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苑,邹建华
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苏常熟 215500
终末期肾病的发生是由于原发或继发肾病控制不当或治疗效果不理想所致[1],会降低患者的肾功能,体内聚集大量毒素,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受到移植肾源比较局限等因素的影响,肾脏移植在临床中的应用存在限制。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有效手段[2],且近年来透析技术逐渐成熟,可将患者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净化,使患者的生存率提升。 但对于终末期肾病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合并基础疾病多、机体免疫力较差,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3-4],会对患者生存质量、生存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基于此,该次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期间该院接收的终末期肾病老年患者100例开展研究,对影响终末期肾病老年患者透析治疗生存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从而提高生存率和预后效果。 现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为在该院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的100例终末期肾病老年患者,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61~77 岁,平均(69.52±3.44)岁。 原发疾病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52例,糖尿病肾病18例,高血压肾病12例,其他18例;血液透析73例,腹膜透析27例。 纳入标准:年龄≥60 岁者;明确诊断为终末期肾病,肾小球滤过率<15 mL/min,规律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超过3 个月者;入组前生命体征稳定、依从性良好者;临床资料和各项检查结果完整者。排除标准:合并心血管疾病、肝肺功能不全者;存在严重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者;存在急性肾损伤、消化道出血者;存在营养不良状况者;存在意识或精神障碍者。 该次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①资料收集: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体质指数、透析时间及方式、并发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 ②实验室指标:采集所有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 mL,经离心处理后获得血清和血浆,应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肾功能[血清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高敏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清钙(Ca)、血清磷(P)。 ③随访1 年,观察所有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
观察所有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对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Logistic 回归系数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00例终末期肾病老年患者中,经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后的1 年生存率为93.00%(93/100),病死率为7.00%(7/100);生存患者中共有3例(3.23%)进行肾移植;死亡原因:感染2例(28.57%),心血管意外3例(42.86%),脑血管意外2例(28.57%)。
生存患者及死亡患者之间年龄、原发性疾病、透析时间、血糖水平、HDL-C、Alb、hs-CR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影响透析患者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
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终末期肾病老年患者透析治疗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原发性疾病、透析时间、血糖水平、Alb、hs-CRP(P<0.05)。 见表2。
表2 影响透析患者生存率的多因素分析
终末期肾病老年患者一般接受肾脏替代治疗[5],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血液透析能清除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废物以及毒素[6-7],维持酸碱平衡以及水电解质平衡[8];腹膜透析能补充机体所需物质,在清除毒素的同时能稳定血流动力学以及保护残余肾功能[9-10]。两种透析治疗方式均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1-13],但终末期肾病老年患者的合并症多、机体免疫力差、营养状况差,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仍存在相对较高的病死率,故需要明确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生存预后提供参考。
该次研究中,100例患者经过透析治疗后的病死率为7.00%,因心血管意外而死亡的比例相对更高,通过分析发现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年龄:老年患者年龄越大,机体器官功能及代谢功能减退越严重[14],会增加合并症或并发症发生风险,且社会重视程度下降,在接受透析治疗期间的应激反应能力差,故年龄≥70 岁的患者更容易死亡。 ②原发性疾病:死亡组中糖尿病肾病的比例比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这是因为糖尿病会对肾脏、全身血管内皮等造成损伤,导致炎症反应发生,使治疗效果下降,故病死率更高[15-16]。 ③透析时间:透析时间越长,生存率越高。分析原因在于,老年患者长期坚持规律透析治疗,能巩固治疗效果,故可延长生存期。④血糖水平:血糖水平越高,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受损越严重,在接受透析治疗后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在透析治疗期间的死亡风险更高。⑤Alb:终末期肾病老年患者同其他年龄段患者进行比较蛋白流失量更大,会增加腹膜炎、低蛋白血症发生风险,故会影响患者的预后。 Alb 水平越低,营养不良情况越严重[17-18],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而增加感染风险,增高透析治疗期间的死亡风险。 ⑥hs-CRP:hs-CRP 水平越高,提示炎症反应越严重,会导致机体出现生理改变,增加透析治疗风险,故会升高病死率。 袁媛等[19]的研究中,193例患者的生存率为69.27%,病死率为30.73%,而该次研究中的生存率、病死率分别为93.00%、7.00%,说明了终末期肾病老年患者透析治疗后的病死率相对较高;另外该文中还认为年龄、原发性疾病、透析时间、Hb、GLU、Alb及hs-CRP 水平是影响透析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该文的所得结论与该文(年龄、原发性疾病、透析时间、血糖水平、Alb、hs-CRP)相似,充分证明了该次研究结果真实可靠。
综上所述,影响终末期肾病老年患者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生存率的因素较多,临床应结合相关因素实施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提升生存预后效果。 但该次研究由于样本量小、随访时间不长,未进一步了解终末期肾病老年患者长期(3~5 年)接受血液或腹膜透析治疗的生存预后情况,故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强该方面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