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强 李虎 马楠 孔德志
肾脏下盏结石位置特殊,其治疗方法因人而异[1]。微造瘘经皮肾镜碎石(miniaturized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及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FURSL)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结石微创治疗的成功率。炎症因子水平对于判断手术损伤程度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探讨了FURSL与MPCNL对肾脏下盏结石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2018年1月~2020年12月肾脏下盏结石102例。纳入标准:直径2~3 cm肾脏下盏结石;年龄≥18岁;符合手术指征;影像学资料完整。排除标准:肾中、上盏结石;合并重度肾积水或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药物排石。102病人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成FURSL组(50例)和MPCNL组(52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手术方式:(1)FURSL组:术前均留置2周的F6双J管。全身麻醉,膀胱截石位,在输尿管硬镜下拔除双J管,由导丝引导将CookF12/14输尿管软镜鞘置入,沿软镜鞘插入输尿管软镜,定位具体的软镜鞘,辨别肾上、中、下盏。然后软镜退出至软镜鞘中,用钬激光(200 μm)把结石由四周至中央位置实施粉碎治疗,采用网篮将结石取出。可给予适当的灌水压力或让病人呈脚高头低位,避免结石残留。镜下未发现超过2 mm的结石则结束手术。手术结束后留置导尿管及F5双J管。术后第2天行KUB结石观察结石是否全部排出。(2)MPCNL:全身麻醉,膀胱截石位,在输尿管硬镜下逆行插入F5输尿管导管,然后持续性的注水。病人转换为俯卧位,超声引导寻找背侧的目标盏,在穹窿位置完成穿刺后,留置导丝,开始从F8扩张到F16,接输尿管镜。采用钬激光(1 000 μm)将结石击碎,再用异物钳将石块取出或涡流冲出。留置F14肾造瘘管和F6双J管。术后3天复查腹部平片确认其结石是否取净,术后第4天、5天分别拔除肾造瘘管和导尿管。术后2周两组均将双J管拔除,4周后复查影像学检查。
2.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手术时间,FURSL由输尿管硬镜检测开始,MPCNL在彩超定位穿刺时开始。统计1次性结石取净率:术后1个月CT检查未发现直径超过2 mm的结石。记录术后发热(术后1周内体温超过38.5 ℃)及术后迟发性出血。记录两组病人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72小时血清PCT、CPR、IL-6水平,分别在观察时间点采集病人空腹肘静脉血3 ml,3 000 r/min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后待测。IL-6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CT、CRP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RP采参考值<5 mg/L。PCT正常参考值为<0.05 ng/ml。
1.两组观察指标比较见表2。结果表明,两组1次性结石取净率、手术时间、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血红蛋白下降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URSL组15例结石残留,其中4例直径在0.8~1.2 cm之间,再次实施FURSL手术,1例结石直径为1.5 cm采取MPCNL手术治疗,7例直径在0.7~0.9 cm之间,采取体外碎石手术,均排净。3例直径在0.6~0.8 cm的病人行动态随访。MPCNL组6例残留结石,直径在0.6~1.1 cm之间,其中3例病人实施FURSL手术,1例采取体外碎石治疗,均排净,2例病人动态随访。MPCNL组病人出现术后迟发出血7例,均实施常规的止血治疗,治愈出院。
表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2.两组病人围术期血清PCT、CRP、IL-6水平比较
见表3。结果表明,术后第24小时、术后72小时,FURSL组病人血清PCT、CRP、IL-6水平均低于MPCN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病人围术期血清PCT、CRP、IL-6水平比较
肾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结石,可引发尿路阻塞,严重者可致终末期肾病[3]。有学者发现[4],对于直径>2 cm的肾下盏结石,输尿管镜的清除效率可高达90%以上,与MPCNL相似。报道显示[5],MPCNL虽结石清除率高,但有关其手术安全性一直存在质疑,一旦肾盏穿刺不当易出现感染、周围器官损伤等,同时MPCNL是硬镜操作,对于与穿刺通道平行的肾盏结石清除效率低,且学习曲线相对较长。
李建伟等[6]比较了FURSL与MPCNL治疗了直径2~4 cm肾下盏结石的疗效,结果显示,分期FURSL治疗直径2~4 cm肾盂结石的疗效与MPCNL相当,但治疗效率低于MPCNL。随着软镜技术快速推广,直径2~3 cm肾下盏结石实施FURSL的效果越来越好[7]。本研究发现,MPCNL组手术时间短于FURSL组,而1次性结石取净率更高,可能是由于FURSL所采用的200 μm钬激光碎石,导致碎石效率低,对于质地硬的结石手术时间延长;同时FURSL是应用取石网篮取出结石,对于直径>4 cm的结石取出难度高,故取石效率下降;而MPCNL通道大,手术路径短,配以1 000 μm的钬激光,碎石时间短,取石效率高。但FURSL血红蛋白下降值更低,术后迟发性出血率更低,这主要是由于FURSL是沿人体正常管道进入肾盂、肾盏,手术创伤小,术中及术后出血少,与王世先等[8]报道一致。
本研究发现,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第24小时PCT、CRP、IL-6水平均显著上升,术后72小时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术前,分析可能原因为:一方面手术过程中长时间高压灌注导致肾盂压力上升,诱发机体炎症反应;另一方面手术创伤导致的组织损伤,机体立即启动免疫应答,炎症因子释放增加。FURSL组术后24小时、术后72小时血清PCT、CRP、IL-6水平均低于MPCNL组,可能与FURSL是由人体自然腔道进行手术操作等因素有关。但研究结果显示,CRP在术后72小时水平高于术后24小时,表明CRP在血清中的表达反应相对延迟。王飞等[9]报道显示,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MPCNL治疗肾结石病人血清CRP在术后48小时达到高峰,随之逐渐下降,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FURSL和MPCNL均可用于直径2~3 cm的肾下盏结石的治疗,FURSL的结石取净率低于MPCNL,但术中、术后出血及炎症反应程度优于MPCNL。临床可根据结石大小、影像学、结石成分、肾脏解剖结构等因素综合选择手术方法。