电厂发电需要燃烧煤炭,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以及二氧化碳,对生态环境是严重的危害,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流体机械在各行各业中均有使用,其运行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4]。现阶段,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的流体机械应用,我国还存在巨大的进步空间,针对压缩机、风机、水泵等机械的使用效率水平较国外发达国家同类产品差距甚远。想要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积极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流体机械的节能减排。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受到汛期、温差、季节、工艺流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大部分时间内,流体机械只需要较低的输出量就可以满足当下的使用需求,所以我国的流体机械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二、流体机械节能减排技术的改进
(一)双驱二级磁力泵
双驱二级磁力泵是一项全新的发明,可对流体机械节能减排技术的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现介绍其详情。
双驱动二级磁力泵由两套对置设计的驱动装置,采用同一个泵体,两套驱动装置,其内部结构主要由泵体、泵盖、叶轮、轴承箱以及驱动电机组成。双驱动磁力泵采用非金属隔离套无泄漏密封,广泛应用于有毒有害介质的输送。在大流量、高扬程的条件下,磁力泵由于功率和涡流热的限制,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磁力泵的最大功率不超过300KW。
(二)水泵节能减排技术
减排技术的改进依赖于健全的水泵节能减排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优势的利用与发挥。现阶段,我国节能减排技术中最需要完善的部分,就是水泵节能。想要达到最大的节能效果,必须促进水泵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水泵的使用在各行各业已经不满足表面上的改进,需要确保精确的高质量来明确发展趋势,让现代企业完成自动化的发展。在水泵的运行过程中,其发展趋势的完善,需要通过转速、体积缩小以及流量大小来进行[5]。同时,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水泵运行过程中也非常重要,需要明确岗位来划分水泵的维护与保养,确保水泵在整体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减少磨损,缩小能耗。
(三)风机节能减排技术
目前整个行业都在实现高效且节能的风机利用,以此来促进风机节能减排技术的实现,确保传统技术的利用可以通过新型技术来进行完善,从而来大幅度减少风机对能源的消耗,确保风机在正常运行的同时,可以与未来发展的趋势相匹配,实现风机能量的合理调整,达到系统的优化配置。整体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在于风机变压器与叶轮的有效控制,同时进行严格的试验,保证横杠的使用效果,确保节能减排技术的有效落实。
结语:流体机械发展越迅速,其涉猎的范围就越广。流体机械的使用需要巨大的能耗量,所以必须加强流体机械的节能减排。在全新的环境下,需要流体机械实现电子化、自动化技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流体机械可以有效减少其运行过程中的能耗量,积极促进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参考文献:
[1]黄磊磊,杨蒋文,米梓阳.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及节能减排实施策略[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11):101-102.DOI:10.13655/j.cnki.ibci.2021.11.046.
[2]付鲲.节能减排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21,7(21):32-33.DOI:10.19301/j.cnki.zncs.2021.21.013.
[3]金涛,胡俊.油气集输系统节能减排措施研究[J].石化技术,2021,28(10):37-38+30.
[4]樊晋娜,裴岩.流体机械实现节能减排技术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23):207-208.DOI:10.19475/j.cnki.issn1674-957x.2019.23.109.
[5]刘汉杰.流体机械实现节能减排技术探讨[J].南方农机,2018,49(13):19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