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闵心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高职院校肩负着培育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始终围绕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切实开展好劳动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具有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重要意义
1.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是新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这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也是为了顺应世界范围内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趋势和自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而进行的制造业智能升级计划。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新时代的发展强烈呼吁加强“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培育,让“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深入到全社会各阶层中,激发全体劳动者干事创业的活力。
2. 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需要
伟大民族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概括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的集中概括,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不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培育大學生“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就是要让青年大学生亲自参与到社会生产的实践活动中,从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奋斗中体验精神创造的幸福感,不断满足个人对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并将这种目标形成一股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而不断推进民族精神的发扬,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3. 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是高校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
“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是职业精神、爱岗精神和奉献精神相结合的伟大时代精神,是高校职业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源泉。我校是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秉承“工成于思,业精于勤”的校训,把“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培育和弘扬纳入到学校“十四五”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学校高度把握“工匠”精神、培育劳模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二、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路径分析
1.树立模范榜样,开展“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宣传学习教育
新时代,我校通过思政课或团日主题活动向大学生广泛开展“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宣传教育以及学习活动,给大学生讲述“工匠故事”,树立模范榜样,使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既引领社会新风尚,又向世界传播中国工匠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另外,学校还号召青年大学生学习社会各阶层岗位的优秀先进事迹,加强学习新知识,加倍掌握新技能,努力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将工匠和劳模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内化于心,构建识大体、顾大局、具有团结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美好和谐社会,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来。
2.提供教学平台,着力培养职教校园优秀“工匠”大学生
“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是新时代引领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本质体现。我校深化教育改革,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专业技能实训平台,实训教师言传身教,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积极组织并倡导大学生在加强专业技术与行业技能学习的同时发挥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并指引他们成为国家有干劲、有创新、有技术、有担当的旗帜标杆任务,成为新时代真正的“大国工匠”。
3.打造校园工业文化,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
工业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工业文化在工业化和社会化的进程中不断衍生、积淀和升华,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社会行为及价值取向,是工业文明和社会进步最直接、最根本的思想源泉。校园工业文化的打造可以有效体现一所学校的文化魅力和综合竞争力。我校的前身是重庆机器制造学校,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创建,距今已有65年的丰富办学历史,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为重庆这座工业化城市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基因。在深度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我校依托现有宝贵资源,打造校园工业文化教育基地,不仅可以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并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中来,还有助于推动我校独特的文化品位和文化自信,真正通过打造校园工业文化增强大学生对“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认同感,激励青年大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始终砥砺前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开启第二个百年目标,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工匠之歌。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李克强 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R]人民出版社,2015—03—05.
[3]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17—10—18.
[4]习近平 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2016—4—30.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19.
[6]刘宝民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培育“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
[7]吴沛东.当代大学生劳模精神认知状况分析与培育路径[J]. 思想理论教育,2018(10)
[8]陈留留 劳模精神的时代意义[J].中国冶金教育,2018(5):108-109.
[9]张祝平 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内涵、传承及其弘扬路径[J].学习论坛,2019(6):27-32.
(备注:此课题为机械职教政研会2021年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SZ21B03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